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黄帝内经》易道贯珠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腾讯道学 赵国惠 赵玛丽 参加讨论

    文/赵国惠 赵玛丽(Marie Audibert,法国)
    提要:本文以医易汇通、医道合一之思想为主旨,论述《内经》与易、道之关系及互相影响。具体以易、道演化程序为主线,贯穿、阐释《内经》,揭示其以天道为纲,以阴阳为目,易、道为其理论构建核心之特点。并提出后世医家彭黄圆气之学实以《内经》和易道之思想方法为根源。
    
    内经图(资料图)
    一、易道
    《易经》云:“一阴一阳之谓道”。易为阴阳变化之规律,道为天人合一之大道。故易道者,易即是道,道即是易,易道合一,俱为宇宙之本原。其以道为体、为理,以易为用、为法,两者体用合一,理法一脉。易道之学综合了精气、阴阳、五行、八卦、天文、地理、人事等多种学说,是中国古代学术体系之主干,其对中医之发展亦有莫大贡献。其从道为宇宙之本原,到法于阴阳之智慧,再到清静无为之思想,以及人体精气之积聚,经脉之循行,方药之制作,养生之要论,如此等等,可谓洋洋大观。
    
    易经(资料图)
    《黄帝内经》作为古代中医经典之灵魂,人体生命科学之大成,易道亦渗透至其理论体系的众多方面。《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而《内经》之要正在乎易与道。故本文以易道之理法贯穿《内经》,其在人体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病、养生、方药等具体方面之探讨,将以易道演化之轨迹为主线,依次详述如下。
    二、无极
    无极思想于《内经》中之运用,以养生学说为著。
    一是,《内经》“治未病”学说源于道家“治未乱”思想。《道德经·第六十四章》云:“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则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因有无相生,治病当察先机,当其未有之时而治之,则事半功倍。
    
    原本图(资料图)
    二是,《内经》之养生同于道家以清净无为为根本。《道德经·第十六章》云:“致虚极,守静笃。”《道德经·第三十七章》云:“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素问·上古天真论》则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清静则无为,无为则清净,故两者合一。若心体清静,则神气自回,正气得充,而病不起,是为养生之大道。
    三、太极
    太极思想于《内经》中之运用,以元气学说为著。
    
    太极图(资料图)
    一是,《内经》之人体以元气为本,藏府以土气为枢。《道德经》云,“冲气以为和”。冲气者,中和之气也。《素问·平人气象论》则云:“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胃者,土气也,为元气之本。土得五行中和之德,故土气又称中气、祖气。黄元御“一气周流”之“一气”即此太极元气。《内经》土枢四象藏府模型中,土为中枢,四象之升降浮沉俱以之为轴,故脾胃中土为五藏六府之太极。
    二是,《内经》之养生以无为根,以有为法。《道德经·第十章》云:“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灵枢·小针解》则云:“神者,正气也。”无极生太极,太极返无极。故养气保生者,若能虚空心志,摒除繁杂之物欲,则得太极之真气。《内经》将此养生者尊为道家之真人,为养生之最高境界。
    四、阴阳
    阴阳思想于《内经》中之运用,以阴阳学说为著。
    一是,阴阳化天地,《内经》之人以天地为之父母,故治病亦取法于天地。《周易·系辞上》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则云:“故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纪,地有五里,故能为万物之父母。”故阴阳之变化,乃生成之根本也。而生成之首,当属天地乾坤。天高为阳,地低为阴,阳清阴浊,升降浮沉。故而形成时空之变化,为万物之化生具备完美之基质及场所,故为人灵之父母,治病亦应合乎天地阴阳变化之道。
    
    阴阳(资料图)
    二是,《内经》之理法方药,人体之平病诊治,俱以阴阳为本。如生理学中,平人者,阴阳匀平之态也。男为阳,女为阴。藏府之分类,以藏为阴,府为阳;藏府之功能,以藏为阴,泻为阳。经脉分阴阳、奇正。营、血为阴,卫、气为阳。魄、精为阴,魂、神为阳。气机之升浮为阳,沉降为阴。病理学中,病因以内因为阴,以外因为阳。病邪以五邪为阴,以六淫为阳。病机以五藏为阴,六气为阳。诊断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八纲辨证以阴阳为统帅,百病以阴阳为总纲。治病求本,本于阴阳。养生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方药之气味,味为阴,气为阳。药性以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如此,等等。
    总而言之,阴阳学说深刻地影响着《内经》理论体系之建立,并成为其思维方法之核心。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其本即阴阳之谓。生命及疾病皆与天地阴阳息息相关,故为人体根本之所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