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张三丰籍贯锦州黑山县一说 关于张三丰籍贯和故里的考证,还有另一种观点。1983年4月,时任辽西区域文化研究会秘书长的李树基刊登了《张三丰其人》的文章,文中提到,张三丰先生自称“某乃懿州粮渔务人氏”。据历史学家吕振羽先生考证:辽东懿州,治所在今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塔营子,辖今彰武、阜新、新民、黑山等地。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曾设望平县于粮渔务(今黑山县姜屯镇土城子村附近)。此后,辽西区域文化研究会的专家们在黑山召开了研讨会,进一步确认了张三丰于元定宗三年(1248年)四月初九生于粮渔务这一史实。对这一观点,辽宁省张三丰历史文化研究会,考察了诸多历史资料,并赴锦州市黑山县实地考察,现列出一些实际考证的历史资料。 黑山县,是辽宁省锦州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辽宁省西部,锦州市东北端。东部依绕阳河与辽中县、新民市为邻,南部与台安县搭界,西部与北宁市接壤,北部、西北部与阜新蒙古自治县为邻。黑山县地处绕阳河下游地区,西部、北部为50-100米的低矮丘陵,是医巫闾山的一部分。 医巫闾山,地处今辽宁省锦州市境内,历史悠久。相传舜时把全国分为十二州,每州各封一座山作为一州之镇,闾山被封为北方幽州的镇山。周时封闾山为五岳五镇之一。古称于微闾、无虑山,按:《周礼·职方》称:“东北曰幽州,其山镇曰医无闾。” 幽州,又称燕州,中国历史古地名,今天北京、天津与朝阳市一带,包括河北省东北部和辽宁省西部的一些地域。其南面是冀州(河北省南部),西面是并州(山西省东部、北部),北面和东面则是长城以外,如辽东懿州、平州和营州。 ![]() 张三丰雕塑 黑山的历史沿革如下:自古既属华夏版图。古往今来,虽历尽沧桑,而黑山却一直是中华民族劳动、生息、繁衍的处方。远在唐尧之世,黑山既为冀州之域。禹平水土,置九州,黑山在虞、夏商时代为营州属境。(据《大明一统志》:广宁以西为幽州,广宁以东之地为营州)殷制九州,与舜时异,而黑山仍属营州。周时,黑山为幽州地。战国时期,黑山属燕国领地。燕置辽东、辽西两郡,黑山为辽东郡地。治所幽平(今辽阳市)。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后,分全国为三十六郡,黑山境仍属于辽东郡(那治襄平,今辽阳市)。辽东、辽西两郡,以大凌河分界,以西为辽西郡,以东为辽东郡。西汉时,沿秦旧制,仍置辽东郡,并在今北镇设无虑县,黑山属幽州刺支部辽东郡无虑县地。东汉安帝时,分辽东、辽西两郡地,置辽东属国都尉,治所在昌黎(今义县)。黑山为辽东属国地,仍属无虑县。三国时期,黑山属曹魏地。魏正始五年(公元244年)置辽东属国,后改昌黎郡。治所在幽州昌黎郡(今义县)。黑山为昌黎郡所辖。西晋时黑山仍属昌黎郡(今义县),隶平州(今辽阳市)所辖。东晋及十六国时,辽河流域的鲜卑族崛起,慕容氏进行地方割据,建立燕国。史称前燕。先后都龙城(今朝阳)、都蓟(今天津省蓟县)、都邺(今河北临漳西南)。黑山为前燕地。慕容皝四年,即东晋咸康三年(公元337年)燕徙昌黎郡于龙城(今朝阳市),黑山属昌黎郡地。 前秦永兴元年(公元357年)氐族苻坚,灭燕,统一北方,黑山地入前秦。仍属昌黎郡(今朝阳市)管辖。前秦建元十九年(公元383年)淝水之战失败后,原被灭各国及各族首领纷起立国,鲜卑贵族慕容垂复建燕国,史称后燕。后燕建都中山(今河北定县),黑山又地入后燕,仍属昌黎郡(今朝阳市)所辖。公元407年冯跋推翻后燕的统治,再建燕国,即天王位于昌黎(今朝阳),史称北燕。黑山又为北燕地,仍属昌黎郡(今朝阳管辖)。 南北朝时,黑山地属北魏。太平真君五年(公元444年)北魏置营州于龙城(今朝阳市),领昌黎等郡,黑山为营州昌黎郡(今朝阳)属境。公元五三四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后,东魏为北齐所代,西魏为北周所代。黑山地属北齐,仍为营州昌黎郡(今朝阳)地。 隋朝属燕郡(今义县)。隋炀帝大业八年(公元612年)于柳城燕郡(今义县)之北,取秦汉旧名置辽西郡。统怀远等三县,黑山为辽西怀远县(今北镇附近)所辖。唐贞观初,因山河形势之便,分全国为十道,并改置柳城(今朝阳)为营州,黑山为河北道营州所辖。其后因渤海侵据,安东都护府内迁至辽东地区,旋治辽东城(今辽阳)又迁新城(今抚顺市北);天宝二年(公元743年)又迁辽西故郡城(今义县东南大凌河东岸)。黑山县又为安东都护府辖地,属巫闾守捉(今北镇)。至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节度使再行南迁,都护府废。 辽代属东京道显州奉先军。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于公元916年建立契丹国,都皇都(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波罗城);公元947年改国号为辽,改皇都为上京。南以今天津海河、河北霸县、山西雁门关一线与北宋对峙。黑山地属辽国。辽置显州(治所在今北镇西南)并设山东县(今北镇)。黑山地属显州山东县管辖。金时属北京路广宁府。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设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太宗天会三年(公元1125年)灭辽。南以秦岭、淮河一线与南宋对峙。黑山地属金国。金天辅七年(公元1123年)改辽显州为广宁府(今北镇),后又改山东县为广宁府,后又改山东县为广宁县(今北镇境),黑山为广宁县地。 金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广宁县改称望平县,治梁鱼务,黑山为望平县地。望平县治所在县境内之姜屯镇土城子,即今莲花泡池。元朝地方行政区划,以路为制。元改广宁府为广宁府路(今北镇)。黑山隶属广宁路,仍归望平县管辖。(望平县治所,仍在本县境内土城子)至元十五年(公元l355年)改望平县为望平军民千户所,后复为县,黑山属之。 明建国后,废府路制,立军卫制。将广宁路改为广宁卫(治所今北镇)。黑山为广宁卫管辖。清入关后,本境分属广宁县(今北镇)。当时东北三省实行将军制,广宁县隶属奉天省盛京将军统辖。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分广宁(今北镇)、承德(今沈阳)二县地置新民厅。隶奉天府,黑山西境属广宁县,东境属新民厅。嗣后,清政府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清除鞭长莫及之弊,乃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始在广宁、新民分治,置官设县,名为镇安县(并于小三家子设镇安分县)。1914年1月,因与陕西镇安县同名,后改为黑山县,隶属于奉天省辽沈道,1929年属辽宁省。1932年属奉天省。1935年属锦州省。1949年属辽西省。1954年属辽宁省锦州市辖县至今。 为了纪念张三丰这位杰出的历史文化名人,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于2000年4月,在当时的县长于晓军的建议下,在黑山县姜屯镇土城子莲花湖畔修建张三丰祠。该祠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近150平方米。张三丰祠的修缮体现了黑山人民对先人的最好纪念和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同时也提升了黑山的对外形象,是留给后人的宝贵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但综合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等历史资料,张三丰出生在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这一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