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西汉初,西王母掌握不死之药的说法广泛流传,《淮南子·览冥训》说:“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张衡《灵宪》亦有“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之以奔月,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其后,扬雄作《甘泉赋》言:“想西王母欣然而上寿兮,屏玉女而却虚妃。”至于其形象则如司马相如为武帝所作《大人赋》中描述的那样,“皬然白首,载胜而穴处兮,亦幸有三足乌为之使。”并明确言之:“必长生若此而不死兮,虽济万世不足以喜。”此时的西王母已俨然是一位长寿不死之女仙,一位赐寿降福的吉神。 这种对西王母的崇拜,构成了汉代民间信仰的重要内容,并具体地反映在汉代各类文物中。于是,在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摇钱树、铜镜及漆器中,都可以看见西王母的尊容。四川汉代墓室中,西王母画像砖在多置于墓室后壁正中较高的特殊地位,她独身处于象征“石室”的华盖下,亦戴方胜,华服盛装,端坐于龙虎座,其两旁之人物、神兽及灵禽计八,次序分明地环绕之。 西王母汉画像砖 四川新都出土(资料图) 四川新都出土的西王母画像砖中,集西王母的各种神话传说于一砖之上,中正上部刻一瓶形龛,龛上有盖,龛的左右有云气围绕,此系西王母居住的石室。西王母坐于龙虎座上,座前有舞蹈的蟾蜍,右侧的灵狐翘着长长的九歧尾,肩部长有羽翼,玉兔则直立而手捧灵芝,左侧有三足乌,一站立者张口怒目蓬发,双手捧棨,应系传说中的“大行伯”。右下端坐二人,女左男右,其前置一案,案前一人峨冠博带,双人执版,俯伏于地,似在拜祷。九尾狐、三足乌、蟾蜍、玉兔、灵芝、仙药等这些吉祥的瑞兽仙草,以及灵动的祥云嘉禾,渲染了西王母拥有不死之药传说的神仙思想。 羲和西王母 常羲画像石 山东微山县出土(资料图) 山东微山县出土的一块画像石中,羲和、常羲形似羽人,手持便面,人身蛇尾,蛇尾相交盘团,守护在西王母的左右两侧,西王母头上有神鸟、祥云,其下方左右两侧各有一只神鸟,这又是一组西王母的形象图,说明已成为主宰天地日月的至尊大神。 西王母 四川彭山一号石棺(资料图) 乐山崖墓博物馆中陈列的彭山一号石棺上,画面中间偏左的西王母,广袖长袍,拱手危襟,端坐于龙虎座上,庄严肃穆、雍容华贵;左侧为三足乌和九尾狐,右侧为灵蟾、玉兔、仙人及及祈求不死药的参拜人物。龙虎,亦是东方、西方的象征。顾颉刚先生指出,先秦时期的神仙体系,是由西方昆仑系统发源,后派生出东方蓬莱系统,两体系各自发展了一段时间,于战国中后期合而为一。汉代所谓的四方之神中,青龙为东方之神,白虎为西方之神,龙虎一体也就是东西一体。这一图式实际暗含着东西两大神仙体系的统一,西王母即为这种大一统的神仙体系的主神。 西王母 鎏金铜牌 重庆巫山汉墓出土(资料图) 从重庆巫山汉墓中出土的七件鎏金铜牌中,亦反映了端坐“天门”之中、主宰天国的西王母崇拜。如巫山县江东咀干沟子汉墓中出土的一件铜牌,图面中有双阙,两阙间用双折线连成门状。双线之下、玉璧之上,有隶书“天门”两字。连成门状。“天门”正中有西王母端坐石座之上,身着长衣右祍,博衣广袖,双手捧于胸前,双腿盘膝而坐,眉清目秀,头戴卷云式冠冕,慈祥庄重。双阙连眉上立一朱雀,长羽漫卷。左阙外侧一青龙昂首上扬,肩生飞翅;右阙外侧为白虎,娇健强劲。在人、兽、阙、间的空隙处,密布着卷曲缭绕的祥云仙气。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