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道教伦理思想怎样作用于建设和谐社会|参赛作品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腾讯道学 黄兴年 参加讨论

    文/黄兴年
    摘要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其对中国的历史发展以及普通百姓的思想观念、行为选择标准的确立起着重要指导作用。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道教伦理思想强调人与自然之间是共荣共生关系,实际上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这就意味着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促进人类福祉的持续增进。而“尊道贵德”、“知足常乐”以及“积功累德”、“济世利人”则进一步强调人类社会以及个人、家庭均需要遵守自然规律和克制无限欲望,更要求尽其所能地济世利人,这样才能真正在现实生活之中构建自然和人之间命运相依的共同体,在此基础之上才有可能促进人与人、阶层与阶层之间的和谐,从而建设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协调的和谐社会。
    
    道生万物、人天同源(资料图)
    大千世界之中万事万物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这就意味着一个事物的消长完全有可能引起其他事物不同程度的涨跌变化,甚至会给某些人或事的正常运转带来巨大困难或发展机遇,这实际上就是自然界的各种事物之间、人和自然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均存在的依存关系,而这种依存关系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更是如此,道教“天人合一”思想便是对这种关系的概括。
    道教把天、地、人看成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认为人本来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强调人与万事万物之间要和谐发展。其认为以道生万物、人天同源为其基本特征,即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第四十二章),“天、地、人,本同一元气,分为三体。”而这天、地、人三气应当相互协调,“相爱相通,无复有害者”方能“并力同心,共生万物”。这表明道教认为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存在都具有关联性,人与自然之间更是相互依存、相爱相通便会良性互动而达到最佳状态,即所谓无复有害者!
    现代西方学者提出的“蝴蝶效应”则以现代科学进一步阐述了道教天人合一思想的合理性。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两周后会在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产生微弱气流,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此效应说明事物如何发展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预示着初始条件的微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巨大差异。
    
    蝴蝶效应引起龙卷风(资料图)
    可见,蝴蝶效应事实上是揭示了非线性复杂系统的两个重要特征:一方面是演化性机制,确定性系统内生着随机性,也就是说初始环境或条件的微小变化,会引发结果的巨大差异;另一方面则是系统均衡的多重性和某一条件的微小变化会引发连锁效应。这就意味着万事万物的发展及其运行对初始值(偶然性)的高度敏感,还会在正反馈的自我强化中形成系统的多重均衡以及均衡的不可逆性。这也表明需要认真对待初始条件及其变化方式、方向,毕竟任何事物都对初始条件存在着程度较高的敏感性依赖,即输入端微小的差别变动会迅速放大到输出端,而诸如此类的连锁效应在自然、社会经济生活中比比皆是,这就意味着要想争取美好的未来结果,就必须从思想观念以及行为选择上真正做到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也就是说必须合理利用自然给人类活动指引的发展规律及其腾挪空间大小,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才有可能构建相爱相通、并力同心的命运共同体,从而将人类引导到发展的最佳状态。
    当然,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要将这一愿景变为现实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与矛盾,而只有弄清楚这些问题和矛盾产生的内在原因,方才有可能对症下药,人与自然以及人类社会的和谐共处才会成为现实。
    一、 阻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制约原因分析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乃道教最为核心的思想,其既强调万物自“道”而生,“道”乃万物之源和生存发展的内在依据;而所谓万物生而有“道”,便是要充分认识和尊重自然客观规律,也就是天、地、人必须遵循“道”,才是其可正常发展壮大的根本法则。
    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这一思想,进一步指出“夫至乐者,先应以人事,顺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应之于自然。然后调理四时,太和万物。”(庄子·外篇·天运第十四》),其实质仍然是强调人要顺应天地自然,遵循“自然”的原则。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也明确指出“天道无为,任物自然,无亲无疏,无彼无此也。”这种“道法自然”顺应天地自然的思想,说明道教的生态伦理思想中蕴含着一种重要的理念,即人类不能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看作是自然的主人而采取违背自然规律的、所谓人定胜天的种种措施和办法,对自然妄加作为。而这种作为模式在我们现实社会、经济生产生活之中早已是见多不怪,甚至可以说已经泛滥成灾而在一些地区、行业成为了一种时尚,博得了较为广泛的效仿而成为一时之盛。
    
    自然资源的破坏(资料图)
    比较典型的现象便是一些地区、行业与个人为了人类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而对各种类型的自然资源,诸如众多的矿产、水、森林等的疯狂采挖,甚至完全不考虑环境的承受能力,基本上只考虑满足眼前的需要而根本不顾及长远和其他事物的生存发展;更有一些地区甚至完全不顾自然发展规律而不加节制地排放污染,完全不经处理就肆意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早已充斥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全国不少地区雾霾问题日益严重、河流高污染、山峦千疮百孔便是其最直接的体现,这严重恶化着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甚至直接危及其生命安全,一些地区因严重污染而形成的癌症村便是其恶果。2013年5月9日,环境保护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开展华北平原排污企业地下水污染专项检查的情况,有55家企业存在利用渗井、渗坑或无防渗漏措施的沟渠、坑塘排放、输送或者存贮污水的违法问题,其中天津5家、河北6家、山西1家、山东14家、河南29家。而现实是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污染严重,44%受污染,可直接饮用的浅层地下水仅占22.2%。
    “初步调查表明,华北平原局部地区地下水存在重金属超标现象,主要污染指标为汞、铬、镉、铅等,主要分布在天津市和河北省石家庄、唐山以及山东省德州等城市周边及工矿企业周围;局部地区地下水有机物污染严重,主要污染指标为苯、四氯化碳、三氯乙烯等,主要分布在北京市南部郊区,河北省石家庄、邢台、邯郸城市周边,山东省济南地区——德州东部,河南省豫北平原等地区。”严峻的污染现实说明严重违背自然规律的现象大量存在,这也是也与道教所倡导的天人合一的思想逻辑相悖的。
    只要不从根本上转变一些地区既有的发展指导思想与发展方式,人类将会遭遇更多的惩罚。且这种惩罚已经在现实中的全国不少地方发生。据2010 年环境保护部组织开展的全国石油加工与炼焦业、化学原料与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三大重点行业环境风险及化学品检查工作结果显示,下游5 公里范围内(含5 公里)分布有水环境保护目标的企业占调查企业数量的23%,对基本农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来水厂取水口等环境敏感点构成威胁;周边1 公里范围内分布有大气环境保护目标的企业占51.7%,1.5 万家企业周边分布有居民点,对人体健康和安全构成危险。
    经初步评估,重大环境风险企业数量占调查企业数量的18.3%,较大环境风险企业占22%,环境风险隐患突出。且这种环境风险隐患已经开始对环境及其居民产生重大现实危害:近年来,我国一些河流、湖泊、近海水域及野生动物和人体中已检测出多种化学物质,局部地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内分泌干扰物质浓度高于国际水平,有毒有害化学物质造成多起急性水、大气突发环境事件,多个地方出现饮用水危机,个别地区甚至出现“癌症村”等严重的健康和社会问题。同时,近年来,由危险化学品生产事故、交通运输事故以及非法排污引起的突发环境事件频发。仅2008-2011 年,环境保护部共接报突发环境事件568 起,其中涉及危险化学品287 起,占突发环境事件的51%,每年与化学品相关的突发环境事件比例分别为57%、58%、47%、46%。
    如此严峻的污染问题之所以在全国蔓延,既有其经济发展的阶段性问题,即重化工业作为我国主导产业存在产生大量污染的技术风险,也有分灶吃饭体制的诸侯经济发展刺激及其行政区域之间经济、政治竞赛所引发的不顾环境的畸形发展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