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信军 道教渊源及中国古代的天神崇拜,约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的后期,即部落联盟时期。 据《尚书·汤誓》说:“有夏多罪,天命殛(jí)之,予畏上帝,不敢不正。”《孝经》说:“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指昊天上帝)。”另据河南安阳殷墟考古发现,卜辞中有“帝令而足年”、帝能“降(jín)”、“降祸”的记载。根据上述文献可以说明,在夏、商时期,先民们对上帝的信仰就已很普遍,并视上帝为自然与社会的主宰者了。 ![]() 东山嘴平台式祭坛(资料图) 在这一时期,古代先民不但对天神、祖先崇拜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信仰,而且还对当时祭拜神灵方面的做法及祭坛(祭拜专用的场地)有着严格的要求。如祭祀前必须择日(选择良辰吉日)斋戒(泛指身心洁净)、牲器(牲畜及供品)。具体的祭祀则是以“昊天上帝”为最高神,以社祗神相配;天文之神以先祖相配。祭祀还往往和社稷神一并进行祭拜。在祭坛的修建方面,则从选址、用料均有定式。如《淮南子·齐俗训》说:“殷人之礼,其社用石。”据红山文化东山嘴发现平台式祭坛,被公认为就是原始社会的祭祀遗址,距今已有五千年,坛中有成组成群的长条立石,应该就是社神的标志。这就更说明了,中国古代先民对天神、祖先的信仰、崇拜更加久远。 ![]() 道教神仙 (图源:李信军) 应该说,中华民族对天神、祖先的信仰是根深蒂固、源远流长的。后世的道教直接继承了这一先民的宗教信仰,并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神仙体系。如上古时的昊天上帝演变为玉皇大帝;地祗崇拜演变为后土信仰;星宿崇拜则演变为斗姆元君、天皇大帝、北极大帝等。 中国传统的宗教在发展演化过程中,一直保持着自己独立的教统,前后相接,绵延数千年而不衰。正是因为有这伟大的民族文化、民族信仰和民族精神作基石,才有五千年不曾间断的文化与文明。(编辑:若木) 本文为李信军授权腾讯道学编辑发布稿件,文/李信军。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