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学术研究 >

天蓬、天蓬信仰及其图像的考辨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道学网 李远国 参加讨论

     提 要:唐宋之际,随着道教雷法的兴盛与发展,在道教的神系中,出现了一大批面目殊异的新神。如被称为北极四圣的天蓬、天猷、翊圣、真武,雷霆三帅的邓伯温、辛汉臣、张元伯,以及温琼、殷郊、天罡大圣、河魁大圣、四溟大神、五方雷将等。这些护法神灵形象特异,且多威猛愤怒之像,这是前所未有的,值得注意与研究。这里,仅就天蓬与天蓬信仰的由来、演变及其造型而论。
     李远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主题词:道教神系  天蓬  天蓬信仰
                                   一、天蓬信仰的由来与演变
     作为道教神系中的一尊护法, “天蓬”首见于南朝上清派经典中。《上清大洞真经》卷2曰:“次思赤气从兆泥丸中入,兆乃口吸神云,咽津三过,结作三神,一神状如天蓬大将,二神侍立,下布兆肝内,游遍,却入心内绛宫,上充舌本之下,血液之府。”①并附有存思图,其天蓬大将双手抱于胸前,身披金甲,面容英俊,形象和善可亲。经中宣称此神常口吐赤云,内则安神固精,致真长存,乃人体之身神,即泥丸大君之化身;外则辟邪驱魔,拔度七祖,乃酆都北帝之护法。
     所谓 “北帝”,是指主宰 “罗酆”地狱的酆都北阴大帝。陶弘景 《真灵位业图》第七阶中位者即为北帝, “炎帝大庭氏,讳庆甲,天下鬼神之宗,治罗酆山,三千年而一替”②。其罗酆即为百鬼聚集居住的地狱之地。 《真诰》卷15曰:“罗酆山在北方癸地,山高二千六百里,周回三万里。其山下有洞天,在山之周回,一万五千里。其上其下并有鬼神宫室,山上有六宫,洞中有六宫,辄周回千里,是为六天鬼神之宫也。山上为外宫,洞中为内宫,制度等耳。第一宫名为纣绝阴天宫,以次东行,第二宫名为泰煞谅事宗天宫,第三宫名为明晨耐犯武城天宫,第四宫名为恬昭罪气天宫,第五宫名为宗灵七非天宫,第六宫名为敢司连宛屡天宫。凡六天宫,是为鬼神六天之治也。洞中六天宫,亦同名相像如一也。世人有知酆都六天宫门名,则百鬼不敢为害。”③
     作为鬼神聚集的酆都,其主宰者即为北帝。这里是考罚亡灵罪人的地狱,有着众多的鬼官,如阎罗王、北斗君、司命、泰山君、庐山侯、四明公、南山伯、日游、地殃、天煞等。陶弘景曰: “此即应是北酆鬼王决断罪人住处,其神即应是经呼为阎罗王所住处也,其王即今北大帝也。但不知五道大神,当是何者尔。凡生生之类,其死莫不隶之。至于地狱,所在尽有,不尽一处,泰山河海,亦各有焉。此山外宫,当是曹局职司,主领文簿。洞中内宫,是住止及考谪之处也。”④至于天蓬将军,乃为 “北帝上将,制服一切鬼神”⑤。
     在 《真诰》卷10中,载有 “天蓬咒”: “天蓬天蓬,九元煞童。五丁都司,高刁北公。七政八灵,太上浩凶。长颅巨兽,手把帝钟。素枭三晨,严驾夔龙。威剑神王,斩邪灭踪。紫气乘天,丹霞赫冲。吞魔食鬼,横身饮风。苍舌绿齿,四目老翁。天丁力士,威南御凶。天驺激戾,威北衔锋。三十万兵,卫我九重。辟尸千里,去却不祥。敢有小鬼,欲来见状。攫天大斧,斩鬼五形。炎帝裂血,北斗燃骨。四明破骸,天猷灭类。神刀一下,万鬼自溃。”并谓此咒属北帝煞鬼大法,内隐酆都六宫鬼神名讳,“鬼有三被此咒者,眼精自烂而身即死矣,此上神咒,皆斩鬼之司名,北帝秘其道。若世人得此法恒能行之,便不死之道也。男女大小皆可行之,此所谓北帝之神咒,煞鬼之良法,鬼三被此法,皆自死矣。常亦畏闻此言矣,因病行此,立愈”⑥。与咒相配,尚有制神灭鬼灵符。 “盛以重紫之囊,卫符有三天直使者二人,凶鬼万邪有干佩符者,即死。”⑦
     这类咒鬼之秘法自东晋以来,主要秘传于道教上清派中。继杨羲、陶弘景、郑思远之后,唐有邓紫阳精修天蓬神咒,推衍北帝大法。邓紫阳为江西临川人,数代宗祖, “皆秉哲衣德,参寥洞元,代有人矣。且源派分流,达于江海之内。父子传气,合于天地之初。尊师幼入庐山,中移恒岳,吸沆瀣,漱清冷,精魄冥于太虚,耳目静于穹谷,身枯木,心死灰,固不如也”。开元年间多次应诏入对称旨,常斋太一宫,后巡江南六十郡,冥搜道经,弘扬大道。并奉诏于诸名山建醮祷福,“诣中岳、王屋、函谷、宗圣及诸名山,修功德。其所至也,神兵降于坛上,庆云集于山下,元鹤徘徊于霄汉,丹芝郁馥于原野”⑧。
    据北宋元妙宗言:邓紫阳曾隐修江西麻姑山,“修酆都之术,在此山洞之中五载矣。日夜修持,略无懈怠,诵天蓬神咒,无时暂舍。……定意于磐石之坐,瞑目之间如寐,见一神人,带甲仗剑,告曰:吾是北天六丁使者,奉上帝敕,赐尔黑篆神符三十六道”⑨。宋陈葆光 《三洞群仙录》卷4亦曰: “邓紫阳入麻姑山,日夜诵天蓬神咒,感金甲神人与语曰:吾是北方天使者,缘子念诵灵文,帝君已置子之功矣,遂令降墨篆神符真文。上有神仙之术,中有役使鬼神,下有救疗疾病。子宜秘之,后当为王者师。次日果于石室中得其真形符篆,行持有验。”⑩后因省亲返乡,“路获神剑,佩之。性颇刚毅,自负济世之材,每憩溪壑之间,诵天蓬咒不辍,遂感北帝,遣神人授以剑法。远访南岳朱陵,谒青玉、光天二坛,礼邓真人,梦有所感。唐明皇开元中蒙召入大同殿,建醮胡藩,封为天师”11。其道法精深,并以北帝道法、神授剑术名闻当时。世传他“尝用下元术,使神卒朱兵讨西戎之犯境,若雷霆变化,犬戎大败,时称为神人”12。
     自邓紫阳肇开北帝一派,历经其侄、孙即德诚、延康、道牙、道苗、启霞数代,再加众多弟子谭仙岩、史玄洞、左通玄、邹郁华、何元通、王栖霞、黄洞元、瞿童等人的推衍,并得到唐代皇室如玄宗、德宗、宪宗、武宗、宣宗、懿宗的大力支持,北帝大法便很快在湖南、江西、江苏、浙江、河南、陕西、四川等地区传播,还修建了一批北帝、天蓬专祠。
     如南岳已建有北帝院,专祭北帝诸神。 《南岳小录》说: “北帝院,在岳观东北,去观三里。”13《南岳总胜集》说: “北帝院,在铨德观后半里,修竹长松,前后茂密。”14此北帝院当是北帝派最早的专祠。成都玉局治中专设北帝院,“云是天曹库,收贮玉局化所奏钱”15。襄州 “旧有北帝堂,岁久芜毁”,后楚王赵匡凝镇襄州,得北帝灵验而重加修饰16。
     其时修习北帝道法成为一种风气。如孙元会遇道士教诵天蓬咒,尔后坚持不懈,后临难之时,“忽然照见空中,天蓬大将军与部众等,护卫己身,于兹脱难”17。成都双流县道士王道珂,“行坐常 诵 天 蓬 咒”,为 民 辟 邪 诛 妖,屡 见 灵异18。成都至真观道士张乾曜 “精奉香火,虔诚斋法,首冠于众人”,为救敦煌节度使李公之子卒死,“焚香念天蓬咒一百余遍,卒者忽能运动,良久乃苏”19。泗州人曹载之,于僖宗时遇苏门道士刘大观,授以天蓬神咒,勤而持诵,获正心脱祸之果。有仙官告之曰: “太帝是北斗之中紫微上宫玄卿太帝君也,上理斗极,下统酆都,阴境帝君乃太帝之所部,天蓬上将即太帝之元帅也。”20成都人范希越,“得北帝修奉之术,雕天蓬印以行之,祭醮严洁,逾于常法”21。这些都是北帝、天蓬大法盛行于唐代的证明。
     两宋时期,随着道教雷法的盛行,众多高道皆习北帝、天蓬大法,并将其法与雷法结合,从而推出许多新的道法。如 “上清天蓬伏魔大法”、“混天飞捉四圣伏魔大法”、 “上清童初五元素府玉册正法”、“紫庭追伐补断大法”、“北阴酆都太玄制魔黑律收摄邪巫法”、“北阴酆都太玄制魔黑律灵书法”,其首帅主神即天蓬大元帅。这些名目各殊的道术雷法,分别为不同的道派所运用,兴盛于世。
                                二、以天蓬为主神的各种道法
     魏晋时期的天蓬神咒,内 “皆斩鬼之司名”,道教谓世人若得此法并恒行之,便可辟煞鬼魔,得不死之道。陶弘景曰: “盖咒中有酆都宫诸位神名,如许某领威南之兵千人,即咒之御凶者也。炎帝即火帝,四明即诸公,北斗即鬼官矣,北帝秘其道。北帝应见鬼杀人,而值此咒,便不可复得,故秘其法。若世人常能行之,便不死之道也。”22据宋人所言: “天蓬神咒出自 《北帝玄变真经》,古今修学上道,无不先当授行。盖驱伏魔试之上法,不死致仙之径路。兼元帅真君门下有董大仙者,专于此道以成高仙,驱用直月五将,奏拜鹰犬灵章,助翼威神,斩馘小丑。及紫阳邓天师有倒持之法,七字密语,玉尺神印,流传尘世,功验难穷,无所不治。”23
     所谓 “倒持之法”,这是邓紫阳所创,即将咒语由尾句开始倒持诵念, “万鬼自溃,神刀一下,天猷灭类,四明破骸,北斗燃骨,炎帝裂血,斩鬼五形,攫天大斧……九元煞童,天蓬天蓬”。如欲炼持,须平旦入室朝修, “以净水一钟,安神尺于水钟之上,俱置天蓬元帅真形前。次安九天宝印,在水钟下。然后二手结元帅印,存见五脏分明,六甲六丁侍卫。次存九晨自北方玄虚中来罩兆顶,紫炁出于泥丸后户,盖于泥丸,中有天蓬大元帅,长九尺,存之分明。良久,先叩齿九通,念净天地神咒。又叩齿五通,念净天蓬安神咒。咽津五过,毕,再叩左齿,撞天钟。后叩右齿,呜天磬。次叩中间二齿,击天鼓。各七通。然后微祝之,务以数多立限,若至万遍,功德满足,邪鬼魔精,凶恶妖怪,闻名即去。万病千殃,传言即愈。能令枯木生花,竭水涌泉,破五鬼疫疠,降六天故气,半天五酉,山魈妖狐,随咒绝其影响矣。用印封锁鬼洞,伐戮蛟螭,通达章词,无截遏之侮,吞佩贴镇,有起死之功。功成行满,乘尺佩印,成仙”24。
     咒为道教驱鬼役神之秘语,唐宋之际出现了大批以天蓬为主神的咒语。如天蓬安神咒、大火铃咒、天蓬馘魔咒、天蓬心印咒、天蓬祖炁咒、天蓬真形杀鬼咒、天蓬秘咒、天蓬灭魔咒、天蓬大咒、天蓬启请咒、天蓬敕咒、天蓬神尺咒、天蓬化形咒、天蓬净口咒、天蓬保生咒、敕天蓬将咒、加句天蓬咒、天蓬启请咒、召六宫魔王咒、遣将咒、天蓬真君咒、召桑元帅咒、保生咒、召四目老翁咒、斗煞咒、功曹咒、混元布炁咒、考鬼咒等,它们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种法事之中。
     与咒相配,亦新出了许多天蓬符。如 《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要》卷3所收 “黑篆神符”
    36道,是配天蓬神咒以用之,每道符各有神将,分别被用于 “破庙禁鬼”、 “去除邪魔疾病颠狂”、“制伏疟鬼五痫之病”、 “止五瘟瘴疠及赤眼头痛等”、 “疗诸邪气鬼胎”、 “遍身邪气疼痛头昏”、“疗百虫毒所伤”、“辟除心腹胀满”、 “除骨节疼痛”、 “疗积年肿疮”、 “辟除蝗虫鼠耗”等25。《上清天蓬伏魔大法》亦有36道天蓬神符,能役使三十六天将, “取太玄煞炁吹入符中,能除一切妖魔,无往不可”26。此外,尚有天蓬真形符、天蓬黑煞符、天蓬煞鬼符、元帅化形符、元帅大火铃符、天蓬治病符、天蓬熏邪符、召护尺神王符、天蓬禁疟符、追魂返形符、七元幡符、天童经二十四符、四值功曹符等,其种类多达数百种。
     除符咒之外,天蓬道法中尚有指诀、禹步。《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要》卷8说: “禹步纲斗,掌目之诀,为道之大要,法之元纪也。步纲者,乘于正气以御物。诀目者,主于神机而运化。修仙炼真,劾召制伏,莫不资之于此矣。”27指诀又称 “掐诀”、“手诀”、“捻诀”、“握诀”、“法诀”、“神诀”等,是法师用手指在手掌、手指上掐按某些部位、穴位,或手指之间互相结合成一些固定的姿势,从而起到内聚精气、外召神鬼的作用。《上清天蓬伏魔大法》曰: “祖师心传诀目,通幽洞微,召神御鬼,要在于握诀,默运虚元,因目之为诀。”
    28就信奉天蓬大法的北帝派而言,常用的指诀有玉清诀、上清诀、太清诀、本师诀、北帝诀、紫微印、丁甲印、变神诀、都监诀、元帅诀、元帅印、都天大法主印、火铃印、天罗地纲诀、迷魂台诀、鹰诀、犬诀、二景印、都监印、聋兵哑将印、直月五将诀、都统符印。
     禹步,又称 “步天纲”、“踏罡步斗”、“步纲蹑纪”。相传为大禹治水禁神而创。汉扬雄 《法言·重黎》曰: “昔者姒氏治水土,而巫步多禹。”《洞神八帝元变经》曰: “禹步者,盖是夏禹所为术,召役神灵之行步。此为万术之根源,玄机之要旨。”“禹届南海之滨,见鸟禁咒,能令大石翻动,此鸟禁时常作是步。禹遂模写其行,令之入术,自兹以还,术无不验。因禹制作,故曰禹步。末世以来,好道者众,求者蜂起,推演百端。”29从葛洪的记载来看,早期的禹步有三步九迹之说,步法是排在一条直线上,并无斗折之形。但后来它与步斗汇合为一,称之为 “禹步天罡”、“踏罡步斗”。
     踏罡步斗之术是建立在古人对北斗的信仰之上。 《抱朴子内篇·杂应》曰: “又思作七星北斗,以魁覆其头,以罡指前。”所谓踏罡,就是在行步时按照当时天罡所在以定方位;步斗,则指步行轨迹有如斗形,似随斗运转之意。 《金锁流珠引》卷1曰: “夫步纲者,是强身健神壮魄之法也。先从地纪,坚劳其身,壮健其神,神气自然镇脏,然后通天地,感使神灵也。”并谓此法乃老君、张陵所传,修之一年辟非,二年辟兵,三年辟鬼,四年成仙,千害万邪莫敢干犯。昔年大禹得之,“驱使神鬼蛟龙虎豹,开决山川,引理江河,分别九州,后登帝位,方取道解易形变而升太极”30。
     早期的步纲主要是指步北斗,其后逐渐发展为步五斗,并演化出许多形式、内容不同的纲法,所行步伐也不限于五斗之形。北帝派常用纲法有:既济斗罡、未济斗罡、七星罡、七星斗罡、禹步九迹罡、九凤雷火破秽斗罡、阴阳豁落斗、火轮罡、八卦斗罡、藏身剔斗罡等。 《上清天蓬伏魔大法》曰: “夫步罡者,乘于正炁以御物。诀目者,生于神机而运化。修仙炼真,降魔制邪,莫不基之于此。其禹步者,法乎造化之象,日月运行之度也。一月一交,一交三旬,三旬者盈数也。一时三月九旬,是以一步一交三迹,象一时也。并足,象天地交也。先举左足者,应叶春秋之步。先举右足者,应叶冬夏之步。春夏之孟,阳神也。秋冬之孟,阴神也。故生杀制御,用春秋;收藏积聚,用冬夏。又云:三步九迹者,法象三光九炁也。十二迹者,法于律吕也。又十五迹者,法三五之数也。因用制宜,存乎法诀。”31
     玉尺、帝钟、神印,亦为北帝派道士所倚重的三大法器。玉尺亦称神尺、天蓬法尺。其尺长一尺二寸,以应一年十二月;阔八分,取象八节;厚四分,法则四时;上刻有星斗,以正玑衡之政;下刻有敕字,以受神事之任。 《上清天蓬伏魔大法》曰: “造尺之法,用福地桃木或雷震枣木为之。择甲子日造,准淮尺,长一尺二寸,厚八分,阔一寸二分。正面三台、七星,罡星指下,书:元帅有令,赐尺度人,随心所指,山岳摧倾,急急如律令。背上刊七星隐讳、三台、北斗星,下书:元帅有令,赐尺度人,受持不怠,与尺同升,急急如律令。左侧太乙力士,右侧二十四神。雕造毕,写天蓬咒,用水调朱填篆,以绛纱囊盛,早晚诵咒烧香,存召掌尺将吏。凡有无知下鬼,恼乱生人,持安面前,结五岳印,丁立,其邪鬼见皆灭形。凡人能思空洞,游神淡漠,受持不怠,德业自充,不须符水行遣,咒决祈祷也。但尺之指,指山山裂,指海海竭,久久护持,神功无不利矣。此尺驱瘟伏邪,天蓬门下,常有千兵万将,备卫神尺也。”32
     帝钟,亦名火铃、法铃、铎,这是天蓬元帅手中所持的法器。《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卷5曰:“黄帝会神灵于昆仑之峰,天帝授以帝钟。道家所谓手把帝钟,掷火万里,流铃八冲是也。”33
     神印,即法印,是道教最重要的一种法器,它象征着道教所信仰的三界神灵及其神司的威权。北帝派所传即有北极驱邪院印、天蓬印、北帝火铃印、天蓬煞鬼印、仙都巡摄印、天丁印、九天宝印、北帝第一杀鬼神印、北帝酆都召鬼神印、北极监杀鬼神印、天帝神印、酆都帝君印、太微帝君印、北极大将军印、北岳使者印、力士神王印、太玄天帝印、天罡印、北极天蓬印等,其用途各异,皆为施行天蓬大法的重器。
     北极驱邪院印,又名 “都天统摄三界鬼神之印”。所谓 “北极驱邪院”,即天蓬元帅所主理的神司。《道法会元》卷171曰:“天蓬大元帅为嗣教外台卿,别有神局,是阴治之有司,号北极驱邪院,如世之殿帅,兵府是也。其中皆是阴治主者,乃地界法官是其任也。……以举仙官为任,使拯治阴魔,禁御万杀,承阳宣化,保宁山川,生育万汇,皆荷道化。”34此印运用广泛,印文多达几十种。 《道法会元》卷156说,其印为北宋道士董大仙得之于蜀中西明山,功行二十余年而仙去,“秘法藏于山间,后人相传焉,嗣行此法者,系上清 北 极天蓬门下正法驱邪院破邪真人”35。
     天蓬印,为施行天蓬大法重要的法器。道教谓此印为邓紫阳亲传, “流传尘世,功验难穷,无所不治”。《上清天蓬伏魔大法》曰:“天蓬印,方二寸五分,用神木,刻于甲子,祭于庚申二吉日。阳精封篆,盛以绛囊。”36《太上北极伏魔神咒杀鬼灵》谓其印可 “制伏阴魔,救治疾病”。
     天蓬煞鬼印,《道法会元》卷156曰:“一曰太玄神篆,又曰天蓬煞鬼印,又曰监兵印;二曰驱邪印;三曰仙都巡摄印;四曰火铃印;五曰天丁印;六曰九天宝印。各方二寸五分,取神木以甲子日造,庚申日祭,常以丹砂篆,盛以绛纱。唯煞鬼、驱邪、火铃三印,可令治病。凡用之,步至患人之前,左手持印,右手握元帅诀,喝声某甲某病某鬼,急速消散,诛灭除形,急急如律令。左手掐都监诀,右手执印,存七星在头上,闭气,叩齿,按印,放患人心上,屏气,运匝二十五息,诵天蓬咒,愿求度厄,上请收魂破邪大威力士,随印消病。叩齿二通,用罡气举印印之。盖印乃紫晨云篆,更能均心临物,则举死录功,皆可上升矣。”37
     各种各样的天蓬符、天蓬咒、天蓬印、天蓬尺及天蓬大法,盛行于唐宋之际,影响甚大。尤其是在制邪治祟、运雷役神之中, “无天蓬不可以役雷神。独行雷法,无天蓬不可以显验”38。“天蓬一法,专以制邪为宗。而其治邪之要,又以火狱为主”39。
                                  三、天蓬形象的演变及图像分析
     早期的天蓬将军,是一位面容英俊、形象和善的身神。所谓 “身神”,是指人体内部组织中的各种神灵。道教谓人体有众多身神,以五脏六腑之神为主体,配以三景、三田、九宫、三十九户等身神,共同维护着人体的健康与生命。如人的大脑分为九宫,每宫各有主神。《黄庭内景经》曰:“泥丸九真皆有房,方圆一寸处此中。同服紫衣飞罗裳,但思一部寿无穷。”40九真之中,尤以泥丸三真最为重要。 《洞真太上素灵洞元大有妙经》曰:“夫泥丸天帝三一君者,乃一神之灵宗,百神之命根,津液之山源,魂精之玉室。”41《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一玉检五老宝经》曰:“泥丸神名伯桃,是为大君,定生扶命,寿亿万年。”42此天蓬元帅即为泥丸大君的化身。《道法会元》卷171曰: “北斗九晨,一曰九星。泥丸九宫中有帝席,魂神魄灵,分化列位,隐名曰天蓬,亦曰太微神。事见 《上道禁经》、《三匝斗内文》及 《紫庭秘旨大洞天书》也。”43唐宋之际,雷法盛行,天蓬的地位与神格大大提高,由身神演变成为护法,成为北极紫微大帝的四圣之首。北宋道书 《太上九天延祥涤厄四圣妙经》说: “北方自有天蓬、天猷、翊圣、真武,统领天兵,驱遣将吏,如有急难,可以注念,自降神威,随念而至,灵光赫赫,杀气巍巍,魔鬼潜形,精邪伏匿,一切灾殃,尽皆消灭。” “四圣元帅,永镇玉帝殿下,统摄三界妖邪,每岁常乃降于人间,察人善功,赐人昌吉,保持帝祚,覆廕群迷,断绝恶根,增延禄寿。”44《道法会元》卷169曰:“夫四圣元帅者,妙德贯于三界,威灵建乎八纮,为斗罡之大帅,实北帝之雄神,部辖四天丁,考召诸魔鬼。”45
     依道书所言,此天蓬乃北斗星神之化身。《道法会元》卷172说:“北斗九宸,应化分精,而为九神也。九神者,天蓬、天任、天衡、天辅、天英、天内、天柱、天心、天禽也。谓顺支辰,总御阴阳,契合天地,主张造化,乘三明以应四时,随月建以定八节。”46即是以天蓬主四时八节、阴阳造化之政。 《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要》卷3曰:“天蓬本形是北斗第九星也,即金眉老君化身,伏魔救护众生,无问男女,悉可奉之。常以月五及二十五日,是天蓬大圣下日,此日即以清水一碗,剑一口,香一炉,案一张,如法焚香,白胶亦得,煎柏汤饼面,百花五果,随意供养。”47至此,天蓬从人体泥丸身神、北斗星神演变成为道教神系中的第一护法,雷部首帅,并出现了多种威猛忿怒的变相。
     所谓 “变相”,是言其神在不同的空间与环境中显现出各种形象。《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要》卷3曰:“天蓬金头大圣,四面,八手,身长五十丈,著金甲,手执剑、戟、帝钟、神印,兵三十万骑,雷师电师,仙童玉女,羽仗赫然,各持金剑,从空降临。”48这是在降魔驱邪活动中法师存想的天蓬元帅。“一头在额上,左右各有一头,共四头八臂……四头并散发直上,红色通天冠。八臂,左托北斗,右执帝钟;左执钺斧,右持戟;左执降魔印,右执金剑;左提索,右把夔龙角。龙金色,四目两角,口吐赤气,目出火光。”49这是行使上清天蓬伏魔大法时法师变神之际的天蓬元帅。天蓬真形杀鬼咒曰:“吾与天人除万殃,变在人间作法王。身长千尺口齿方,四头八臂显神光。手持金尺摇帝钟,铜牙铁爪灭凶狂。手执霹雳宰镬汤,雷震电发走天光。草木焦枯尽摧伤,崩山竭石断桥梁。倾河倒海翻天地,收擒百鬼敕豪强。捉来寸斩灭灾殃,吾使神剑谁敢当。”50这是一种大忿怒像。此外,天蓬尚有善容之像:“元帅灵姿高秀,赤羽绯衣,云锦丹裳,摄统方维,执玉戟持印,四面八臂。”51这是一种秀美儒雅的形象。与天蓬同列的众多护法神将,如天猷、翊圣、邓伯温、辛汉臣、张元伯、温琼、殷郊等,他们的形象皆异常特别,且多威猛大愤怒之像,这是宋代之前所未有的。
     《道法会元》卷156说: “祖师九天尚父五方都总管北极左垣上将都统大元帅天蓬真君,姓卞名庄。三头六手,执斧、索、弓、箭、剑、戟六物,黑衣玄冠,领兵三十万众,即北斗破军星化身也,又为金眉老君后身。生于周时,孔子称卞庄子,即其神与。”52卷217曰: “天蓬元帅三头六臂,赤发,绯衣,赤甲,跣足;左一手结天蓬印,右一手撼帝钟;又左一手执斧钺,右一手结印擎七星;左一手提索,右一手仗剑,领兵吏三十六万骑,雷公电母,风伯雨师,仙童玉女,羽衣赫赫,各持金剑,乘北方太玄煞气、黑气,气中有五色气,从空降坛。”53《太上北极伏魔神咒杀鬼录》亦述天蓬英武仪貌:“三头六臂,执钺斧、弓箭、剑、铎、戟、索六物,身长五十丈,黑衣玄冠金甲,领神兵三十六万众。”54以上文献皆言天蓬为三头六臂,这当是天蓬造像最鲜明的特征。
     今重庆大足地区珍存的道教石刻中,即有两尊南宋绍兴年间 (1131—1163)凿造的造像。其一为舒成岩紫微大帝窟,在主像紫微大帝的左右二侧,各立一护法神将。左侧神将身高1.45米,头戴束发金冠,冠侧有绳系于颈,身着铠甲,三头六臂,横眉怒目,形容恐怖,其左上手执帝钟,右上手举一兵器 (残);中二手在胸前捧法印;左下手置于龙头的双角上,右下手执方天戟,戟尖有红缨下垂,这就是天蓬元帅。其二在石门山圣府洞 (三皇洞),三主神像两侧左、右壁前,各立一位护法神将。左像为三面六臂,身高1.94米,面目狰狞,头戴束发冠,身披胸甲,脚蹬战靴,披帛绕体下垂,其左上手举法印,右上手握帝钟;左中手在傍执弓,右中手握二箭置胸前;左下手抓住龙的左角,右下手拄宣花斧于体侧,这亦是天蓬元帅。(见图一)
    
    (图一)
     依道经记载,这两尊天蓬像中,手中所举法印当为 “天蓬印”。《道法会元》卷171说: “天蓬祖师印,印天蓬牒符篆,应诸公文。”55所执即为帝钟,《道法会元》卷156说:“元帅帝钟,昔皓首仙翁付五岳大神,能驱山镇海,移动宅舍,治岩石之精。以五月五日及九月九日,用铜铸,四面篆文,铸讫,撼振九通。”56至于侧蹲于下的那条龙,则是天蓬元帅之坐骑———夔龙。《道法会元》卷168说: “天蓬元帅,有神夔龙,光彻四海,威振十方。天上天下,莫敢前当。神通广大,造化无双。行神布炁,日月失光。吞食妖孽,剪截凶强。迷津苦海,无鬼不降,淫祠妖社,电扫除踪。顺龙者生,逆龙者亡,北帝敕命,风火八冲。”57这是现存在世的最早的石刻天蓬造像,他的造型皆依宋代道经所述。
    元明时期的造像,多据其本。在题名唐吴道子绘制的天蓬画像中,形象为三头六臂,头发蓬乱竖立,似烈焰喷发。正面头部面容平和,两侧头像似恶鬼狰狞,令人恐怖。身披金甲护胸,缨罗飘带缠绕上下。其双足跣赤,六臂赤裸,其左上手执太阳,内显金乌;右上手托月亮,内有玉兔;中央两手,左手执宝镜,右手握帝钟;其下两手,左手执利剑,右手把长戟,放置肩上,戟上飘挂彩带。(见图二)
    (图二)
    从魏晋时期的泥丸神,到唐宋之际的护法,天蓬的信仰由个体修炼的对象,演变为民众崇拜的偶像,其形象亦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当三头六臂、面貌狰狞的天蓬大元帅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他己成为驱魔斩邪的大法王。
     参考资料:
    ①《道藏》第1册第520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影印本。以下所用皆为此版本。
    ②《道藏》第3册第280页。
    ③《道藏》第20册第579页。
    ④《真诰》卷15,《道藏》第20册第579页。
    ⑤《云笈七签》卷119,《道藏》第22册第825页。
    ⑥《道藏》第20册第548页。
    ⑦《道藏》第20册第546页。
    ⑧[唐]李邕: 《唐东京福唐观邓天师碣》,陈垣:《道家金石略》,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第125页。
    ⑨《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要》卷3, 《道藏》第32册第71页。
    ⑩《道藏》第32册第259页。
    11《道藏》第5册第284页。
    12[唐]郑畋: 《唐故上都龙兴观三洞经录赐紫法师邓先生墓志铭》, 《全唐文》卷767,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
    13《道藏》第6册第864页。
    14《道藏》第11册第115页。
    15《道教灵验记》卷15,《道藏》第10册第853页。
    16《道教灵验记》卷9,《道藏》第10册第833页。
    17《道教灵验记》卷10,《道藏》第10册第834页。
    18《道教灵验记》卷10,《道藏》第10册第835页。
    19《道教灵验记》卷11,《道藏》第10册第840页。
    20《道教灵验记》卷12,《道藏》第10册第842页。
    21《道教灵验记》卷13,《道藏》第10册第847页。
    22《道法会元》卷171,《道藏》第30册第105页。
    23《道法会元》卷171,《道藏》第30册第104页。
    24《道法会元》卷171,《道藏》第30册第104页。
    25《道藏》第32册第71-74页。
    26《道法会元》卷163,《道藏》第30册第36页。
    27《道藏》第32册第103页。
    28《道法会元》卷161,《道藏》第30册第6页。
    29《道藏》第28册第398页。
    30《道藏》第20册第357、359页。
    31《道法会元》卷161,《道藏》第30册第1页。
    32《道法会元》卷157,《道藏》第29册第830页。
    33《道藏》第36册第406页。
    34《道藏》第30册第101页。
    35《道藏》第29册第824页。
    36《道法会元》卷156,《道藏》第29册第829页。
    37《道藏》第29册第828页。
    38《道法会元》卷156,《道藏》第29册第824页。
    39《道法会元》卷166,《道藏》第30册第55页。
    40《道藏》第5册第909页。
    41《道藏》第33册第412页。
    42《道藏》第33册第388页。
    43《道藏》第30册第104页。
    44《道藏》第1册第808、811页。
    45《道藏》第30册第85页。
    46《道藏》第30册第108页。
    47《道藏》第32册第70页。
    48《道藏》第32册第70页。
    49《道法会元》卷167,《道藏》第30册第73页。
    50《道法会元》卷159《道藏》第29册第847页。
    51《道法会元》卷171,《道藏》第30册第107页。
    52《道藏》第29册第824页。
    53《道藏》第30册第345页。
    54《道藏》第28册第525页。
    55《道藏》第30册第108页。
    56《道藏》第29册第829页。
    57《道藏》第30册第83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