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亲近自然之道———寻访杭州抱朴道院记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道学网 古力子 参加讨论

      杭州西湖北岸的北山路,不仅排列着岳庙、秋水山庄、孤云草舍、静逸别墅等一大群建筑风格各异的组合,其沿线还沉淀着无数优雅的传说和经典的故事,堪称杭州最具历史文化内涵之地。
    山依湖而立,湖以山为伴,路却是传神造形的纽带。清翠的林荫大道,再也藏不住寂静的向往,川流不息的人流车流,与脚下的流水交响而歌。这人头攒动里流动着男女老少的笑靥,停歇下来便汇聚成一张张以北山为证的全家福。那讲着天南地北言语的中外友人,徜徉在这清波荡漾的镜花水月里,品味着西湖的少女般的神韵。
    放眼望去,那白堤苏堤,更在挥手示意着,驻足还似乎能聆听到那才子佳人的千古缠绵的呢喃耳语。面对满目流金,真是不忍背身而去,但时光不让兼得,还是坚定地掉头朝向那高大青郁的山里吧,矢志不渝寻找道的踪迹。
    沿路标识牌上,都是诸多景点的导向。哦,终于看到了,在这风雨飘忽间的指向牌中出现了抱朴道院的名字。于是忍不住又看了几眼那湖边垂钓的中年男子,刚才问了半天:“抱朴道院,道教的……”他却陌生地望着我,一个劲地摇着头,嘴里还嘀咕着:“我在这里好多年了,没听说过。”又问旁边的一位大爷,答案与表情一个样呢,“不知道”。也许是道观太神秘,或是道士们太低调,或是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道教吧
    沿葛岭路,闪过几道景点,有古屋官宅,也有佛教寺庙。但它们没能让我停下追寻的脚步,径直寻觅道院而去。突然间一道黄色的门楼一下曳过了我的目光。“抱朴道院”几个行书大字分列两边山墙上,并配印着醒目的太极八卦图案,一种古朴庄严的氛围一下子笼罩着自己的思绪。
    到了!走进去却是一道门牌而已,沿小路蜿蜒而上,一眼仍望不到头。
    道路两旁的树木高大沉寂,滴着硕大的雨水,更是增加了几分神秘的感觉。
    青石铺就的台阶,内镶鹅卵石,似乎在提示着这自然的悟性应从脚底开篇。
    哗啦啦的流水声在这繁华的都市里,流出的是一道分外清纯的气息,人的七情六欲也似被滤过般的清纯,一串串新鲜的空气,浸入心脾,轻松愉悦的感觉顿时油然而生。
    不禁弯腰去掬一捧山涧流水,真是清凉极了,仿佛回到了童年时在溪涧间嬉戏的时光。
    那台阶也布满了溪水,如临一幅幅慢慢流淌出来的瀑布。我在这里如痴如醉地专场欣赏着,还需去什么高山雅岭?这迷人清悦之地是多好的景致啊!
    双足踏着水帘,行进间,抬头只见一道门阁出现在途中。
    又入佳境!哦,莫非真是闯入了神仙之地?已被清洗一遍的心情,还在回味湿漉漉的情调,接踵而来又会有什么“道示”?
    果然,穿过此门仍是青麻石铺垫的石阶,缓缓而上,脚下已十分的清净了,没有一丝的泥尘。
    而放眼望去仍不见道院的踪迹,真可谓是曲径通幽啊,难怪那路人不识道院。
    又上了九九八十一级台阶,只见上面又一巨石临道而立,左右各有路径。左路渐渐窄小下去,而往右却仍然是拾级而上,曲折迂回。向右一定没错,心有灵犀似的,坚定不移地选择。
    雨水仍无停歇的迹象,我见到上上下下的游人,他们或成双结对,或扶老携幼。我有些好奇地打量着他们,只见他们的面部表情都轻松坦然,不见雨中登山疲惫的影子。那孩童仍在石阶路上蹦蹦跳跳的,充满了童趣。
    拐过一道一百八十度的大弯,一座大亭出现在前面。有年近古稀的老人在那里静静地歇息,还有位中年男子在石条上闭目打坐,视四周无人一般地专心致志,也许是在练习道家内功吧。
    此间已能望见被葱郁的林木所掩蔽着的道院一角了,但仍需继续沿九九八十一级石阶缓缓而上。真是无诚难到此亭处,有心方得道钟应。
    虽是雨天清凉,绿荫映静,但因多日未有登高坡的练习,所以汗水便与雨水混成一团。不过权当检测体力与意志了,足不停步继续前行。心境却是越发地指望收获更多的感受。
    哇!一伙青年男女发出惊叹声,打破了这绿荫丛林中的寂静。我加紧步伐,走过去一看,真是值得一叹呀,一洼山泉悠然地打量着每张亲近的脸孔,似乎在告诉众生们,任其自然吧!无量圣道!
    已历尽无数朝来朝去的沧桑变幻,也见识了潮起潮落的兴衰成败,它的额头分明写着“淡定”两字,这或许就是“道”之思想的墨迹印痕吧。泰然处世,荣辱不惊。道法自然啊,真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真谛之所在。
    一伙年轻大学生的脸庞映在山色泉水之中,天之骄子们的惊骇,道出的是人内心对自然顶礼膜拜的情结,应该顺而理之,因为这里蕴涵着智慧最高的境界,他们若能悟出其中几分道理,将收获到课堂难得一现的真知灼见。
    登山拾阶的几分累喘已全然消失,一股清心欲爽的感觉填满身心。再沿山势石阶而转向左上方,迎面流丹千古石刻大字涌入眼帘,青丝古苔里鲜红的色彩,顿时将人引入了内丹祖师葛洪的世界。葛洪为晋人,出身江南豪族,历经战乱,便栖息山林,炼丹养性。最后他选择了杭州,选择了这座山,并在此山西面结庐,取名抱朴,山因此得名为葛岭。
    只是因字据引,这葛岭与葛洪到底有多少关系,这丹字与内丹道派有何关联,并无引经据典的考证,只倍感着历史典故的厚重之实。
    总之心中的想象像张开了双翅似的,想探究其缘故,也许这便是要急于拜会道长的缘由吧。
    想到此处,越发有了尽早见到道长的求教之心,脚步更快了起来。石道开始变得窄小起来,只能容一人正身穿行。这道院的门典雅而质朴,门前并无开阔之地,但依山傍势,煞是自然。
    进得院门,感觉十分自然质朴,无一丝做作装秀的印迹,却更真实地体现出道家的本质风范来,显得更为庄重神圣。
    在这里礼见了殿前值守道长,询问起道学之究竟,王道长除给我细细讲解道教之理外,还请我留下联系方式。她十分推崇地介绍起外出云游的高道长:“我师父入道几十年,修养很深,道学渊博,并乐于广交四海友人。能否见面,那得看你的道缘了……”
    心想与道相识,与道长会面均离不开一个缘字,这是自然而然之事,但着实玄妙无穷。心态决定看法,而老子的 《道德经》 能让人常在彷徨之际心性豁然贯通。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成为了时代的主旋律,人的观念思维而至修行均围绕着它的节律,这种旋转之中,许多工作里本性的东西,许多自然的属性,以至许多优良的伦理道德都被边缘化了,于是出现了许许多多违反自然、违反人性的事件。自然生态受到严重破坏,许多与人类共同生存着的生命物种灭绝了,一些清悠宽阔的湖泊不见了;更有人本身由于信仰与理想的缺失而变得焦躁不安,各种恶性事件层出不穷。
    而道家的精神不正是医治这世俗疑难杂症的良方么?清代魏源有云:“盖老子之书,上之可以明道,中之可以治身,推之可以治人,其言常通于是三者。” 《老子》 的智慧包含了三个层面,或说三个方面:一是通向哲学智慧之域,即是“明道”;二是通向修身养性之路,即是“治身”;三是通向事业成功之途,即是“治人”,当然也包含“治业”。传播道家文化,实质上就是在医治当代社会心理疾病。
    在王道姑的引导下我参观了道院内的多处建筑,如红梅阁、太极阁、救苦殿、元辰殿等。各处殿堂各有讲究,只是行色匆匆,来不及领略各处的奥妙内涵。
    这里的建筑可谓别具一格。黄色的院墙依山蜿蜒,呈黄龙飞翔之态,那青色瓦片,恰似片片鳞甲,气势恢弘。依山的蓄势,更突显了山魂地灵结合舒展的风格。浇铸进建筑里的是道家的理念,融汇的是道教精神。保持了这分亲近自然典雅古朴的神韵,更无刻意去张扬夸浮的笔画。看着看着便想到这与道家的不争不显不露的无为精神是多么的吻合呀!
    雨虽是不紧不慢地飘洒着,时光却过得很快。已然到了午间时分了。虽没有真的很留恋这青翠碧绿、空气爽朗之地,也只得先行离去,下次再来了。
    转眼两周便在期待之中过去了,逢巧仍是一个雨水天气,再次前往宝石山拜访高道长。
    此次我依然按原路拾级而上,只是目标明确,步子便更坚定了许多。可面对那美不胜收的景色,仍是依恋难舍,故而行走速度仍然缓慢。
    这次雨天,也是人流车流蜂如也。也许周末增添了人们休闲西湖边、徜徉细雨里的兴致,更有上班族能趁难得的休息日来这里舒缓工作的紧张与倦意。
    跨入院门,有道士识我来意,便抱拳道:“有缘,有缘,高道长正在了。”哦,我便在一道姑的带领下,径直上了红梅阁。高道长已在临窗待我了。
    面前是位面目清秀、神采奕奕、目光清澈、身着白色对襟唐装的长者,尽显出仙风道骨来……
    “你好!请坐,听说你了,我在等你。”
    一阵寒暄之后,我便端坐在高道长的左面。见道长如此和蔼,我也抛却了几分忐忑,主动地先作了番自我介绍,并说明了拜访是为学习道教知识的意图。
    看我坦率,并有兴致学道,高道长便向我介绍起他的从道历程:“六岁出家,已入道七十年了……”76 岁,真是看不出来,其养生之道真精湛。历经磨难,能够坚守宗教信仰确实不容易。看得出对于今天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保护与政策支持,道长是充满了感激之情的。
    谈话间高道长也透露出对道教发展前景的深深忧虑,对现如今道教中人才短缺与道教徒学识难以跟上时代步伐犹为不安。
    高道长表示,他会在有生之年,多做有利道教发展的事,今年秋季将会举办大型的道教文化活动,现正在为之操劳奔波。他的心愿是让道教文化发扬光大,惠及大众。
    不知不觉中,一下午就过去了。来找道长的人接二连三。早在文革期间,他为了生存,便拿到了行医执照,所以在道教里所研学的医道也就有了用武之地。
    见道长如此忙碌,我便起身告辞,道长有些歉意地说道:“现在我得抓紧时间,多做些工作啊。”“理解,理解”,我连声回应。“有空再来”,道长叫住我,送了我一本线装影印本 《老子道德经》,并写下“道在圣传修在己,德由人鉴贵由天”的励志赠言,落款为:高信一。
    啊,至此我才知道原来接待我的便是大名鼎鼎的浙江省道教协会的代会长。难怪他道学渊博,谈吐非凡,真是有幸有缘,不虚此行。
    在一些留恋不舍或是回味沉思中我缓缓离去。再次打量山腰四角方亭石柱上镌刻的楹联:“江痕斜界东西浙,山色都收里外湖”;“明月倒涵渔港棹,晓霜背听凤林钟”。这山、这湖、这景、这思、这道、这院,尽浸渍在其中了。
    再回首只见苍影碧波,尽掩屋檐人迹于雾霭里。树枝摇曳,天光闪烁,如诗如画,如梦如幻,如入陶翁导游的人间仙境,难以折返。站在这道家仙境与现实社会之间,一道关于道家文化与当代社会的主题紧紧萦绕着自己,或许要花些精力与时间去学习、探讨和思考,才能做出些有益道家文化与惠及社会的功德来。
    最后还是以道院的一副楹联来作为停歇之尾吧:晓月初升,荡开山色湖光,试登绝顶;仙人何处,剩有石台丹井,道展世缘。
    作者:古力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