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学术研究 >

早期正一道的上章济度思想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道学网 张泽洪 参加讨论

     摘要:早期正一道主要的斋蘸仪式是上章。作者通过对早期正一道上章与三官手书的探讨,认为五斗米道的三官手书就是上章的文书。并从道教斋蘸科仪思想的角度,对正一章文的济度思想进行分析,指出斋蘸济度思想源于正一道的上章。
     张泽洪,1955年9月生,哲学博士,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教授。
     主题词:早期正一道三官手书上章仪礼济度思想
     早期正一道的上章,长期行用于道教斋蘸法坛,是影响甚为深远的祀神仪式。关于正一道的上章仪式,日本学者丸山宏曾撰文研究①。正一道上章是极具研究价值的问题,笔者有必要作进一步探讨。
                             一、早期正一道上章与三官手书
     东汉顺帝时期,张陵进人巴蜀传道,开始创立道教教团的活动。经过张陵、张衡、张鲁祖孙三代的苦心经营,张陵天师道在巴蜀地区扎下了根基,被时人称为五斗米道的教团也发展到相当的规模。张陵运用宗教神学的手法,托言得太上老君降授正一盟威之道,使之救度人物,拯济世难。按照道教早期经书的说法,张陵所传为正一盟威之道,因其道宗事正一,故称为正一道。张陵作为代天行法的教祖,被道民尊称为天师,其教有收取信米五斗的特征,因此时人又习称为天师道,民间则多称为五斗米道。
     张陵在巴蜀创立五斗米道时,已经建构出道教的斋酷祀神仪式。五斗米道设置的静室,是道民斋戒思过、请祷跪拜的场所。五斗米道著名的三官手书,是祭祀天、地、水神灵的仪式。张陵在巴蜀的创教活动,汉安元年(142)是一个重要的年代,张陵创立的道教经法制度,几乎都在这一年产生。六朝隋唐间的一些道经,言及张陵传教之事,几乎都说太上老君向张陵传授道法是在汉安元年。北周道经《无上秘要》卷八十四说:
     张陵在巴蜀创立五斗米道时,已经建构出道教的斋酷祀神仪式。五斗米道设置的静室,是道民斋戒思过、请祷跪拜的场所。五斗米道著名的三官手书,是祭祀天、地、水神灵的仪式。张陵在巴蜀的创教活动,汉安元年(142)是一个重要的年代,张陵创立的道教经法制度,几乎都在这一年产生。六朝隋唐间的一些道经,言及张陵传教之事,几乎都说太上老君向张陵传授道法是在汉安元年。北周道经《无上秘要》卷八十四说:
     对张陵传授的道法,有的道经记载得更为具体。(陆先生道门科略)说汉代三五失统,人鬼错乱,太上老君不胜忧虑:
     故授天师正一盟威之道,禁戒律科,检示万民逆顺,祸福功过,令知好恶。置二十四治,三十六靖庐,内外道士二千四百人。下千二百官章文万通,诛符伐庙,杀鬼生人,荡涤宇宙,明正三五③。
    此道经明确说张陵的道法中有章文,而魏晋史籍亦持此论。《魏书·释老志》说:“张陵受道于鹊鸣,因传天官章本千有二百,弟子相授,其事大行。”张陵正一道的上章,主要用于消灾度厄。道民遇有灾厄疾病之事,即可赴天师道治,由祭酒为其请神奏章,向神灵乞恩求福。在三张五斗米道时期,每逢三会日(正月五日上会,七月七日中会,十月五日下会),道民齐集道治,举行上章祭祀仪式,称为“呈章赏会”。此外,正月一日天腊,五月五日地腊,七月七日道德腊,十月一日民岁腊,十二月王侯腊,是五斗米道举行请祷的吉日良辰,道民也要斋戒沐浴,朝真行道,其请祷的方式仍然是上章。在三张五斗米道时期,行用的章文有一千二百种,称为千二百官章。上章用于救度疾厄,消灾散祸,因此有专门的仪式,故称为千二百官仪。这是张陵以大道垂法,济护群生,拯度存亡的主要仪典。道经称天师宝章,可以救度群生,消攘厄运,甚至人世间的天灾疾疫、水火旱蝗等自然灾害,都能仰赖圣力攘除。
     由于上章可以广行济度,遂成为三张五斗米道主要的救济手段,在行用中制作出各类章文。刘宋道经《三天内解经》亦说张陵:制作科条,章文万通,传付子孙。道经皆言张陵的章文万通,以泛指早期正一道行用的章文之多。南北朝道经《赤松子章历》,唐代杜光庭集(太上宣慈助化章),保存了三张五斗米道时期的部分章文。(赤松子章历)卷一的章信部分,记载了一百三十四种章的名称,该经卷三至卷六收录的章文共六十八篇。唐代杜光庭在蜀中收集的《太上宣慈助化章》,仅有二十四篇章文。可见其时所存章文的数目,与千二百官章差之甚远,这种情况就是《赤松子章历)卷一所说:“尔后年代绵远,宝章缺失,今之所存,十得一二。”④因此,研究早期正一道的上章,主要经典是《赤松子章历》、(太上宣慈助化章》保存的章文。
     在《道藏》的科仪经典中,还保存着一些后世的章文。《太上济度章赦》卷上、卷中犷收录章文三十二篇,还有祈攘通用的诸章官式十六则,其章文格式与(赤松子章历>不尽相同,此三十二篇章文用于不同的斋酿仪式中的上章,从其中的沐浴炼度章、荡涤血湖章看来,应是宋代斋蘸使用的章文。此外(太上金书玉碟宝章仪),收录了上谢过祈安章、言功都章、保护婴儿章、斩恶破鬼章的章仪。南宋元素《道门定制》卷一,收录有(消灾保命延算章)、(迁拔章》、《黄篆言功都章》、《为国祈祥章)、《分解家讼章》、(誓火章)、《文昌章》等章文。其中《消灾保命延算章》的注文称系杜天师所修,从(宣慈助化章》录出,但(太上宣慈助化章》没有此篇章文。从《黄篆言功都章》的词文看来,应是宋代黄篆斋仪的章文。《道门定制》卷七还收录十二篇章文,其名称、格式都与《赤松子章历》有所不同,应是宋代斋醛仪式中的章文。南宋以后的几部大型科书,都收录有章文及介绍上章的科格,可以视为早期道教上章的传承和流变。
     上章是三张五斗米道主要的请祷方法,凡研究三张五斗米道者,言及五斗米道的请祷之法,都常引用《三国志》卷八《张鲁传)的记载。此史传记载五斗米道的请祷之法说:
     书病者性名,说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谓之“三官手书”。
     斗米道行用的三官手书的请祷方法,是当时最具影响的祭祀仪式。这种服罪请祷的祭祀方法,所用文书称为“三官手书”,这大约是世俗人的说法,当时史家记事亦沿用此说。而值得注意的是:《赤松子章历》收录的早期正一道的章文,却并没有“三官手书”一说。其实,所谓“三官手书”的祭祀方法,就是早期正一道的上章仪式。正一道上章的章文,一份文书称为一通,所谓“章文万通”,即指万份章文之意。张鲁五斗米道祭祀的三通文书,是向天地水三官呈上的三篇章文。按照正一道上章的科格,章文的书写颇有讲究,须按照专门的书章法式,由法师亲笔手书而成。在上章的章文内容中,有请告天地水三官的内容,这或许是称章文为三官手书的理由。(赤松子章历)收录的章文,的确有请告天地水三官的词句,这里试举数例:
    《疾病困重收灭灾邪拔命保护章》称:“请告天、地、水三官。”,⑤
    《为先王言功章》称:“臣今章奏,告下天、地、水三官。”,⑥
    《开通道路章》称:“又请直符,告下天、地、水三官。”,⑦
    《灭度三途五苦炼尸受度适意更生章》称:“臣今章告下三官,赐以某生时建善之功,拔度魂神,还复故形。”⑧
     《为天地神抵言功章)称:“天官、地官、水官,受功事讫,各还本位。”,⑨
     唐代杜光庭收集的《太上宣慈助化章》,其中的《道士天地水三官手书篆状章)称:
     谨条手书,首罪薄状如左。薄状之法,一事一条,不得华辞文过,藏重出轻。若首而不尽,考官不解。……某奉法违科,以某月某日,卒得疾病苦厄是云云。至今不差,恐不生活,谨操手书录状。·····一旦违负手书,以身口数谢天地水三官,不敢自怨。……伏地拜章,辞达以后,分当万坐,诚渐诚恐,负冰流汗。愿乞典者,案其薄状,下天官、地官、水官一百二十曹,随事原赦⑩。
    章文中提到手书、三官,甚至题目明确称三官手书,此章文是否系正一道的旧章,还是有待研究的问题。但从(赤松子章历》的记载,已可见上章确乎要祭祀三官。道教认为在三元日,天地水三官会下降人间检校功过,所以三元日适宜修斋祈福。三会日与三元日密切相关,而早期正一道重视三会日,三张五斗米道的上章仪礼,就是在道民集中道治的三会日举行。正一道认为在三会日,天地水神灵将会聚道治,分形布影,这时道民首谢所犯罪过,容易获得天神感应,久病困疾医所不能治者,以上章首过的方式就能得到救治。因此三会日被认为是行德施功,消灾散祸的吉日。在(赤松子章历)收录的章文中,所见多有“三会大庆”、“三会吉辰”、“三会吉日”、“三会吉庆”之时上章的言辞。
                              二、早期正一道上章救度与末世理论
     在(赤松子章历}收录的六十六篇章文中,已可见人们生产生活中际遇的各种问题,都可以通过上章获得救济,其中因疾病瘟疫,上章求乞救治,就是较常见的一类。兹举《断瘟毒疫章》为例,章文说:
     具法位。上言云云。即日自列千载,有幸得奉大道,被蒙恩覆,以自营卫。但某百行多违,招延考气,大小疾病,日转有增。诣臣求乞章奏,令瘟气断绝,臣以暗昧,不明鬼气。按天师千二百官章,有下官故气,邪淫鬼贼,周天匝地,妄生灾祸,克害良民。伏闻太上高尊,三天清远,宇宙广大,日月光明,无所不照,行邪之鬼,并皆诛灭。……臣受法之日,约当助国扶命,医治百性,按如科文,诛灭邪伪,扫除逆鬼,皆令灭绝。臣备受治职,谨当伏地拜章,上闻太上无极大道、诸君丈人,鸿恩履护某家,悉与扫荡群精,灭绝恶鬼根本。上官使者,时蒙断省。……为某家拜请天官,乞恩防断疾病,并邻里疾病。请五方天官,收捕五瘟疫扮鬼贼章一通,上诣三天曹云云。
     上章文书的书写仪格,据陶弘景《登真隐诀》卷下说:“先自申陈疾患根源恨嫌,次谢想考罪咎,乃请官救解。”0这篇章文就是这种写作格式。章文先述疾病是鬼气、故气所致,此即(陆先生道门科略》说的:“三五失统,人鬼错乱,六天故气,称官上号,构合百精及五伤之鬼,败军死将,乱军死兵。”,0陆修静所描述的是下古末世的情景,而拯救末世的良方是道教的上章救济。道教宣称下官故气,会假托形影,导从鬼兵,驱逼先亡伤注之鬼,前来家「1迫胁生人,拘录生人魂魄,致人生患疾病。对于那些身患疾病之人,如果不胜汤药针灸,五斗米道采用的救治方法,是上章自首生年以来所犯罪过,同时服饮符水,经过如此悔服罪的过程,罪过可以获得神灵的原赦,疾病自然可望痊愈,这种方法称为章符救疗。刘宋道经《三天内解经》卷上说:
     疾病者,但令从年七岁有识以来,首谢所犯罪过,立诸诡仪,章符救疗。久病困疾医所不能治者,归首则差。
     汉代民间有着浓郁的鬼魂观念,人们认为社会上流行的瘟疫疾病,都是鬼魂祸祟所致。对于鬼魂的祸害,(女青鬼律》有生动的描述:
     天地初生,元气施行,万神布气,无有丑逆袄邪不正之鬼。男孝女贞,君礼臣忠,六合如一,无有患害。自后天皇元年以来,转生百巧,不信大道,五方逆杀疫气渐兴。虎狼万兽,受气长大;百虫蛇魅,与日滋甚。天有六十日,日有一神,神直一日,日有千鬼飞行,不可禁止。大道不禁,天师不软,放纵天下。凶凶相逐,唯任杀中民,死者千亿。
     因此太上大道不忍见鬼魅横行,软天师张道陵役使鬼神之术。道教的上章之法,就是向天神祷告,请天神官将治病。祈请救治的官将及吏兵人数,是道家三羔应事所感化,而非天地生人,正一道治病驱邪,常有请官将百羔二十人治之的口诀。这就是所谓“精诚发因物致感,所以羔而成吏兵也。”,⑩道家的三羔,即指天师道的玄、元、始三羔,(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大道家令戒》对此有如下叙述:
     自天地以下,皆道所生杀也。道授以微气,其色有三,玄、元、始气是也。玄青为天,始黄为地,元白为道也。三气之中,制上下为万物父母,故为至尊至神。自天地以下,无不受此气而生者也。诸长久之物,皆能守道含气,有精神乃能呼吸阴阳。道生天,天生地,地生人,皆三气而生⑩。
     道教认为在汉安元年(142),张陵受命创立的正一盟威之教,曾分布玄、元、始三气以用于治民,而此道气的分布者就是太上老君。刘宋道经《三天内解经>卷上说:老君布散玄、元、始羔,清浊不分,混沌状如鸡子中黄,因而分散。玄羔清淳,上升为天;始气浓浊,凝下为地;元气轻微,通流为水⑩。
     太老君授予张陵的“道”,也就是虚无自然中变化生成的“羔”,在上章仪式中祈请的神灵,本质上是道家的三羔化生而成。这是章文请祷的固定格式,这种神灵信仰的理论基础就是道教的宇宙生成论。这也是上章救济可以成立的理论依据,因为既然道羔主生杀,主治生民,为疾病所困厄的民众,也就会奉祀大道,相信天官神力,可以防断疾病瘟疫,拯救生民性命。
     正因为人们相信六天故羔的存在,因而招致疾病瘟疫的流行,而上章作为救济的主要手段,就是依靠道羔,来遏制战胜六天故羔的存在,因而汉代盛行的鬼魂百精,本质上就是六天故羔所形成,《解天罗地网章》就称有九天玄极之气,下游世间,纵横九百九里,所形成的罗网悉带九星精气,“若人年命当之,立见凶损”。
     《断瘟毒疫章》中说:“致今末世,愚民逢祸,致死不可称计。”这是早期道教宣称的末世理论。张陵人蜀传道的动机,是基于他“济世度人”的宗教家的情怀,也是出于他对东汉天下将乱的冷静判断,因而时刻萦绕在他心中的是末世将至的忧患意识,此思想不能不反映在他救济人物的章文中。可以看出三张五斗米道时期,传道中曾热切地传布末世论的信息,以奉劝世人信道,祈求在末世中获得拯救。《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大道家令戒》就直陈东汉为末世:
     昔汉嗣末世,豪杰纵横,强弱相陵,人民诡黯,男女轻淫。政不能济,家不相禁,抄盗城市,怨枉小人。更相仆役,蚕食万民,民怨思乱,逆气干天。故令五星失度,慧李上扫,火星失辅,强臣分争,群奸相将,百有余年⑧。
     这位天师道师描述了东汉后期末世降临的情景,那是一副天下大乱,道德凌迟的可悲情形,从中可以看出人伦的失序,社会的失序。宣扬末世将至的理论,表现出张陵及天师道师的宗教智慧,拯救百姓于末世的方法,就是劝其板依大道,说服世人奉行正道。末世寓指乱世,是与大道的治世相对立的,并非专指东汉末年的世道。《女青鬼律》卷六就托天师之口,描绘出另一幅末世的情景:
     自项年以来,阴阳不调,水旱不适,灾变屡见者,皆由人事失理,使其然也。人为中才,法地则天,动静以时,通而不争,利而无害,故能神仙。末世废道,急竞为身,不顺天地,伐逆师尊。尊卑不别,上下乖离,善恶不分,贤者隐匿。国无忠臣,亡义违仁,法令不行,更相欺作。致使寇贼充斤,夸辱中华,万民流散,茶毒饥寒,被死者半,十有九伤,岂不痛哉!岂不痛哉⑧!
    这里的末世,是指西晋永嘉之乱后的情景,而这种世道的乱离,在天师道师来看,是由于不遵大道而招致的惩罚。类似末世的宇宙衰变论,在《太上洞渊神咒经》卷一中也一再出现:
     自伏羲以来,至于汉末,人民大乐,多不信道,悉受天羔自然。邪魔不知有道,不知有法,不知有经,直奉自然也,后时有信经者少耳。大晋之世,世欲末时,人民无浮,苗胤生起,统领天下人民。先有多苦,上侥下急,然后转盛。盛在江左,天人合集,道羔兴焉,天运劫近④。
     这里的“世欲末时”,则意指东晋末为末世。这部道经提出的神魔观,认为诸般疫鬼是由败军死将所变成,经文中透露出对刀兵疫疾的恐惧,而免除末世劫难的选择,仍然只有归依道法,信道上章才可望获得救度。五斗米道的末世理论,将末世社会的疾病瘟疫,人间的各种灾殃,都解说为上天的严厉惩罚。按照这种天人感应的因果关系,百姓逢祸致死的恶果,是人伦失序导致天地阴阳的失序,而其根本原因却在于不能奉行正道。道教认为末世民风浇薄,拯济末世之民尤显重要,而上章悔罪请祷的功德,被认为是拔度罪厄的有效手段。
     章文中说到五方五色,请五方天官收捕五瘟疫病鬼,旨在以道气来战胜摄伏鬼气。五方瘟疫的产生,最根本是三五失统,五方逆杀兴起的疫气。按道教五方之气的观念,上三五为天,中三五为人,下三五为地。天有五行,地有五气,人有五常,天不失五行则日月精明,地不失五气则万物滋生,人不失五常则能生长。所以后来道教神灵有五老上帝,专门镇守五方,行道立教,和宁群品。
                                 三、正一章文中所见的种民及度脱思想
     正一章文中频繁出现种民的言辞,期盼天下人成为道教的种民,这是三张五斗米道济世度人的重要思想。《除泰山死籍章》说:
     臣素以胎生,宿缘幸会,得属上帝十二司命君。伏按科法,三会吉日,落泰山死籍,削去有契……。唯臣及生缘家口,内外男女,上下尊卑等身,年命延长,永为种民。臣千罪万过,乞丐原赦。
     自三张五斗米道开始,道经中称获得救度的人为种民,他们是蜀中二十四治的道民,又是在末世中获得济度的人,与一般凡俗的“肉人”不同。《三月一时言功章)称:“使肉人等改恶为善,舍逆为顺,去故就新,废伪成真。”,⑧肉人是尚未信道的世俗之人,而信道者是
    太上老君的“上选种民”。在(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卷中,称之为“圣君种民”,他们可以免除灾难,得见太平,生命的最后归宿是白日升天,上朝玄都金胭。
     种民作为得道者的特殊称呼,东汉时期就已产生。《太平经钞》甲部卷一说:“善人为种民”;“君圣师明,教化不死,积炼成圣,故号种民。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道经中常常出现种民一词,以泛指道教理想中的得道之人。(登真隐诀)卷下说汉中人治朝静法,乞求“长存久视,延年益寿,得为种民。”@《太上洞渊神咒经》卷一说魔王鬼兵“贼害种民”⑧。种民是从奉道者中拣选的信道虔诚的人,《老君音诵诫经》说:“其有祭酒道民,奉法有功,然后于中方有当简择种民。”,。(太上洞神三皇仪)的章文称:“衔命宣真,采择种民,而以暗钝,施化无方,未有善效。”,①这里所谓的采择种民,就是发展信道的教民。张陵之所以人蜀传道,是因为巴蜀民风淳朴,容易推行大道的教化,而且张陵确乎致力于发展教团,并以太上老君名义简选种民。《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阳平治》就以天师的口吻说:“吾从太上老君,周行八极,按行民间,选索种民,了不可得,百姓汝曹,无有应人种者也。”。其实,得以人选种民的条件并不苛刻,只要信道无二心,“便可为善得种民矣”,@。在上章科仪中,奉道者向神灵述说服罪之意,经由天、地、水三官考召,只要此人奉修斋直,不犯道教科律,三官就可以除罪,“书名玉历,记为种民”①。而道教认为有罪之人,其死名会记录在黑簿之中,人生年命全有星宿管系,如果人做了恶事,就会被记名于黑簿,书名黑簿的人常常精神恍惚,梦寐不安。正一道的章文在服罪之后,多有请求天官削死上生,改死名为生名的言辞。在(久病大厄金紫代形章)中,就反复为病者祈求:“贸名易形,更上生籍玉历之中”;“削死上生,移名玉历生录之中”,⑧。(为先亡言功章》说:“注上生名,玉历青篇之中,存亡咸泰,永为种民。”,①(解五墓章》祈请司命、司录神:“排天门,却死籍,移名青录长生之簿,永为后世种民。”①这与上例章文中“记名玉历”,“永为种民”的思想完全一致。章文中所谓的玉历,是道教的青录长生之簿,书名玉历者将永为后世种民。不仅正一章文中宣扬种民说,得道为种民的宣教也常见于其他道经,《上清黄书过度仪》就有如此祈愿:“撤除死籍,著名长生玉历;过度九厄,得为后世种民。”
     种民作为理想化的人格,寓寄了道教的社会政治理想,道教的种民是获得度脱的人,是道教理想中的真人孕。(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大道家令戒》说:“民户见世知变,便能改心为善,行仁义则善矣。可见太平,度脱厄难之中,为后世种民。虽有兵病水害之宋,临危无咎,故曰道也。”①天师道奉劝人们行善信道为种民,可见种民也就是得道的人。(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卷下说“书名玉历,长为真人”,④,就透露出种民即是真人的信息。章文向神灵服罪,乞求天官原赦千罪万过,是上章陈述的主要内容。从道教章文反映的思想看来,人间的疾病及各种灾祸的产生,都被视为人所犯罪过的积累。在上章文书中奉道者自陈的罪过有:“七祖父母前亡后化,一切宿罪重过”@;“前世今身,所犯莫大之罪”。;“宿世今生,千罪万过”。。道教认为先祖生时积下的罪过,会招延殃衅,引起家墓之中的诉讼,致使亡人魂魄震动,恐怖不安,以致殃祸返害生人。所谓鬼气、故气对生人的危害,是通过家讼的方式,使生人身患疾病。(大家讼章》的序文就说:“夫人家事破落,名宦不泰;死厄疾病,痛苦连年;生业不兴,子孙凌替。皆云上世考讼,亡灵不安,殃及生人子孙,致之如然。”。因此,道教有家讼章、谢五墓章等进行攘解。而生人所犯罪过,主要在三会日向神灵上章忏悔。《三会言功章》更详述所犯罪过:
     伏以人粗法细,违犯巨多,晨夕乖于焚修,晦朔闭于朝礼。三元三会,或失焚修.;八节庚申,皆违、酸阅。身或秽触,冲突灵官,口是心非,违科越禁。或思存散乱,妄想俱生;或喜怒无时,酒食失度。如上之罪,无量无边,日往月来,无由洗涤.。
     道教的上章,是旨在解罪的仪式。上章祈求神灵释放遭受考负的魂魄,削去罪目,解除刑名,迁升福堂,反胎化生,还于善门。因为道教认为人生时犯下罪过,死后会被受重滴,魂魄遭受考对,被三官拘执罚作徒刑苦役。因此,道教造构出司过神,解过神,司过君,解过君,专门职司记录、解除人们的罪过。《赤松子中诫经》说:
     罪有可解者,有不可解者。世人偶行非道,心能悔过,是可解也。若闻不信,知过不改,为恶转多,心毒炽盛,不可解也。
     五斗米道向天、地、水三官服罪的文书,就是因所犯罪结,上触天禁,下犯地忌,中人鬼,而通过上章谢罪,对章首过,就可望度脱重罪。度脱是正一章文宣扬的宗教理念,在章
    文中道民相信神灵之力,可以度脱年命,度脱厄难。度脱是上章消灾解厄功能的体现,是正一道拯济的终极目的。度脱形象化为过度各种灾厄,(久病大厄金紫代形章)说:“过度疾病死丧之厄,岁月日时之厄,天地之厄,牢狱之厄,兵贼之厄,四时五行,金木水火土之厄,千凶万厄,尽乞度脱。”,@度脱又分对生者、死者不同的拯济方式:对生者是长生度世,得道成仙;对死者是拔度魂神,开度幽魂,使亡人魂魄迁达,上升天堂。度脱是使有罪者衰中得度,从上章的功能看来,度脱是从罪过灾厄中彻底解脱,使奉道者的灵魂获得拯救与再生。《三五杂篆言功章》说:“过度三灾九厄,凶世恶年,万姓归仰,睹见太平,奉迎圣君,永为种民。
     正一道上章的度脱思想,开启了道教斋酿科仪济度思想的先河。“济度”一词在章文中已经出现,《都都章)称“太上有济度亡人之法”。;(开通道路章》说“太上大道有解拔之科,济度亡魂之法”。;(上清言功章)称大道可以“济度天人”,。;(三五言功章》称大道可以“济度一切”,。。济度就是济生度死,普济天下生民。济度对于生者来说,是使其学道栖神,心开意悟,晓知未来,长生久视,得见太平。道教的济度亡人之法,是祀神以行开度,使七祖父母去离苦恼,上登天堂,衣食自然,天下太平。在正一道看来,种民是获得拯救的人,他们因行善积德而度越灾厄,因此获得果报,最终获得济度。此济度思想影响甚为深远,后世道教斋酿的济度,亦是上章所言济生度死之意。唐代道经(太上洞玄灵宝业报因缘经》说:
     极道者,为发心学道,从初至终,念念持斋,心心不退。……济度者,谓回念至道,翘想玄真,愿福降无穷,灾消未兆。极道要求忘心、灭心,济度要求虔心、舍财。道教斋酿科仪的目的就是济度,斋酿的主要功用是请福祈恩,消灾谢过。对于生者来说,得道就是济度,得道者度脱了俗世的罪苦,摒弃了往日的恶行,奉道虔诚无二心,其灵魂也就获得了济度。而对于死者来说,济度是赦除其宿想,免受地狱囚执的苦楚,使灵魂降附道气,得以上升天堂。
     早期正一道的上章仪礼,在斋酿科仪中属于酸法一类,道经有“灵宝立斋而正一有酿”之说,灵宝斋法与正一酸仪,被视为斋酿科仪的两大系统。正一道以蘸法著称,其上章亦被称为章酷。《赤松子章历》卷一载:“科云:有寒栖贫乏之人,求请章酪,师为代出法信。”由于上章广泛的救济功能,很快在江南道教中传播,灵宝派,上清派也都通行上章,陶弘景《登真隐诀》,仍将上章作为解除罪过,度脱灾难的主要救济手段。南宋时期举行黄篆大斋,要进上拜天官济度的章文,呈上的五通章文是(启告玄弯解秽章)、(鄂都赦罪章》、《开通道路章》、《炼度沐浴章》、《升度亡灵章》,上章成为黄篆大斋中行用的科格。南宋龙虎山道士留用光还传授正一飞章渴帝仪,此上章成为黄篆大斋的仪式之一。
     综上所述,可对早期正一道上章得出如下认识:三张五斗米道著名的三官手书,就是早期正一道常行的上章仪式;道教斋醛科仪的思想渊源,始于正一章文的济度思想。早期正一道上章处于斋酿科仪的发生阶段,上章的科仪格式及其演变,还有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有待于道教学者作深人研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