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澄 朱亦凡 福州植榕历史悠久,据宋乐史撰《太平寰宇记》载,“榕······其大十围,凌冬不凋,郡城中独盛,故号榕城”。2015年10月末,我有幸随恩师来到这个榕树满城的地方。 到三坊七巷的天后宫 虔诚安静下来 天后宫坐落在全国十大历史文化街区之一的三坊七巷。大街上车来车往,穿过熙熙攘攘的街铺和人群,拐进郎官巷,一直往前走,终于来到了天后宫。很难想象天后宫便是在这样一个喧闹的地方。 三坊七巷天后宫 恩师在前,我在身后拎着行李第一次走进天后宫。旧石板与门槛,红漆木门之外仿佛隔绝了红尘,只听得飘飘而欲仙的乐曲,还有袅袅的香火。我站在院子里看着来来往往的人,不管是游客还是普通百姓,似乎走进天后宫,都能虔诚安静下来,认认真真上柱香,或许有所求,或许无所求。 上香供奉真诚为本 我洗过手,接过香,如普通信众一般,磕头、祈祷。黄纸在炉中燃烧,我的心也越发的平静。 柜台上那些香,不像去过的别的地方,标价那么吓人;香是古方配制,是纯正的沉香。宫里道长告诉我,普通的化学香料香,一斤几块的成本,而这里用的香,一箱的香要好几千的制作费用,有时候功德金还不及成本,而且还要择日,看天气来制作。“这是敬奉祖师爷的,洁净,纯粹,朴实,祖师爷高兴”,道长说。 上香供奉真诚为本 当上香和供奉没有了利欲的味道,真诚便被呵护得很好了。有心,香火自然会旺盛。能让宗教被大多数人真心接受,不受客观因素摆布绑架,我觉得这才是传承。 信仰的力量是让人向上的 一天来了一个小姑娘,她默默地上完香,便在妈祖娘娘神像前一跪,细细磕了三个头,开始求签。签筒一转,她伸手抽出一只签,卦未显;起身,再拜,再求,卦未显。如此三次,姑娘有些着急,道长上身前去,对天后娘娘行礼,对姑娘交谈、耳语了几句,姑娘若有所思,眼角泛湿,继而松了口气,抹了下眼眶,拜完娘娘走了。 道长说,“大多数来求签的,其实多为年轻人,求什么的都有。妈祖娘娘的签更多的是教人自己用心努力的;信仰的真正力量不是为了笼络一帮信众来众筹香火油钱,而是教人向善,引人向上的。” “茶帮拜妈祖”活动 天后宫的道长们尽量承担下很多“新民俗”活动和信俗活动,做到传统与创新结合,比如,我们这次参加的“茶帮拜妈祖”活动,以及刚刚过去的七夕活动,都美轮美奂。中秋的鲤鱼饼DIY,全家垒塔PK等等,让许多年轻人放下不离手的手机,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从新的角度体验了信仰的魅力。 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院子里经常会落下几只鸟儿,落在戏台上,安安静静的,从不叽叽喳喳。等我要走近的时候,它们并未受到惊吓而飞走,而是慢慢踱开步子,转身,飞走。连鸟都能如此淡泊心静,更何况人乎? 福州大大小小的宫观庙宇很多,大多数都坐落在住着居民的街道中。比如去裴仙宫的时候,你要经过菜市场。天后宫比较别致,像北方的四合院一样,有天有地。游客一拨一拨地来,道长们也不刻意游说。大多数来这的人,都会自己往功德香里放功德钱,然后在道长们的指导下,虔诚焚香。 天后宫像北方的四合院 福州人爱喝茶,大街上随处可见茶叶店和茶吧。且看对面那位师兄细细洗过茶,然后冲泡,匀茶,整个过程细致优雅,我端起杯子,一阵清香扑鼻。转过身去看楼下的妈祖娘娘,身旁的仙鹤叼着烛台,灯与烛相呼应,静默而悠远。这儿的灯笼也很好看,都是手工扎制的灯笼,我看向那灯笼,依稀可见朱砂写的“天后宫”。 不得不说,当地居民与宫观安静融洽的气氛确实少见。 “这儿的人对于信奉,不需要怪力乱神的恐吓,他们的宗教信仰已经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当中。我非信徒,可我是信众。”恩师说道。耳中磬声悠悠响起,身后是嬉笑的游客,我看向天后娘娘,供桌上的烛光一如既往,一圈圈的烟升起,如若飞天。(编辑:怀霜) (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高澄、朱亦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