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书 重阳节是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称重阳。1989年我国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既适应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要求,又弘扬了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和现代实际需求巧妙的结合,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覌具有重要意义。自古以来,重阳节就有赏菊、登高、出游、吃糕、插朱萸等习俗。 重阳登高(资料图) 【稷下学宫】重阳节之衬衬汉舞《采薇》 【稷下学宫】之重阳节胡谭珠老师吟诵《醉花阴》 关于重阳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异彩纷呈,这里仅将“恒景登高避瘟”故事简介如下: 恒景登高避瘟 相传在东汉的时候,汝河里来了一个瘟魔。只要它在河里一打滚儿汝河沿岸的村庄就会闹瘟疫。瘟疫流传,天天有人丧命,家家都有病人,弄得民不聊生。 瘟疫流传,民不聊生(资料图) 汝河村里有位道行高尚的读书人,名叫恒景,善结四邻,是出名的慈善人家。这一年瘟魔发难,恒景的父亲也被深上瘟疫,一病不起。为了救父亲,恒景按照乡亲习俗,扎一只风筝“放晦气”。风筝刚放起来,不料被一阵狂风卷上天去,回家再看父亲,己经奄奄一息。父亲对他说,我曾听说有一位死而复生的奇人,人称他为地仙,名叫费长房,是位易学大师,能降妖去灾。我希望你诚心敬意拜他为师,学好本领,找到战胜瘟魔的方法,才能保一方平安。父亲说完后就闭上了眼睛,失去了性命。恒景也染上瘟疫,险些丧命。恒景病愈后,决心去找费长房学艺,治服瘟魔。 恒景辞别了妻子和父老乡亲,渡过了无数激流险滩,翻过了无数悬崖绝壁,终于在一个名叫“滴水壶”的地方找到了地仙费长房。费长房所住的地方是在瀑布后面的山洞里,恒景是跟着一只猴子才找到这个地方。费长房见他能找到自己十分吃惊,恒景说为了完成父亲遗命,不怕千难万险也要找到师傅,学习消灾救人之术。费长房为他孝行感动,见他态度诚恳,为民除害的意志竖决,就收他为徒。经过三年零一节的勤学苦练,恒景对易学有了新的体验。费长房对他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在汝河闹事,你正要办好几件事,才能为父报仇,为民除害,止住瘟疫,还家乡太平。怎样降瘟魔?费长房说: 东边请来辟邪翁,西边请来延寿客。全家登高尝蓬饵,你可趁机斩瘟魔。 经过多方请教,恒景知道了楚王染病吋,服了一位名叫朱萸的大臣送来的一味草药而痊愈。为此,楚王将此药命名为茱萸,以示表彰。当地人把茱萸装入红布袋,扎在胳膊上就可有效防止瘟疫传染,因此称为“辟邪翁”。又经过多方打听,他知道了菊花又名长寿客,因为用菊花酒可以使人延年益寿。他回到汝河家乡告诉乡亲们要酿菊花酒、要插莱萸枝、要做重阳糕,。一切都准备好了,他让大家在九月九日举家上山,登高望远。 恒景让乡亲登高避瘟(资料图) 这时瘟魔又驾着雾霾而来,可是刺鼻的茱萸味让它睁不开眼,遍处的菊花酒香让它头晕脑胀,正当它不知所措时,恒景的桃木剑己刺入它的胸膛。瘟魔倒下了,化为一股旋风消失在旷野之中。 恒景和全家人从山上下来,发现家中栏中的鸡犬牛羊,全都暴死,方知由于登高而免去一难。 重阳佳节万古流传 从此以后,留下了“重阳桀石”这一习俗,以互扔石块(内装五色豆之布包)象征驱赶瘟魔,以喝菊花酒插茱萸为民俗事象,以尊老活动为节日文化主题。 茱萸(资料图) 由于“九”与“久”同音,双九就意味着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将此日定为“老人节”,具有深刻寓意。(编辑:若水) (腾讯道学整理发布,文:赵书,转载自“北京民俗”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