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丹道养生 >

中国人的养生目标:虚而不屈,动辄愈出(2)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腾讯道学 吕方舟 参加讨论

    传统医学认为,人之生命,在于体内阴阳二气交媾摩荡而成。阴阳之气中,只要有一方耗散殆尽,或者双方分离开来,则生命终止。阴阳二气来源于先天禀赋,又通过后天饮食、锻炼化生气血,不断增加;同时维持脏腑、形体功能结构需要耗费气血,因此生命的延长在于扩源节能,使气血的补充大于消耗。
    维持、使唤壮实的外在形态,往往需要消耗大量气血,实不利于生命的延长。因此在传统养生里面,对形态上强调“骨正筋柔”,即骨架子骨关节正而经络通畅,在肌肉丰盈方面却无特别要求,唯要避免“大肉尽脱”尔。
    以上是“虚”的第一个实质:不需要追求过于壮实的外在形态,以减少的对生命物质的消耗,从而延长寿命。基于此,践行传统养生的高道、武术家、老人,看起来也往往是一副虚虚弱弱的样子。
    虚的第二个实质:追求形体、精神的放松
    
    形体的放松(资料图)
    传统医学认为,气血通调是健康的表现。气血通调除了上面讲到的气血充盈之外,经络的通畅也是很关键的。我们知道,经络行于形体之上,故形体的情况会对经络之气通达否发生影响。经络通达,讲究由内而外,脾胃之气能通达体表,才能有正常的汗出,此所谓“胃气通于卫”也;脏腑要与相应的体表组织相联系,肝受五脏六腑之精而上注于目,故“目受血而能视”。
    骨节错位,经络受到压迫,自然经期不通;肌肉紧张,全身绷得很紧,甚至有劳损点产生,自然经络之气也不通畅——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伏案工作一天颈肩背部的肌肉紧得很,整个人很不舒服,严重的会觉得头晕、手麻等,通过拉伸、按摩放松之后,气血流通,整个人就舒服下来了。
    这就是形体对经络的影响——肌肉要成“块状”要“有型”,需要一直保持在一种紧张、轻度发力的状态,盲目地对形体肌肉进行锻炼,强调塑形,会导致局部肌肉长期紧绷,如此使得全身气血运行不够通常,表里气机不能沟通,久之则内外气血不能互相濡养,故外在虽然壮实,内里却是虚空,气机不能相接,故许多健美之人,上了年纪忽然猝死,皆是由此。
    相反,传统武术家或者气功师,则多是身形一般,年轻时候肌肉块不明显,甚至有点儿赘肉,平日里摸着肌肉松弛,但发劲时同样肌肉壮实,老了多偏瘦,看着干瘪的一小老头,但有力气、活得久。放松时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无碍,且没有多余的肌肉要消耗能量供养,发力时肌肉有足够的力量能使出,内里能保护脏腑、支撑骨骼,外在能抵御风寒暑湿燥火之邪,松紧有道,气血用在该用的地方,故能长寿。
    
    气血通畅(资料图)
    不仅形体要放松,精神更要学会放松。无论道医还是中医,都强调“形气神”同调。三者之中,形与气是神的物质基础,但神能对气、形进行调控。若神识不宁,一惊一乍,时时紧张,则气血运行不畅,或郁滞不行,或动荡不宁,形体上也会肌肉紧张、脏腑功能紊乱、时不时这儿痛、那儿不舒服的情况。
    同样的久坐或者受寒等情况,气血凝滞,形体僵硬疼痛,身子不舒服,自然神识也会烦躁不宁。“形气神”三位一体,一者紊乱,另外两者也多会一并出现问题,故与现代运动健身重点在形体上所不同的,传统功法讲究要形神并调,用意不用力。不强调速度、力量,反倒强调缓慢、放松。
    放松之时形体肌肉首先得到舒缓,形态舒缓之后,经络通畅,气血运行亦得以通达,而在一遍一遍重复简单而舒缓的慢节奏动作时,人的神识也会慢慢变得专注,注意到动作上来,随着动作也慢慢放缓了节奏,紧绷的神经逐渐舒缓下来,最终实现由内而外、形气神松、空、通达。导引一番之后,倘若做到位了,人多能觉得肢体肌肉松弛舒服、毛孔仿佛都张开了、呼吸了,周身微微汗出,大脑放空,念头丝毫不起,一片清明。
    虚即松、空、柔、通,而非“虚弱”
    
    柔(资料图)
    总之,强调保持“虚”的状态,是传统养生的独到之处。虚的目的一是放松形气神,使气血运行顺畅,同时减少不必要的生命消耗,以增加生命长度。但是需要说明的是,这个虚是人体处于一个松、空、柔、通之意,并不是“虚弱”的意思。要记得,“虚”要“不屈”,更要“动辄愈出”。若是形体过于瘦弱,外界稍有刺激即生病者,为虚劳也,仍当运动锻炼。甚至有些局部肌肉不足者,如腰肌劳损等,也要配合适当的肌肉锻炼才行。
    古人称精气充盈为“实”,进食后肠道充实的状态为“满”,那么我们所说的虚而不屈,应该是一种“实而不满”的状态——重点在于气血的充足,而不是外在形体是否壮硕。
    至于如何放松,有什么好的导引功法以及如何保养方能减少消耗,《腾讯道学》栏目另有他文介绍,可查阅学习。另外,随着中西文化的交融,当代人的美学观点也发生变化,有的人认为“有型”更为重要,在这方面花费些生命能量也是可以接受的。此为个人取舍问题,笔者也并不认为传统养生术一定好于现代健身,各有不同侧重而已,愿诸位各取所需,皆得所愿。
    但无论如何,都要先明白自己养生的目的、目标,才能选择合适的保养方法。否则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最终一无所成也。
    (编辑:景卿)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吕方舟,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