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崇阳 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文王之厄 《史记·周本纪》有周文王积善累德,反遭羑里之厄,后脱离险境,回到西周大力发展,在此基础上,武王伐纣成功,开创八百年周朝江山。周文王的父亲季历去世后,周文王姬昌继位,当时被称为“西伯”。周文王按照祖先后稷、公刘流传下来的农耕方式,加强生产;依照祖父古公、父亲季历的管理办法,管理西周。周文王为人仁慈宽厚,上敬老,下爱幼,又礼贤下士,恭敬宾朋,因此各方贤良之士都汇聚于此,为西周的发展各施才能。太颠、闳夭、散宜生、鬻子、辛甲等贤大夫等人,听闻周文王恩德,都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商朝末年,孤竹国的王子伯夷和叔齐,听说周文王施行仁政,赡养老人,都千里迢迢前来投奔。 商朝有一个小诸侯国——崇国,崇国的国君叫崇侯虎,有一次他听到周文王私下叹息纣王的暴政,于是就向纣王告密:“西伯积善累德,许多诸侯都归向于他,再这样下去,将对您不利啊!”纣王于是将周文王囚禁在羑里,严加看管。 文王之厄(资料图) 周文王被囚羑里,在商纣暴政下,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可以说是危机四伏,险象环生。即使如此,周文王仍然静心研习易经八卦,创出了文王六十四卦,而流传于后世。而同时,西周的大夫散宜生、闳夭等人积极想办法营救周文王,他们找来最漂亮的莘氏美女,找来最神气的骊戎骏马,找来最能跑的三十六匹有熊快马,找来各种各样珍宝,通过纣王亲信的宠臣费仲,将这些宝物奉献给纣王,以赎回周文王。 纣王看到这些奇珍异宝,非常开心,说:“有一物就足以释放西伯了,何况有这么多宝贝呢!”于是就释放被囚禁了三年多的周文王,并且赐给了代表权力的弓箭、斧钺,周文王由此可以征讨不服从的诸侯。周文王还奉献上洛河西面的土地给纣王,请纣王免去了炮烙之刑。 周文王回去后,更是行善积德,建立功业,各个诸侯国内有所纷争的,都跑到西周这里来裁决。对于那些不合道的小诸侯国,周文王派兵征伐,没用几年,征伐犬戎、征伐密须国、征伐耆国、征伐邘国、征伐崇侯虎,并在丰邑建立了城池,将都城从原来的岐下搬迁到了丰邑。 殷朝的大臣祖伊看到西周这么快的发展,知道总有一天会来攻打商朝,劝谏纣王,放弃暴政,重修仁政,纣王却说:“天子,不是有天命所归吗?西伯,他又能如何?”纣王却不知,自己的暴政将商朝的气数,给败尽了。 周文王死后,周武王继位。没过几年,周武王就带领众诸侯国一起打败了纣王,推翻了商朝,建立周朝。 什么才是真正的苦难? 《道德经》第78章言“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天道杳杳冥冥、混混默默,寂然幽然,阴阳变化。悲苦与喜乐,祸患与祥和,命运的不断变化中,显现大道的力量。承受一个人的苦难,不算苦难;承受天下人的苦难,这才是大苦难。忍受各种屈辱、祸害,最终为天下人解脱这大苦难,这才是大圣人。这大苦大难,对于社稷主、天下王来说,就是上天给他的考验,就是让他能体察众生的悲苦,获得智慧与力量,给予解脱,让人心得以喜悦,最终成就大功业,以此彰显天道变化的微妙。 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资料图) 没有责任的担当,如何凝聚意志的力量?没有艰辛的考验,如何经历成长的过程?没有内心磨难的洗礼,如何承受上天给予的福报?没有积功累德的修为,如何建成梦想中的境界?(编辑:忆慈) 方崇阳道长简介:无锡市道协副秘书长,周铁城隍庙住持。江苏无锡人,2008年至2011年于武当山道教学院学习,2011年至2012年于中国道教学院讲经班进修,2010年荣获全国“崂山论道”玄门讲经二等奖。 (本文由腾讯道学授权发布,文:方崇阳,选编自方崇阳道长著《道德经与人生》,文汇出版社2015年7月出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