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丹道养生 >

《牛图经》示人之理:不食牛犬,牢狱可免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腾讯道学 孙长庚 参加讨论

    祖师立教之后,传承至今,凡天师后裔及正一弟子均行持“四不吃”之祖训。“举头三尺有神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之祖师教诲。
    
    人与牛的“自然之道”(资料图 图源网络)

    牛为“功臣”反遭杀戮
    然而为何不吃牛肉狗肉,很多人却未曾深思熟虑。窃以为,牛和狗这两种动物的灵性和人类最接近,相传吃了它们的肉会对人的身体和运程有影响,所以要尽量少吃或不吃。人所犯的罪恶之中,杀生最为严重了;而杀生的罪恶中,又以杀牛的罪最为严重;而且吃牛肉的人,与杀牛人的罪是相等的。萧东白先生说:“我奉劝世人,不要吃牛肉;因为牛为人耕田拉车,对世间很有功劳,反而却遭到杀戮;要知道我们吃的食物是从何而来?那多半是牛的功劳啊!我们怎么忍心把牛杀了煮来吃呢?”又说道:“牛被杀死之后,肢体被肢解了,而牛的两只眼睛,仍然是张开的啊!牛它死后张开双眼,岂是徒然地白白地张开而已,就是在看那些杀它吃它的人,能够保住人身多久;这样的杀业与仇恨,来生不变为牛才怪呢?”
    狗之忠义近人皆知
    至于狗对人类也有功劳,而且对主人非常的忠义,对人类也没有害处,所以杀狗吃狗肉的罪过很大;不但贩夫走卒贪吃狗肉,连上流社会人士或读书人,甚至官位高的人,也常常以为吃狗肉是一种豪放的行为,还把狗美其名叫做地羊呢?读书的目的是要明理,怎么会对这事却是如此的糊涂呢?宋珏先生说:“我今生若是不痛切的戒除吃狗肉这个毛病,来生我就会有尾巴啊!”我认为并不需要等到来生,只要看看那些杀狗和吃狗肉的人,从前面经过,就会被许多的狗对著他狂叫,这是什么原因呢?或许是他们的形体已经先产生了变化啊!
    
    人与狗的和谐之道(资料图 图源网络)
    《说岳全传》中说,岳飞奉诏回京时,梦中见到两条狗争相交谈。岳飞请人圆梦,占梦师说岳飞北去有牢狱之灾。二狗争言,应了“獄”字的字形。可见狗是有灵性的,而且狗是可以看家护院的,盗贼是非常怕狗的,而盗贼都应该去坐“狱”的。
    《牛图经》赞耕牛
    道教劝善经典也有《牛图经》,为中国道教武夷山桃源洞道观印行。图文并茂,将绘画和经文合为一体,字字入心,道理分明。
    牢字从牛,狱字从犬,不食牛犬,牢狱可免。
    劝人听我说因由,世间最苦是耕牛,
    春夏秋冬齐用力,四时辛苦未曾休,
    犁耙铁打千斤重,竹鞭身上万条抽,
    泥硬水深拖不起,肚中无草泪双流,
    口渴饮些口畔水,喝聱快走不停留,
    肚饿吃口田中禾,一家大少骂瘟牛,
    我在山边食青草,种出禾苗你自收,
    迟禾早糯千般有,蕃薯芋子满仓收,
    糖米煮来养性命,糯米做酒待朋友,
    嫁女婚男成喜事,无钱商酌卖耕牛,
    田粮课税难完纳,家贫要贷这条牛,
    见我老来无气力,牵出街坊做菜牛,
    怕死难言惨泪流,将刀割断寸咽喉,
    剖肉抽肠破肚肺,剖肝削骨有何仇,
    剥我皮来作鼓打,惊天动地鬼神愁,
    杀我之人家不旺,食我之人命不修,
    仔细思量为恶者,从今猛省早回头,
    我今受尽千般苦,莫你来世变成牛,
    为善农夫休打我,因为成牛不自由,
    莫道世间无果报,轮回造化几时休,
    劝君食味将牛戒,无牛亦有好珍馐,
    人从是处行方便,无量阴功万古流。
    
    耕牛图(资料图 图源网络)
    牛有修行之渊源
    真诚奉劝大家,为了培养自己的慈悲心,不吃牛肉和狗肉!当年道祖老子出关时骑的是青牛,所以相传有一些牛的前身是修行人,因为未持戒或堕落牛身,所以牛茹素厌荤,吃苦耐劳。牛以耕田功德升天,牛吃草、耕田、反刍。当我们吃牛肉时,可能就在吃跟我们一样的修行人啊!
    道家庄子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的品性和感情,看起来是千差万别,归根结底却又是齐一的,这就是“齐物”。庄子还认为人们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看起来也是千差万别的,但世间万物既是齐一的,言论归根结底也应是齐一的,没有所谓是非和不同,这就是“齐论”。万物等同,没有差别。由道而生最终又回归于道。动物尚且如此,何况于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呢。(编辑:陶然)
    
    (腾讯道学独家稿件,作者孙长庚,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