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医道药 >

脾的阴阳、气血失调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问道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升清,主统血。脾的运化功能,是以脾的阳气为主,故脾的运化功能障碍,也就是由于脾的阳气虚损,失于升清,失于运化所致。而脾的阴血不足,对于运化功能的影响,则远逊于脾的阳气。此即是脾阴阳失调病机的特点。脾的统血功能,实际上是脾的阳气固摄作用的体现。因此本节主要阐述脾之阳气失调。
    
    (1 )脾阳、脾气的失调
    脾的阳气失调,多为脾的阳气虚损、健运无权,气血生化无源,或为水湿内生,损及肾阳,而致脾肾阳虚;脾之阳气不足,升举无力,中气下陷,而致内陷下脱;或气虚统血无权,而致失血。
    故脾的阳气失调就表现在脾气虚损、脾阳虚衰及水湿中阻等方面。兹分述如下:
    ①脾气虚损
    脾气虚,即中气不足。多由饮食所伤、脾失健运,或因禀赋素虚,或久病耗伤,或劳倦过度损伤所致。脾气虚弱则运化无权,可见纳食不化,口淡无味;脾之升清作用减弱,影响胃的降浊,而致升清降浊失司,上可见头止眩晕,中可见脘腹胀闷,下可见便溏泄泻等病理表现;脾失健运,水谷精微不足,生化气血无源,导致全身性的气血不足;脾气虚则统摄血液无权,脾不统血而失血;脾气虚,升举无力,甚至下陷,则中气下陷,可见久泄脱肛、内脏下垂等病理表现。
    ②脾阳虚衰
    脾阳虚衰,多由脾气虚损发展而来,亦可由于命门火衰,脾失温煦所致。脾阳虚则寒从中生,可见脘腹冷痛,下利清谷,五更泄泻等虚寒征象。脾阳虚,则湿化水湿无权,水湿内聚,或生痰成饮,或水泛肌腠为肿。
    ③水湿中阻
    水湿中阻,是由于脾的阳气不足,运化无权,水谷不化精微,或津液代谢障碍,气化失司,水湿停滞于内所致。脾虚湿滞,或成痰饮,或为水肿。
    由于脾阳虚,运化水湿能力下降,又易于感受外湿,内外合邪,交阻中焦,形成虚实挟杂之症。水湿中阻,从寒化而会伤脾阳,以致湿盛而阳微;从热化而酿成湿热。中焦湿热,熏蒸肝胆,胆热液泄,可见面目俱黄之黄疸。
    (2 )脾阴的失调
    脾阴失调,是指脾的气阴两虚,多由于脾气虚,不能运化津液,津液亏乏而形成。脾气虚,脾失健运可见腹胀、便溏、纳食不化等。津液不足可见口舌干燥,舌红少苔等症。脾阴不足,则胃阴亦虚,胃失脾助,和降失职,其气上逆,又可见干呕、呃逆之症。
    (转载自360图书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