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民俗道艺 >

武当山道教音乐与醮仪注解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武当逸事 佚名 参加讨论

    文/佚名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古称太和山),是道教胜地之一,是玄天上帝得道之地。武当山道教在明代最为兴旺,自成一派—武当派。由于明成祖朱棣对武当山道教的崇信与优待,大力营建武当山宫观。使天柱峰顶、展旗峰下,宫观耸立,规模宏伟,俨然已成为明皇室宫廷的一部分,祭祀亦按宫廷制度而设置。
    
    武当山(资料图)
    武当山道教音乐与醮仪
    武当山道教音乐与醮仪结成一个整体。有自己的风格,有自己的理论,也有自己的发展历史。早在东汉时期,道教的《太平经》中便已记载有音乐理论,谓音乐可以感天地、通神灵、安万民之称。在道教的经典中,有直诵、乐诵、念诵和唱诵;有正曲、耍曲、阳调和阴调。所以经文在与音乐结合起来,演奏中,相互陪衬、烘托、融而为一。既加浓了经文的宗教色彩,又增强了感染力。同时音乐也得到了充实和加强了表现力。所以,古人誉之为:“妙协钧天,克谐仙唱。仙歌凝韵九天风。”今人赞之为,“音乐的仙境,仙境的音乐。”其中超凡怡神的仙韵,只有耳闻目睹者方能领悟。证明道教音乐已成为我国宗教音乐中独特风格,有丰富内容的一家。
    
    古琴(资料图)
    武当山道教音乐特色
    武当山道教音乐,一直是师徒相承,口传心授,在加上教徒心目中有神圣性、古朴性和保守性,所以在演变过程中延缓。正因为这样,武当保存古典音乐的成份就比较大,成为研究古代音乐的宝贵资料。
    
    古乐(资料图)
    武当山道教音乐有三大特色。第一,音乐与斋醮仪式密切联系,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第二,在祭祀时用宫廷音乐的韵调:庄严、肃穆、恬静与稳重。第三,使用自己的韵调“武当韵”,其风格清幽、典雅、古朴,而不尚华彩,具有浓厚的殿堂气息与宗教韵味。
    武当山的经忏班的成立
    武当山经忏班由乾坤两道组成。道协选用德才兼备的人才,通过老一辈喇万会、方继权、何本灼三位老道长亲传上授,使整个武当山形成一韵——武当韵,创立了一坛——清微雷坛。法团人员精兵强将、年轻有为,特别是坤道法团,信仰观念比较强,法事虔诚认真,多次出演海内外的各类大型法会,受到了各界朋友的欢迎及好评。
    
    乾坤(资料图)
    武当山庙会程式与科仪
    为了庆祝玄天上帝的圣诞之日,每年的三月初三及九月初九,紫宵宫都要举行三天大法会。整个法团的高功法师,在行仪前都要有一定要求。必须清洁身心,沐浴斋戒,依科演范。其科仪有:开坛、取水、祀灶、净坛、扬幡、请圣、朝礼、庆贺、祝寿、上表、回向、落幡、送神等等,最后普度科仪。其内容是以庆祝玄天上帝圣寿之日为主体,必须开坛演教,依科行事。取来龙王之法水,荡除坛内之妖氛。
    
    庙会程式(资料图)
    祀灶科仪
    也就说,三天法会中,要“九天云厨,监斋使者,木德灶君,火德灶君,金德灶君,土德灶君,五方五德灶君,灶公灶母,灶子灶孙,赏善罚恶灶君,降福布德灶君,搬柴童子,运水郎君,选斋办供,效职神员,三界十方,一切真宰,悉仗真香,普同供养。”一切由他们去“监督厨庭,斋供具洁净。”
    
    祀灶(资料图)
    净坛科仪
    净,就是是洁净;坛指的是科仪坛场。净坛科仪就是在建斋行道起始之时,辟除污秽,扫荡邪恶,并启告上苍建坛宗旨的仪式。建斋行道,荡秽为初,引三光之正气,运九风之真精,策役万神,吐纳二气,懾罡履步,结界禁坛。小则清肃方维,大则净明天地。饬严内外之仪,降格冥阳之圣。是以斋洁为先,诚明为本。净坛解秽之法,是于地户上,设剑水香案,都讲法师行持,先瞑目,然后连续五次,先存正一天师,经籍度三师,次存上仙蔽身大将军,次存上仙隐影大将军,次存上仙藏形大将军,最后存破秽大将军。“四灵神君,法箓官将,一一分明,启白变神,步罡洒净。”高功用柳枝,遍洒净水。“清静之水,日月化盖,中藏北斗,内隐三台。神水一洒,厌秽速开,净水洒过,祸去福来。”
    扬幡科仪
    扬幡是科仪的一项节次,做为坛场开始斋仪的一部分,凡建大斋醮,当依法式,幡分玉皇幡及救苦幡,更为阴阳之分。阳幡为建斋期间,关召功曹符使土地,预告三界神灵,“竖立宝幡,告盟三界。”阴幡,“使十方幽魂,睹此灵幡,一念皈依,积劫大罪,随风消灭,地狱开泰,神迁南宫。”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