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民俗道艺 >

福建民间保护神:“大王公”王审知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福清市江镜镇人民政府 王开国 参加讨论

    
    “白马将军大王公——王审知”
    在福建各地、港澳台、东南亚华侨集居地的民间信仰和群众文化活动中,有一位民众十分信仰的保护神,人们尊称为“白马将军,大王公”。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文化、宣传等因素的差异,许多信众只知有“大王公”其神,却不知“大王公”是何许人?为此笔者根据诸多相关史料,撰写本文,供平民大众了解“大王公”的真实历史。
    一、征战八闽、建立闽国
    据福建《忠懿王氏族谱》记载,开闽王氏来自河南光州固始县,是著名的琅琊王氏的一大分支。
    当年到河南光州固始落业开基的人名叫王晔,他是琅琊王氏开姓鼻祖王宗敬的第38代孙王林之子。王晔,字德明,唐德宗贞元年间(公元785-804年)官固始县令,守光州定城。史称王晔当固始县令时,很得民心。民爱其仁,留之不忍其去。王晔遂家于光州固始,后裔形成著名的固始王氏。王晔之后子孙显贵,被追赠尚书左仆射的荣衔。
    谱载,王晔生子友,赠左仆射,光禄寺卿。王友生子玉,王玉,字蕴玉,赠秘书少监,累赠司空。王玉之子恁,字以识,赠光州刺史,太尉,累赠太师。他便是开闽王氏大始祖审知的生父。
    固始王氏自王晔以后,最初四五代多衰微不振,没有什么特别的功名,到王恁这一代,仍只是一介农夫而已;固始王氏虽非显贵,却很会理财,为当地富豪,而传到王恁的儿子们手中,固始王氏在唐末乱世,迅速崛起,成为名著天下的新豪族。
    史称,王恁生三子;潮、审邽、审知。王潮兄弟三人,均气度非凡、才华横溢,在固始一带颇负盛名,乡人号称为“王家三龙”。
    在“王家三龙”中,成名最早的是老大王潮,而名望最盛、功勋最巨者当推老三王审知。王潮(公元846-897年),字信臣。传风《新唐书》卷一百九十,实为五代闽国的始祖。王审邽,字次都,传见《新唐书》卷一百九十。王审知则被尊为开闽第一人。
    史称,王潮早年以才闻名乡邑,曾任光州固始县佐史。唐僖宗时,黄巢起义爆发,光州屠夫王绪与刘行全趁势聚众起兵,攻占寿州、光州。王绪在攻占固始县后,为站稳脚根、取得固始人的拥护,遂任命“王家三龙”中的老大王潮为军正,而王审知、王审邽也不例外随兄入伍。王绪先以寿州、光州依附蔡州(今河南汝南)割据势力秦宗权,后又与秦宗权发生冲突,率领光、寿二州之众南下,转让战于江西、广东,光启元年(公元885年)进入闽南,功下汀州,自称汀州刺史。当王绪南下入闽时,“王家三龙”率领固始王氏宗族和34姓乡兵一同南下,并奉母随行。据说王绪其人性猜忌残忍,当时曾以军中粮少而下令军队“以老孺从者斩”,并欲斩王氏兄弟的老母。王绪又害怕部下才高功大不能为已所制,对那些有才干的部属往往借机诛杀,因而引起部将的不满。于是,就在王绪入汀州后不久,王潮与另一将领刘行全合力擒缚王绪。不久王绪自杀,王潮凭其威望和影响,被推举为这支入闽队伍的首领。
    王潮取代王绪后,率部归服唐王朝政府。史载王潮治军有方,在他统领下,军队所过,秋毫无犯。其时泉州人张延鲁等因刺史廖彦若贪暴如狼,闻王潮领兵到他的境内,而军纪严明,遂率耆老杀牛奉酒相迎王潮于道,留为州将。王潮引兵功打泉州,围功廖彦若达年余,最后将廖氏消灭,占领泉州。时福州观察使陈岩任命王潮为泉州刺史。王潮招来离散的人民,均赋缮兵,深受黎民爱戴。不久,唐福州观察使陈岩病卒,欲以军政委潮,但陈岩部将范晖却拥兵自重,自称留后,大失军心。于是,王潮乃派从弟王彦复为都统,三弟王审知为都监,攻打福州。并于景福二年(公元893年)功下福州城,杀死范晖,接着,福建建州、汀州也先后归降王潮,王潮遂占有福建五州之地。唐昭宗任命王潮为福建各州团练使,旋升为福州观察使,王审知为副使。
    王潮为福州观察使后,招抚流亡,定赋敛,遣吏观能,人民皆安居乐业。他设“四门学”,着手开发福建的文化教育。至乾宁时(公元894-897年),唐朝升福州为威武军,任命王潮为威武军第一任节度使,又加封检校尚书左仆射的荣衔。王潮于乾宁四年(公元897年)去世,后赠司空。王潮去世后,王审知与二兄审邽及子侄子们继承其事业,最后建立闽国,称帝八闽。
    二、治闽政绩卓著,把蛮荒之域变成“海滨邹鲁”
    王审知是王潮的三弟,因为他在统一全闽的过程中出力最多,功劳最大,所以王潮当年去世时,舍其子而立其弟,命王审知继任威武军节度使,后唐王朝加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检校太保,封琅琊郡王。唐王朝灭亡后朱温建立梁朝,开平三年(公元909年)梁太祖朱全忠加拜王审知为中书令,并册封为“闽王”,此即“开闽王”的由来。
    开闽王建都福州,治闽政绩卓著。突出功绩有:
    (一)扩大城垣,提高防御能力。
    王审知出于“守地养民”之目的,先后两度扩大福州城垣,唐天复元年(901-904年)在福州子城外环建筑周围40里的大城——罗城,东西宽约1.8公里,南北长约1.7公里,呈不规则圆弧形,设8个城门:东海晏门、西善化门、南利涉门、北永安门、东南通津门、东北延远门、西南清远门、西北安善门。把冶山、安泰河、大航桥以南的居民区、商业经济区都全部括入城内,形成内外两重城垣。内重是政治中心及贵族居住地,外重是平民居住区和商业经济区。罗城的分区布局以大航桥为界,政治中心与贵族居城北,平民居住区成为坊巷之始,形成了当今福建省城“名片”三坊七巷和闽都古街。梁开平二年(公元908年)王审知认为城区太小,决定扩大罗城南北两端建夹城,南北周围扩大26里四千八百丈,并开浚和江湖相通。夹城建成后,把屏山、乌山、于山、白塔、乌塔等制高点全部连在城中,提高了福州的防御能力。
    (二)扩浚福州西湖。
    王审知于后梁开平三年(公元909年)扩建了福建西湖,方圆达40里,才有当今的西湖风光,胜迹景点。
    (三)积极发展海外交通,开辟福州外港“甘棠港”。
    招来外商“尽去繁苛,纵其交易”史载,当时福州的对外贸易超过了杭州、广州,“甘棠港”是我国和东南亚通航、通商的必经水路。
    (四)笃信佛教,兴建寺庙与佛塔。
    唐天佑元年(公元904年)在于山南麓建“报恩定光多宝塔”,高41米,7层8角,俗称“白塔”。后梁开平二年(公元908年)在鼓山半山腰填潭建寺,称国师馆即现在的涌泉寺,还兴建了大量寺院和佛塔,如于山万步寺、丁戊山安福院及香岩院、永和院、报慈院、东报国院、清凉院、瑞峰院等一大批寺庙,为后代留下大批的文物遗产。
    (五)屈尊求贤,广揽人才,兴学办教育。
    设立“招贤院”,建立四门学(大学)为福建最高学府,下令州设州学,府设府学,各县设庠序(学校),乡村设私塾。不但开启了闽地蛮荒,还吸引了大批中原学者来投,当时八闽文学之盛,为五代十国之冠。
    (六)重视农业,鼓励垦荒,亲自带领军队围海造田。
    据《八闽通志》卷之五载:闽王审知带领军队到福清沿海围垦滩涂,在福清县东南井得里围垦占计洋(占计谐音占桂,即现在江镜镇玉桂洋),因军队在海滩围垦时,无淡水煮饭饮用,在当地掘井取水,但无泉水溢出。王审知亲自在掘井处跪拜天地求水后,井内泉水涌出,围垦军队才解决饮水的困难。此后,这个掘井的地方取名为拜井里,又名井得里。即原福清县崇德乡井得里,现为江镜镇的前宅、谢塘、玉桂、南宵各村地区。王审知军队在福清围垦海滩的还有海口东阁与龙田闻读地方的大湖洋。在王审知统治福建的三十年,他自奉俭约,为政以德,与民休息,劝课家桑,轻徭薄赋,修筑道路,访求民隐,兴利除弊,深得民心。在五代前期30年间,中原各地战乱频仍,残破不堪,而东南海陬蛮荒之地的福建,经王氏的开发,一派升平景象,变成了“海滨邹鲁”。
    三、开闽王氏始祖,福建民间保护神
    王氏开闽伟业始于王潮、成于王审知,朝廷赐封为“开闽第一人”,民间大众尊奉为保护神“白马将军大王公”
    由于王审知在开发闽地上的突出贡献,他被尊为“开闽第一”,唐天佑三年(公元906年)闰十二月一日,哀帝李柷应福建百姓要求,敕建“恩赐琅琊王德政碑”,俗称闽王德政碑。碑文为礼部侍郎于兢撰,弘文馆王绸书。碑身方形,通高4.9米,宽1.87米,厚0.29米,文笔严谨,书法持重,记述王审知家世及其治闽前期的军事、政治、经济和对外贸易情况。唐亡,后梁立,开平三年(909年)封“闽王”。后唐同光三年(公元925年)王审知病故。他去世后,被谥为“忠懿”。后其子建号称天子,正式建立闽国,追谥王审知为昭武孝皇帝,庙号太祖。这样,尽管王审知生前未做皇帝,但死后不久,却被追奉为五代闽国的开国皇帝了。后人为了纪念其治闽功绩,在后晋三年(公元946年)将位于鼓楼区庆城路原王审知故居改为祠庙。宋太祖赵匡胤得天下,十分敬仰闽王王审知的德政,于开宝七年(公元974年)下诏重修忠懿王祠,并亲题“八闽人祖”庙额。闽王祠内立“恩赐琅琊王德政碑”和《重修忠懿闽王祠碑铭》,并立有“奉旨祀典”、“功垂闽峤”等碑额。此后,闽人崇拜王审知的建筑大批涌现,诸 如闽王祠、王公宫、王公楼、忠惠庙、护国尊王庙等,民众敬奉为神。每逢祭日,人山人海,络绎不绝。从此,王审知在东南闽台地区的影响越来越大。
    福建民众尊奉王审知为“白马将军大王公”,供奉于民间各地乡村的各个境、宫、堂、庙之中。历代至今,闽东南沿海的渔民出海打鱼、航运船民启航、百姓经商创业、出国出洋之前,都会到所在乡村的庙宇内向“大王公”许愿祈福求财保平安。且十分灵验,有求必应。笔者于1994年冬在福清市江镜镇开展民间文艺演出市场现状的调查中发现,在江镜镇内73个自然村中,村村均有供奉大王公的境、堂、宫、庙。如谢塘村有龙兴胜境、玉桂村有积仓宫、塘边村有钱塘境、吴塘村有福塘胜境、前华渔村有重豪境、临江里的福临堂、南城村的鳌头境等几十个庙宇。每年每个庙宇的民众向大王公还愿演出的闽剧均达百场以上,多的庙宇可达200场以上。由此可见,沿海民众不分姓氏向大王公供奉的香火极为旺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大发展,沿海各地民众纷纷出国创业,众多在海外事业有成者,每年都专门回国返乡向大王公还愿、演出各种戏剧,有力地促进了民间民俗活动和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白马将军大王公”成为闽东南沿海广大民众极其信仰的保护神。
    四、白马将军“骑马来骑马去”
    王审知,生于唐懿宗咸通三年(公元862年)卒于同光三年(公元925年),史籍及小说《闽都别记》均有记载,其人长躯紫面,常骑白马作战,其战骑白马是从贵州入闽的的“龙驹宝马”,故民众尊称为“白马将军大王公”。
    史载王审知共有十二子:长子延翰;次子延禀,官检校太保、建州刺史;三子延均;四子延丰、任罗城都指挥使、检校尚书右仆射;五子延美,官节度行军都指挥使、检校司徒、韶州刺史;六子延保,官右散骑常侍、洪州长史;七子延武,任右散骑常侍、光州长史:八子延望,官右散骑常侍,梧州司马;九子延羲;十子延喜,右散骑常侍、易州司马;十一子延政,官右散骑常侍、绛州司马;十二子延资,官右散骑常侍、虔外司马。其中,次子王延禀,是王审知养子,原姓周。
    王审知去世后,其子相继嗣位称王称帝。但王审知的众多儿子,却比他差远了,非但没能光大父业,传祚久远,反而为争夺皇位骨肉相残,互相攻杀,最后终于导致国破家亡,把祖宗基业丢了个一干二净,给开闽王氏带来了巨大灾难。
    据《新五代史·闽世家》和《十国春秋》记 载,王审知死后,先由长子延翰继位。王延翰,字子逸,其人身材高大,美皙如玉,通经史,但为人却骄淫残暴。王审知在世时,他以长子身份任威武军节度副使、管内都指挥使、特进检校太傅、江州刺史,封琅琊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王审知去世,他禀遗命充任节度观察三司发运使留后,同光四年,后唐政权正式任命他为节度使。不久,王延翰趁中原混乱,于公元926年十月正式建立闽国,自称大闽国王,但仍奉后唐正朔。
    王延翰早先便与二弟延禀、三弟延钧不和,王延翰继位称王后,封三弟延钧为泉州刺史,延钧怒,兄弟矛盾激化。义弟延禀更从中挑拨,王延钧遂与延禀勾结,于当年十二月联合政变,以兵攻王府,最后捕杀长兄闽王王延翰,由三弟王延钧继立为王,改名为王鏻。
    王鏻,原名王延钧,原任节度行军司马玉,舒州刺史,封琅琊郡开国伯,食邑七百户。弑兄之后被后唐王朝任命为威武军节度使,累加检校太师、中书令,封闽王。王延钧继位不久,又遭到义兄延禀攻击,但王延禀这一次兵袭福州失败,反被王延钧执杀。长兴四年(公元932年),王延钧正式即皇帝位,改元龙启,国号闽,立五庙,置百宫,以福州为长乐府。这是开闽王氏第一个正式称帝者。但王延钧其人,荒淫残暴更甚于乃兄,又迷信鬼神佛道之说,他在位十年间,重用奸臣薛文杰,残害贤良,极不得民心。,龙启三年(公元935年),这位首先称帝的王鏻(即延钧)最后竟被长子王继鹏和皇城使李仿谋杀。王鏻死后,被谥为惠皇帝,庙号太宗。王鏻妻刘氏,封清远县主,早卒,继室金氏,又娶陈氏,立为皇后,生子继鹏、继韬、继恭、继严、继镛。,王鏻死后,长子继鹏嗣位。
    王继鹏,即位后改名为王昶,改元通文,其弟王继恭为临海郡王,王继严判六军诸卫事,后由幼季王继镛代任。王继鹏在位时,更加荒淫无耻,政治腐败,他当年弑父杀弟而得皇位,即位后又诛杀七叔王延武、八叔王延望及其侄子五人,并立父妾春燕为皇后。俗话说“多行不义,必自毙”,王继鹏后果然不得善终。通文四年,闽控鹤都将连重遇与拱宸都将朱文进合谋兵变,纵火焚烧闽国南宫,王昶率子弟仓惶出逃,后被其叔王延羲与侄王继业捕杀,谥曰康宗。 在这次兵变中,王昶妻、子被杀戮无遗。
    王昶死后,由王审知的九子王延羲继位为皇。王延羲,即位后 改名王曦,原任右散骑常侍,饶州司马.连重遇政变逐王昶后被迎立登基,改元永隆,任命其弟王延政为建州节度使,封富沙王。王曦即位后,也同样暴虐无道。甚至腐败到卖官鬻爵的地步,又对王氏宗室族人大肆诛杀。他的弟弟王延政多次进谏不昕.反被排斥,遂于永隆五年(公元943年)以自己控制的建州一地建国称帝,改元天德,国号大殷。这样,便同时存在两个王氏政权。
    闽永隆六年(公元944年)连重遇与朱文进再次发动兵变,攻杀闽皇王曦,接着,又对王氏家族进行大屠杀,凡王氏在福州者,无论老幼都被屠杀殆尽,如王曦之子亚澄即在其列。王曦死后,被谥为景宗。连重遇的兵变和屠杀,给开闽王氏以极大的打击,闽国灭亡。
    闽国虽亡,但王延政建立在建州的殷国尚存。不久,殷帝王延政和其他在外郡的王氏族人纷纷起兵反击连、朱,并相继收复泉州、漳州、汀州。连重遇见势不妙,又反过头来将自己拥立的朱文进杀掉,欲归降殷国。不久连氏被部下所杀,殷国全部收复原闽国旧地,并改都福州。
    但开闽王氏经过这次沉重打击,实力大大削弱。虽收复旧地,但已成强弩之末,实不堪一击。这时,南唐李景政权趁王氏内乱之机,发兵来攻。结果,南唐军队势如破竹,于开运三年(公元946年)一举玫破王延政殷国腹地建州,殷帝王延政被逼投降,其他原闽国旧地纷纷易帜。殷国灭亡。
    开闽王氏以唐光启二年(公元886年)丙午年王潮官拜泉州刺史开始建立对福建的统治,经过一甲子之后,再到丙午年即公元945年殷国被南唐灭亡, 标志着王氏对福建统治的结束。因为丙午年属马年,因而在闽台民间流传着王氏“骑马来,骑马去”的谶语。
    五、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开闽王氏枝繁叶茂,子孙遍布海内外
    正史和族谱文献都记载,王审知的大部分子孙,都在内乱外争中被杀掉。剩下的王氏子弟,犹如惊弓之鸟,纷纷改名换姓,以逃避这场劫难。其中,有一支王氏子孙改姓游氏,又有改姓沈氏 ,叶氏者,因而形成后世东南沿海地区“王、游、沈、叶是一家”之说。
    在王审知的诸子中,独有第十一子王延政一支后裔,传世记载比较完整。当年殷帝王延政亡国降南唐后,被李景强迫徙族于金陵(今南京市),降封为鄱阳王,他的这一支家族因此幸免于难。
    据族谱记载,开闽王氏第二代祖王延政生有三子:长子王继勋,殷国时任泉州刺史;次子王继元,其后派居下渡藤山;三子王继重,或作王继成,亡国前任殷国漳州刺史。在王延政三个儿子中,又以长子一支后裔最蕃昌兴旺。谱载王继勋也生有三子:王能、王勤、王俭。其中,长子王能,生二子:老大王守信,后裔分居宁海车溪;老二王守一,其后派居浙江嘉湖,世多显达。王继勋次子王勤生一子王远庵,其后派居浙江黄岩、宁海,世多显贵。王继勋幼子王俭后裔,则继续留居金陵。
    开闽王氏王延政的后裔非常兴旺,到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合族撰修《忠懿王氏族谱》时,已传到第二十五代,到今天则已传至四十余代。当今福清市的南城头(锦海)、北城头(锦城)、上安民(锦屏)、下港头(锦江)等各地王氏宗支均属王延政之三子王俭的后裔。王审知的后裔,不仅遍布闽、台、江、浙、粤省等东南沿海地区,而且自明清以后,更纷纷向海外扩展,因而今天在港台以及泰国、缅甸、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等东南亚华人王姓家族中,都有开闽王氏的后裔。
    综上,王审知在开创福建的过程中功勋卓著,泽被八闽,被尊为“开闽第一”、“功肇闽祖”。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领域都有独特的建树。五代十国时,中原各地战乱不堪,民不潦生。而王审知主政的八闽大地,一派升平气象。其重教兴学之举,史称“八闽文学之盛为十国之冠”。其兴修水利、垦荒兴农,引进农业新技术、新品种,促进了八闽农业大发展。其对外开放、通商贸易,促进了八闽经济大飞跃。为福建先民立下了丰功伟绩,将八闽蛮荒之域变成海滨邹鲁,不愧为八闽大地历代民众敬奉的“大王公”,其千秋业绩.万古流芳。
    注:参考资料:
    1、《中华王氏大典》第一、二集
    2、《忠懿王氏族谱》
    3、《新唐书》
    4、《新五代史:闽世家》
    5、《十国春秋》
    6、《八闽通志》
    7、《闽都别记》
    8、《福州市城乡建设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