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民俗道艺 >

曹雪芹家风仰道“梦红楼”:书中天机,遗下琅函第几签?(3)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腾讯道学 胡济生 参加讨论

    

《红楼梦》有传播世界玄同的可能性
    

中国古代有过“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传奇,而这“大半部《红楼梦》一书” 则可以“富”天下,也可以“名”播世界,称得上当代中国的一大“传奇”了。
    

《红楼梦》的附加价值有多大?我们要把它放在稍长的历史维度中看,看看它养活了多少人。《红楼梦》精神影响力有多大?我们看看它衍生出多少优美文字,就会明白。在中国小说史上,这大半部的《红楼梦》地位是相当奇特的,影响也是空前的。
    
    

《红楼梦》(资料图)
    

在世界文明史上,有一些著作标志着人类的精神高度。就文学而言,《伊利亚特》、《奥德赛》、《俄底浦斯王》、《神曲》、《哈姆雷特》、《堂吉诃德》、《悲惨世界》、《浮士德》、《战争与和平》、《卡拉玛佐夫兄弟》等,就属于这样的精神坐标。而在中国,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绝对可以和这些经典并立,也同样标志着人类的精神水准和文学水准,它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灵魂高度,又反映了人类灵魂的高度。整部巨著叩问的并不是家国兴亡的问题,而是另一层面的具有为人处世与因果意义上(多行不义必自毙,物极必反成定律)的大学问。
    

《红楼梦》的文学影响力已涵盖美国、日本、法国、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亚、越南、缅甸、泰国、新加坡、英国、法国、德国、捷克、罗马尼亚、西班牙等及俄国,《红楼梦》已走向世界,如果在外文版上附加“《红楼梦》中的儒道理念介绍”这样的单篇会更好,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楼梦》便有肩系传播“道化天下、世界玄同”的幸事。
    

《红楼梦》的“道儒文化”全面而深刻
    

《红楼梦》“善翻古人之意”,重新定义历史。以“大观”的眼睛看世界,一切就都不一样了。这本书的特殊审美境界也由此产生。无立足境,是方干净。“无立足境”,这才是大于家国境界的宇宙境界。
    曹雪芹虽然兼容了佛教的“三世”思想,但主要还是体现了道家的生命轮回思想。人的生命从天地自然的母体中来,然后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逍遥游”中打破红尘的种种束缚,最后回归于天地自然之母体,达于“天地与我并存,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最高境界,打破了生死界限,没有所谓的生和死,只是完成了一个“天道”的轮回过程。
    神瑛本是当年娲皇未用的一块石头,所以很是逍遥自在,经常去各处游玩。一日,来到警幻仙子处,仙子知他有些来历,因留他在赤霞宫中,呼他为赤霞宫神瑛侍者,最终仍回太虚幻境处。黛玉本是灵河岸边的一株“绛珠仙草”,从天地自然母体中来,后因还泪报恩下红尘,历经红尘世事后突破种种束缚,最后魂归离恨天,回归自然的母体之中,再次成为一株“不令蜂缠蝶恋”的仙草,完成了一次生命的轮回。黛玉泪已还,恩已报,凡尘俗世之事已与她无关,理应“返归真境”回归自然,恢复本真,这就是黛玉回归到绛珠草、太虚幻境中潇湘妃子的环节。至此黛玉的生命循环也完成了一个轮回,体现了道家“复归自然”的生命哲学思想。
    在“大观”的眼睛之下,人不过是恒河中的一粒沙子;而恒河在宇宙巨构中又只是一粒沙子。恒河沙数,沙数恒河,在此天眼中,人生不过是无量时空中的一闪烁,生命的本质只是到人间界上,来走一回的“过客”。在如此短、如此暂、如此匆匆的一次性旅行中为功名而活、为娇妻而活、为儿孙而活,即为钱色而忙、为钱色而争、为钱色而死,这有什么意义?在空空道人的眼睛看来,这是无意义的“甚荒唐”,即书中所说的“荒诞”。 特别可笑的是那神瑛侍者动了凡心要去凡间,偏偏绛珠仙子为报答恩情,就也要求去凡间,用自己的眼泪来报答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情。石头被夹带于中,跟随神瑛、绛珠等经历一番“花柳繁华”、“温柔富贵”,最终还是过眼云烟,何其荒诞。
    
    白玉蟾真人(资料图)
    

说到神瑛侍者,笔者竟然联想到那个在《涌翠亭记》中,自称是“神霄散吏”的白玉蟾真人。不仅因为神瑛侍者与“神霄散吏”让笔者有似曾相识的朦胧感,更大胆地猜度曹雪芹写《红楼梦》时,不知是否受到“家风仰道”这样的熏陶?
    

这话从何而来?原来《红楼梦》作者的祖父曹寅,作为康熙的宠臣,职司肥缺江宁织造,也是那个时代的文学家,主编过《全唐诗》。他曾写过一首《游仙诗》,诗云:“笔傲人间白玉蟾,千年一往迹长淹。诗成便返青天去,遗下琅函第几签。”此诗似乎是神瑛一生的写照。诗中的白玉蟾乃南宗五祖,在劝道修行及咏物明逆上极竖玄同理想的和谐之美,对仙家和谐和人物和谐,反映出他儒道佛三教合流的思想倾向。
    

总之,《红楼梦》所反映的“老庄孔文化”是深刻全面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物形象;二是儒道文化;三是虚空与玄洞思想。
    写到这里想起国家领导人访英时,在议会的讲话中,曾引用莎士比亚的名言“凡是过去,皆为序章”。英国女王听后,将一套莎士比亚诗集相赠。英国人有句话:宁愿失去英伦三岛,也不愿失去莎士比亚。二战时,有人问丘吉尔:“你是愿失去印度,还是失去莎士比亚?”丘吉尔说:“宁失去九个印度,也不失去一个莎士比亚。”可见,莎士比亚早已化为英国软实力中坚实的一部分。其实,我国的曹雪芹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成就比之于莎士比亚也毫不逊色。如何让曹雪芹这样的伟大作家不仅进入我们的心里,而且也让他在世界的频道里与莎士比亚对坐谈心,去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这或许是全体国人都要思考和热切希冀的。期待《红楼梦》这本书及其一些衍生作品都具有传播“道化天下、世界玄同”的适用性。(编辑:若水)
    

作者简介:胡济生,笔名福帝圣,湖北黄冈人,现年六十多岁,出身于道门后裔。平生粗通“琴棋书画诗花茶”,喜欢古典文学,长期用业余时间创作文学与小说。
    
    

(本文为“道化天下 世界玄同”道学全球有奖征文比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胡济生,原标题为《论老庄孔的道儒思想渗透名著红楼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