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民俗道艺 >

二十四节气与道教的关系 看完这个你就明白了(2)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腾讯道学 董恺忱 范楚玉 参加讨论

    (三)确定节气的其他辅助手段
    如前所述,秦汉时代人们是用观测日晷和星象等方法来确定节气的。但有时候实际气候的变化和天文的变化并不完全一致,这就需要用其他办法来校正,以便尽可能准确地把握气候的实际变化。
    《史记·天官书》载:冬至短极,县土炭,炭动,鹿解角,兰根出,泉水跃,略以知日至,要决晷景。
    这是说,测定冬至主要看晷景,但也采用其他辅助手段。其中,“鹿解角,兰根出,泉水跃” 是冬至时节的物候,“县土炭”则是以炭测定空气湿度以帮助确定冬至点的办法。炭吸附性和透气性均好,易燥易湿,人们在实践中懂得“悬羽与炭而知燥湿之气”(《淮南子·说山训》)。
    
    略以知日至,要决晷景(资料图)
    “县土炭”候气的具体方法,是把等重的土和炭分置“衡”的两端,冬至到来时,空气干燥,炭首先变轻而上翘;夏至到来时,空气潮湿,炭首先变重而下沉。这实际上是一种天平式的“湿度计”。对其机理,《淮南子·天文训》解释说:
    日冬至则水从之,日夏至则火从之,故五月火正而水漏,十一月水正而阴胜。阳气为火,阴气为水,水胜故夏至湿,火胜故冬至燥。燥故炭轻,湿故炭重。[6]
    这个办法后来又有所改进,用铁代替了土;因为铁受空气燥湿的影响比土还小,更适宜作为对空气燥湿反应敏感的炭的参照物。这个办法大概实行了不短的时间,所以东汉末年的李寻以此作譬,说:“政治感阴阳,犹铁炭之低昂。”注引孟康曰:“《天文志》云“县土炭”也,以铁易土耳。先冬夏至,县铁炭于衡,各一端,令适停。冬,阳气至,炭仰而铁低。夏,阴气至,炭低而铁仰。以此候二至也。”这一解释是完全正确的。这是一种简单而巧妙的测量湿度的方法,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测湿仪。
    除了土炭或铁炭测湿外,当时还有其他的候气法,如律管候气法等,但其机理和效果都不大清楚,这里就不予介绍了。
    (四)早期道教的“二十四气历”
    东汉顺帝时,张道陵在四川创立了道教,世称“五斗米道”,当时曾经实行过自创的历法。《张天师二十四治图经》云:
    太上以汉安二年正月七日中时下二十四治,上八治,中八治,下八治,应天二十四气,合二十八宿,付天师张道陵奉行于布化。
    天师以建安元年正月七日,出下四治,名备治,合前二十八宿也。星宿治随天立历,运设教劫。
    这里所说的“随天立历”显然与制历有关。具体说来,是将二十八宿与二十四气配合起来计月计日。这种历法以立春为岁首,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每季三个月,九十日。每月两个节气,十二个月共二十四节气。《玄都开辟律》云:
    二十四气为天使。一气十五日,一岁十二月,月二气,终岁为二十四气,皆是自然之气也。
    道教又设二十四治(职),以应二十四气;其重要职责之一当是掌握节气、制定和贯彻历法。东汉时五斗米道经书《太上三五正一盟威录》有二十四治与节气相配的完整记录如下表:
    
    道教之所以重视节气,是因为节气代表了“天之气”,这固然与个人修炼有关,但更与二十四节气在民间的广泛使用有关。五斗米道作为一个很有势力的民间宗教群体,并一度成为农民政权依以建立的精神支柱,它依据民间广泛流行的二十四节气来制订历法,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这种按恒星方位以二十四气来计月计日的历法,研究者称之为“二十四气历”。它是一种太阳历,不同于官方的阴阳合历。道教中有所谓五腊日,很可能是为了协调一年360日与回归年之间的差距而设置的,类似于彝族十月太阳历中最后五天的“过年日”。“二十四气历”在道教势力范围内实行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来,唐代的道士进一步改编成“二十八宿旁通历”,流传于民间。宋代民间天文学家卫朴尚能背诵之,沈括正是在他的启发下提出了独具创意的新历法——“十二气历”。
    (五)汉代“纬书”对节气的记述和解释
    还应指出的是,秦汉时代方士化了的儒生所编写的纬书中,虽然充满了封建迷信的内容,但其中有时也包含了一些自然科学的知识。如纬书把易数与历法结合起来,以八卦配八风(八节),以坎、离、震、兑四正卦之二十四爻配二十四节气,以十二消息卦,每卦六爻,凡七十二爻,配一年七十二候,形成所谓“卦气说”。以每日、每候卦气的寒温清浊来附会人事的善恶;以节候的误差引出灾异的占验。例如《易纬·通卦验》:立春:雨水降,条风至。雉雊,鸡乳,冰解,杨柳椲。晷长丈一尺二分。青阳云出房,如积水。当至不至则兵起,来年麦不成。人足少阳脉虚……雨水,冻冰释,猛风至,獭祭鱼,鸧鴳鸣,蝙蝠出。晷长九尺一寸六分,黄阳云出亢,南黄北黑。当至不至,则旱,麦不为。人足手阳脉虚……
    
    每个节气都有相应的描述(资料图)
    每个节气都有相应的描述。以卦气附会人事的吉凶当然是荒谬的,但这些叙述中也包含了人们长期积累的关于节气、物候和天象等方面的知识。
    在纬书中甚至出现了用地球的运动来解释节气产生的理论。《尚书纬·考灵曜》记载:“地有四游,冬至地上行,北而西三万里;夏至地中行,南而东三万里;春秋二分则其中矣。地恒动不止,而人不知,譬如人在大舟中闭牖而坐,舟行而不觉也。”
    地球四时不停运动着。冬至地球偏北,相对来说太阳偏南;夏至地球偏南,相对来说太阳偏南。而分至等节气正是由此而又产生。这是科学史上十分重要的创见。何以得知地球是运动的呢?《春秋斗运枢》说:“地动则见于天象。”这是应用运动相对性的原理,以日月星辰的变化推导出地球的运动来;同时用“闭舟而行”对“地恒动不止而人不知”作了通俗易懂的解释。(编辑:若水)
    (腾讯道学整理发布,转载自董恺忱 范楚玉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农学卷》。 )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