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道教,究竟该弘扬什么?(3)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寻道 佚名 参加讨论

    西方宗教之所以在目前的状态下一定程度上得到更多人的认同,是因为他们注重回馈和分享,注重信众与宗教徒之间的平等地位;那我们的和尚道士除了念经和福报,能回馈信众什么?空口承诺还是死后的预期吗?对于不听不信的用所谓谤佛或者经文恐吓吗?
    和尚道士就必须高人一等吗?
    不是的!
    和尚道士都来源于红尘,都要吃喝拉撒睡的,都是平凡人,不存在任何一个没有毛病的和尚道士,如果存在一个完美的和尚道士,百分之百是经过包装和美化的;不存在一个道德上十全十美的宗教徒,如果存在,百分之百是别有用心的。
    在我看来,如果要真正回馈供养,真正对得起信众,必须平等对待;不是和尚道士因为念经或者修行给信众带来什么,也不是供养和尚道士就带来什么好处,而是信众因为希望和尚道士弘道和传播正信而付出了金钱,是信众养着和尚道士!和尚道士应该回馈信众,通过弘扬正信、传递正念,帮信众更好地面对生活,让宗教服务于信众,而不是用死后的承诺交换这种供养,对得起供养的最佳办法就是弘扬正信,摒弃迷信,减少蛊惑、恐吓、利诱的传教方式,更多的是传道而不是传教。获取供养不应该是目的,弘道正信才是目的,许下死后承诺或者来生的幸福永远比不过今世的举手之劳。不要把宗教做成谋取私利的工具,不要把自己的格局放在江湖术士的地位上,不想做高僧的道士不是个好牧师,四海皆准的真理。
    
    出世、隐居不代表就超脱了(资料图)
    五、为什么修行?为什么隐居?
    究竟为什么修行?究竟为什么隐居?
    弘扬正信需要真正体悟道教的意义,了解什么才是道士,非要避世才是道士吗?不事生产逍遥自在?是为了隐居而隐居,还是为了修行而修行呢?
    出世、隐居不代表就超脱了,反而可能因为更看不开,才选择了这条路,对于诱惑或者挫折,可能还没有普通人应对得更好。一定程度上,隐居修行的所谓高人,人情世故、社会贡献、自我能力、道德观念比不上一个优秀的社会工作者,他们的兴趣爱好、文化修养、人品素质比不上一个谦恭有礼的正常人,对各种诱惑的抵抗力可能低于常人。
    如果说要谈他有更高的精神追求,那么也是自私地追求自我而已,我们可以把隐居当成童话世界,但是,我们不能靠童话过日子,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安徒生。由人才产生了宗教,不能由宗教来掌控人,如果一个宗教不能更好的让人明智,让我们变得更积极更自在,存在也没有多大意义,如果还存在,可能只是为了某些群体的利益而存在,只是另有目的而存在。
    不是宗教就是万恶的,不是宗教就是美好的,宗教本身没对错,错在什么人在用宗教,错在究竟用宗教表达什么。所谓弘道,所谓行道,归根结底,是为了正信,在互联网时代,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必须做到的就是对宗教理念的坚持。互联网上的宗教,越简约化越好,越明理化越好,越少迷信越好,越接近人越好,理解道教是多样性的,修持自我也应该从真正的守德做起。就如同谈恋爱一样,第一眼的感觉非常重要,对待信众,要真心对待,无功利化地对待,珍惜美好的感觉。但有些人把“跟谈恋爱一样的心态去对待信众”搞成了“跟信众去谈恋爱”,就如同把无为理解成无所作为,把无争理解成逃避和无原则的退让,都是不可取的。
    弘道,先让自己做个明白人,传播一些最简单的道理,把华丽外壳去除,让信众觉得你是人,然后再觉得你是可以信赖的人,然后再了解宗教。
    我们都是平凡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哪怕修行,也是为了在皈依后更坦然自在、生活得更好。
    总之,我个人认为,我们崇拜的不是神佛,而是神佛所代表的真理、慈悲与智慧;大众信任的不是道士、和尚的衣服、身份,而是宗教徒诠释的文化、明智与信仰;坦然面对我们应该面对的一切,坚守底线诠释符合我们时代的宗教,无畏无惧,无憎无恼,我心观世界,世界即我心。
    修道不必安什么心,修行不在于我们多高尚,而是经历后,怎么提高我们的底线同时,戒律不是为了束缚人,而是为了约束自我、完善自我;我们修道更多的应该是注重传承与弘扬文化,让道教在我们的时代以适合我们的方式绽放新的活力。
    道教修行追求长生,但是,不能为了追求长生而长生,不仅仅要注重生命的长度,也要注重生命的宽度。把自己活成千年王八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一味的追求长生而不注重我们内心的修行,意义不大,一个人自私地活着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
    当不因道教的美好而丧失自己的判断力,不因道教的丑恶而丧失对道教的兴趣,因向往光明而主动摒弃黑暗,因向往美好而自我修正的时候,才真正走上了信仰之路。
    方外不必深山寻,观照内心道自闻,非因出世无情义,非因入世多俗气。
    称心以为用,合理以为行,循礼以为道,重信以为德。
    重情为君子,逍遥是神仙,隐居而闻天下事,居尘而有无争心。
    居士供养衣食母,勿因教义失正心,慈悲度世非口中,莫因玄奇失自身。
    明智而躬行,品高而平易,修道足下始,足下即有道。
    (编辑:若木)
    本文为腾讯道学编辑发布,转载自寻道公众号。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