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袭明居士 深山古洞,入山避世,算真正的修道修真吗? 【驻云飞•曲五】 着甚来由,深山古洞去静修。世事都不究,人情也不叩,只说是意净即丹头,谁知道阴阳不媾。真修行,声色场中就。劝学人、你把这入山避世一笔勾。 深山古洞(资料图) 在入世的人道修行中体悟出世的本真世界 全真修行对于道家金丹太极修真的意义,主张先从入世的人道修行去体悟出世的本真世界。其修真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类本性的回归。这个真心,佛道两家悉云本心、本性,是人类本来就具备的心行能力。 我们为什么要修真、修行,或者说我们修道修的是什么,得到的证验又是什么?这在道家来讲,就是要通过对后天意识的控制,去启动先天就存在的那个本真。 张三丰祖师感叹说:“觅故人天涯不见,叹迷徒要学神仙。”修真者寻觅的这个“故人”,就好比远在天涯的旧友难以相见。 道家把寻觅故人的修持法则,又叫做“返还功”。也就有了“顺为凡,逆为仙,只在中间颠倒颠。”(张三丰《无根树》)的逆中大顺的返璞归真。 也就是说,人心流浪于生死之海,这个状态就是世情的顺变,是凡夫俗子的一种意识活动。修真者若反其道而行之,控制自己的想法、感觉与思维,逐步让自己的思维处于无意识状态,就能够“不觉恍然阳生”(张三丰《道言浅近说》)而启动先天的真心、真神,这就是逆行的仙道了。 这样看来,道家修真的理法不是一种消极的逃避人世间的态度,而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先天与后天意识上的平衡与和谐的一种由外而内的生命奇迹的探寻之旅。 修道人(资料图) 借假修真成金丹 故道家炼金丹的目的,是通过不断地去控制后天的意识活动,以此“机死神活”去获得先天的那个本真,这个修持的法门,道门又叫做借假修真。 吕祖说:“依世法而修出世之法”。修真是无假不能成真,无真不能成假的。也就是说,万物之灵的人类,若没有后天意识的参与,人心将如同死木疙瘩,这个假的人心不能退去,则真的本心也就回来不了。 这个道理似乎一直是丹道糊涂的内容,所以《驻云飞》前面说“只知道命在心里头,谁知道一己无有。” 人们痴迷于肉体的感受,往往把肉体的体验,那些炼丹田气和意识运气的法门当做修命,却不知道道门炼金丹修的那个“命”,原来是在“心里头”的修心啊。 《悟真篇》早就说过:“未炼还丹莫入山,山中内外尽非铅;此般至宝家家有,自是愚人识不全。”紫阳真人提醒修真者,还未曾修得还丹的那个命,就不要去盲目隐遁深山古洞去修真。修真者需要先修得人心的“真铅”这个还丹,不要误会用自然界的铅汞去还丹。这个还丹的命,在于修真者自己的内心去寻找,是为家家有。只是我们这些修真者往往愚痴而不觉,识不全这个阴阳之理的缘故。 在道门看来,盲目地去深山古洞的修行者,其内心难以摆脱对世俗生活的迷恋。这些人往往是身在深山而心在红尘,注定是一种逃避人世的自私与躲避行为。 朴素师在这里以设问的方式问到:何苦要这样去深山古洞去静修呢,你连世上那些人道的阴阳之理尚且没有弄明白,就要匆匆忙忙脱俗离尘,远盾深山老林,这样如何证得我心自在。 车水马龙 红尘滚滚(资料图) 红尘历劫 应物无心 《驻云飞》进一步告诉我们,一些人隐遁深山老林的原因,大多是因为他们误把道门的“清净、意静”的道理,这些后天的意识活动,当作先天的本心自在的还丹了。 这在道门来讲,一个真正的修行者,是要经历红尘后的磨砺与劫难,是要勘破一切世事与人情,是要历经“花酒神仙到古今”(吕祖《敲爻歌》)的借假修真,才能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见色不色”的应物无心,才是从人道的修为,升华到仙道的必经之途。 海蟾翁《至真诀》说:“九年功满火候足,应物无心神化速。”唯有如此心无挂碍,唯有达到“无心心即是真心”,才能够把一切世情统统放下,才能够真正获得安心的自在。 如此看来,内丹修炼的真正目,是为了实现对人类生命内在本心秘密的探求。他是一门易道阴阳结构的太极文化体系,完全不同于后期道教那些纯粹意义上的宗教信仰。 道家的金丹太极修真文化体系,是对人类生命本源的一种实践,是由道家文化为主体而孕育出来的生命科学体系。 凭什么说那些向往深山老林的慕道者的修法就一定是错误的呢?《驻云飞》告诉世人,那样的修真,将是“阴阳不媾”的孤修。 什么叫“阴阳不媾”呢?其认识将决定一个慕道者对道家丹道修真的见地高下。阴与阳,在道门来讲,一指后天的意识活动,一指先天的本心。前者为阴,后者为阳,如何实现阴阳的媾和,这个不二法门就是《驻云飞》前面揭示的“一己无有”的奥秘。 一个真正的修行者的成就,《驻云飞》直白地说,是靠“声色场中就”的。这一思想也是源于吕祖的“道力人,真散汉,酒是良朋花是伴。花街柳巷觅真人,真人只在花街玩。”(《敲爻歌》)的先勘破人情,后入道情的修道法则。 所以,《驻云飞》告诫我们,一个初入道者就向往深山古洞的净修,是不懂得修真靠的是“声色场中就”的借假修真,去获得还丹这个本心的缘故。(编辑:西园书生)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袭明居士,腾讯道学专栏作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