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评》讹误四:“养己即炼己,炼己即收心止念,收心即收回时常在外活动的心,止念即排除杂念,万念归一,一念归无,这样自然造就安静虚无之境界。对于道家修炼而言,不外乎‘存想五脏’、‘意守丹田(下)’而‘内收’、‘内想’、‘数息’、‘内守’。” “养己”与“炼己”,诚为丹家之秘键。 陈致虚在《参同契分章注》中说:“养己者,终身炼己也。……宝精裕气,养已也;对境忘心,炼己也;常静常应,炼己也;积德就功,炼己也。苦行其事云‘炼’,熟行其事云‘炼’。修丹之士必先炼己,苦行忍辱,庶得入室之时六根大定,方使纯熟,忘无可忘,乃能就事。”西派丹法更视“养己”与“炼己”为“西派心传”,昔海印子徐颂尧曾以《养己与炼己》为题撰文刊载于《仙道月报》(参考《中华仙学》,607-612页)。 李涵虚云:“养己者,宝精裕气,即筑基也。炼己者,对境忘情,即了性也。”又云:“丹经炼己者,烹汞成硃也。陶翁云:炼己者,非徒空炼也。”所以“养己”与“炼己”岂仅仅是“收心止念”、“排除杂念”?并且《朱评》所谓“存想五脏”、“意守丹田”、“内想”、“数息”等都是古代丹家所持否定态度者。何得不见《悟真篇》中有“更饶吐纳并存想,总与金丹事不同”句?可以参见钟离权《破迷正道歌》、陈泥丸《罗浮翠虚吟》、陈致虚《判惑歌》、李道纯《中和集》等丹经文献,不作具体引述! 《朱评》讹误五:“我毫不客气地告诉陈毓照,初乘练功,识神不可能摒除干净,既使中乘上乘功法,也没完全摒除识神的活动,既使‘入静’也不可能没有识神参于(与)。” 此说真是大错特错,并且师心自用,暴露了朱氏对丹道常识的无知。丹道行功,必弃识神,而贵乎用元神,丹家所谓“去矿留金”、“转识成智”,方合乎“天然火候”!曾有谓之识神作用是《西游记》中的“真假猴王”,洵属妙喻!唯有美猴王孙悟空堪能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而假猴王“六耳猕猴”不过是“趁火打劫”,破坏取经功程。“真假猴王”,比喻元神与识神。 ![]() 以真假猴王喻元神和识神(资料图:图源网络) 张三丰《道言浅近》中说:“人心者二,一真一妄”,“神要真神,方算先天”。丹家必将识神安放于“分金炉”中锻炼,拨阴转阳,悉合元神妙用,才能补益于修行,否则大害功修。若识神作用,充其量不过是结个“幻丹”。 伍冲虚《仙佛合宗语录》中云:“凡有念虑存想,知见睹闻,皆属后天,所谓浊源也。阳精从此浊源中生,因而采封炼止,纵合玄妙天机,终成幻丹,以其水源不清也”。 《青华秘文 幻丹说》云:“幻丹者,未静心田,遽采一阳。故斯时也,……神亦非元神,乃情欲之念也。……以欲念而交会阳生,此幻丹之所以有也。” 当代丹家张义尚先生也曾有批评:“直以识神为元神,于阴阳未交,微阳未产之际,即强行搬运,空转法轮,等同儿戏,此系学者自己盲昧”(《道家养生内炼诸家举要》,浙江《气功》1989年5期)。岂不令人警醒哉!?朱氏自己妄用识神,又拟师心“指导”他人,真是以盲引盲了,不破其讹,不足立正道,故饶舌指出之。 《朱评》讹误六:“魏伯阳所云‘上闭则称有,下闭则称无’是讲的‘小周天’、‘河车路’有没有。……任督两脉上下都有个接口,上接口两眉之间印堂穴。……也有称上鹊桥的。下接口为‘阴蹻穴’、‘尾闾关’、‘漕溪口’;医者称会阴穴;也有称下鹊桥的。……上闭者,‘第三眼睛闭’,接口通,任督循环河车走,河车路‘有’。下闭者,接口不通,气不得冲开尾闾关,任督不能循环河车不走,河车路‘无’。” 此段显然是朱氏私心臆测之说,若讲解“河车”或“任督循环”,何必附会《参同契》“上闭则称有,下闭则称无”?如此附会,笑话横生了!如果是“上闭者,‘第三眼睛闭’,接口通,任督循环河车走,河车路‘有’。下闭者,接口不通,气不得冲开尾闾关,任督不能循环河车不走,河车路‘无’。”那么伍冲虚为什么在《仙佛合宗语录》中强调“下用木座抵住谷道”?岂不也是下面的“接口不通”了?按朱氏理论岂不是伍冲虚“下用木座抵住谷道”是“下闭者,接口不通,气不得冲开尾闾关,任督不能循环河车不走,河车路‘无’”么?即使朱氏“上闭、下闭”如此解得,那么《参同契》此段下文“无者以奉上,上有神德居”等又如何解释?朱氏如此牵强附会也真是让人“佩服”哦! 《朱评》讹误七:“‘武火’气功师多解释为‘深呼吸’、‘喘粗气’。……故《四解》之注,‘武火比文火粗’说不上哪里有错哪里有误。” 此段又是朱氏私心臆测之讹误,不知道有哪位“高人”解释“武火”是“深呼吸、喘粗气”的?即使柳华阳《金仙证论 火候次序》有云:“存神用息,绵绵若存,念兹在兹,此即谓之武火矣。神炁既交,阳炁已定,又当忘息忘意,用文火养之,不息而嘘,不存而照。……存神用息,逆吹炁穴,谓之武火也。”难道“逆吹炁穴”就可以解释为“深呼吸、喘粗气”?真是笑话死人也!朱氏不明丹道理法可见一斑了! 《朱评》讹误八:“鼎器者,正是‘前对脐轮后对肾,中间有个真金鼎’是也。……中丹田是也。” 张紫阳《悟真篇》云:“先把乾坤为鼎器,次抟乌兔药来烹,既驱二物归黄道,争得金丹不解生”。在《金丹四百字》中又云:“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之神气穴,内有坎离精。”岂非是“乾坤鼎器”的绝妙注脚?“鼎器”是“乾坤共合成”的“一窍”,而不是所谓“乾鼎指泥丸宫,坤器指丹田”的上下“二窍”。若是上下“二窍”,又如何称得为“乾坤共合成,名之神气穴”? 天乐瓮所云:“乾坤为鼎器,不过指阴阳合体之一窍,此鼎器原只一窍,名曰玄牝之窍也”,有何错误?有何不符“乾坤共合成”之原理?乾坤定位,非是《易经 说卦》所云“乾为首,坤为腹”之说,丹家自有秘传,不得真师传授,焉能得知?上乾下坤,是个“否卦”( ),是“天地不交”、“万物不通”之象;“乾坤共合成”则是个“泰”卦( ),上坤下乾,为“天地交而万物通”之象,故能“乾坤共合成”,成就丹道之“鼎器”,所以谓之“能知此之一窍,则冬至在此矣,药物在此矣,火候亦在此矣,沐浴在此矣,结胎在此矣,脱体亦在此矣”,“此窍者,非心、非肾、非口鼻也,非脾胃也,非谷道也,非膀胱也,非丹田也,非泥丸也。”(《金丹四百字》)。 丹田、泥丸之位,张紫阳早已排除在外,岂是那“乾坤共合成”之鼎器?虽然《天仙正理》等确有“乾为上田,坤为下田”之说,或别有作用,然终究与《悟真篇》一派稍异,不在此讨论范围之内。 “乾坤鼎器”就是“玄关”,古代丹家早有明示,不可以执著于身内摸索。 李道纯在《中和集 问答语录》中说:“夫玄关者,至玄至妙之机关也。今之学者,多泥于形体,或云眉间,或云脐轮,或云两肾中间,或云脐后肾前,或云膀胱,或云丹田,或云首有九宫中为玄关,或指产门为生身处,或指口鼻为玄牝,皆非也。但著在形体上都不是,亦不可离此一身向外寻求。诸丹经皆不言正在何处者,何也?难形笔舌,亦说不得,故曰玄关,所以圣人只书一中字示人。此中字,玄关明矣。所谓中者,非中外之中,亦非四维上下之中,不是在中之中。” 张三丰《一求玄关》诗云:“一孔玄关要路头,非心非肾最深幽。膀胱谷道空劳索,脾胃泥丸莫漫搜。神气根基常恍惚,虚无窟里细探求。原来只是灵明处,养就还丹跨鹤游。” 张义尚先生也曾说:“全身都是一片阴质,你到哪里寻真去?!”(《道家阴阳法派邪正真伪辨》,《气功》1991年5期) 汪东亭在《教外别传》中指出:“不可在身外强猜,亦不可在身内瞎摸。”斥执著在身内寻找鼎器“尽是铜人身上钻血,用尽平生气力,可能得出血乎?”(《三教一贯》)。在《体真山人丹诀语录》中直接批评:“若如廖蟾辉云:‘前对脐轮后对肾,中间有个真金鼎’,则入魔道矣。” 海印子在《论〈性命圭旨〉十二大错》中也批评:“廖蟾辉云:‘前对脐轮后对肾,中间有个真金鼎’。谓既识此处,即将向来所凝之神,而安于窍中之窍。此岂《老子》‘外其身’,谭子‘忘形以养气’之旨趣耶?《西游记》喻抱着色身修炼者,为想吃唐僧肉延寿一万年,此等皆是豺狼虎豹蜘蛛蜈蚣之类,无复人形,盖深斥而痛诋之也”(《仙道月报》,翼化堂出版,1939年7期)。 是故天乐翁云:“离了此身不是,着了此身是错,当于不即不离,不内不外处求之”,如是方得真鼎器、真玄关! 刘一明在《会心集》诗云:“好把虚空为鼎器,收来日月作丹头。阴阳配合归中道,产个明珠照九州。” 朱氏在文中说;“我实在想不通”“阴阳合体之一窍……名曰玄牝之窍”,称此句为“胡乱拼凑的这席外行话”,朱氏这席话反而暴露了他是个“外行”,也就有了这篇“胡乱拼凑”“外行话”的《朱评》!真是让丹道学子“大开眼界”了! 《朱评》文中篡改丹家真义,牵强附会,讹误满篇,笔者仅拈出八则以指其非,希望读者能悉心研读古代丹家著作,并获得真师指授,躬身履践,不被《朱评》讹误所欺瞒!本文也引天乐翁语句作为结束语:“所望讲解(古籍)诸公,切勿再泥文执象,在古籍经典的纂改上去下工夫,枉费心机,而溺于旁蹊曲径,有负乎紫阳公之谆谆告戒也。”(编辑:赵青) ![]() (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盛克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