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与中国茶文化渊源颇深。尤其是道教繁荣发展的唐代,当时的文人士大夫甚至僧人也多受道教思想影响,而唐代也是中国茶文化与诗歌发展的光辉时期。所以,道教、茶、诗歌三者的有机结合在唐代诗人、茶人群体身上有诸多表现,比如李白、温庭筠、李商隐、皎然、卢仝等人。 作为唐代著名诗僧、茶僧的皎然,虽属禅门中人,也深受道教思想文化的熏染和浸润,在其表达茶文化思想的主要方式———茶诗中体现了丰富而深刻的道教文化。以往学界对道教文化与茶诗关系研究得不充分,尤其是对如皎然一样非道教中人的茶诗,缺乏重视和深入的研究。本文就尝试说明皎然茶诗与道教文化的渊源关系。 一、道教文化与茶诗的渊源 唐代以前,道教对于饮茶风俗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道士饮茶早于僧人,茶可以说是在道教徒从服食丹药转向服食草木类药物的过程中被发掘出来的。道教修行长生不老之术,而茶不仅能使人不眠,而且能升清降浊、疏通经络,所以道士们多喜饮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许多传说,往往把饮茶与神仙故事结合起来。南朝著名道教思想家、医学家陶弘景就是爱茶懂茶之人,他在《杂录》 中记载:“苦荼轻身换骨,昔丹丘、黄山君服之。”① 及至唐代,由于统治者尊道教教主老子为始祖,扶植道教势力,提高道士地位,道教进入繁荣发展的时期并一度成为国教,一般文人士大夫均深受道教思想影响。唐代的诗人们热衷茶事,将自己的哲学思想、生活理念和审美情趣融入茶事活动,从而将日常生活中的饮茶行为提升到品茗艺术的高度,并将这种丰富的感受通过诗歌表现出来。信奉道教或者受道教思想影响的茶人中写作诗歌时以茶入诗多了起来。有学者认为最早在茶诗中体现浓郁道教文化的诗人是李白。②李白在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 诗中写道:“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朝坐有馀兴,长吟播诸天。”这是李白在应答玉泉寺僧人中孚所赠送的仙人掌茶而作的一首诗,诗中“采服”,是道教的术语,“洪崖”是道教神仙,传说是黄帝之臣伶伦的仙号。诗中用浪漫的想象、优美的文字描绘了玉泉山的环境以及所产形质味兼美的仙人掌茶,并在诗中运用道教典故彰显道家文化,从而使整首诗流露出浓浓的道教气息。另外有诗人施肩吾 《蜀茗词》中的“越碗初盛蜀茗新,薄云轻处搅来匀”,认为茶汤可以与“琼浆”相比美。诗人李商隐的《即目》 诗则生动地描绘了道士用茶伴棋的情景:“小鼎煎茶面曲江,白须道士竹间棋。”③诗人温庭筠的 《西陵道士茶歌》 中则有:“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诗句中描绘了饮茶修道的独特境界,蕴含着深刻的道教文化。 如果说早期的道教徒是先从药理出发认识茶的作用,那么发展到唐代,信奉道教的文士茶人逐渐将饮茶后的神清气爽与道教修炼主张的内省沟通联系起来,茶人从饮茶中得到自身与天地宇宙合为一气的真切感受。饮茶不再只是修炼的辅助手段,而是为了“探虚玄而参造化,清心神而出尘表”。(朱权《茶谱》) 所以,他们在茶诗中强调创造饮茶的美学意境,进而发掘了茗茶艺术中的道教文化和深刻哲理。 二、皎然与道教文化的渊源 皎然是中唐著名的诗僧、茶僧,是唐代茶诗史上的卓越人物。以前的研究者多把皎然的茶诗与禅宗联系起来研究,其实皎然虽入禅门,但作为江南诗人群体的重要代表,他思想驳杂、交游广泛,是儒释道兼收并蓄的人物。从具有自述生平性质的 《皎然集》 卷一 《妙喜寺达公禅斋寄李司直公孙房都曹德裕从事方舟严武康士骋四十二韵》 诗可知,皎然早年广泛涉猎经史诸子、百家诗文,而且也曾干谒王侯、应举求仕。但结果遭到失败,之后他放弃了入世追求,曾隐居山野,后遁入空门。由诗句“中年慕仙术,永愿传其诀”可知,皎然曾受道教修炼方式影响,并且影响深远。这与当时的文化、宗教氛围是完全相符的。皎然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 (720),④其中年之前正是生活在唐玄宗在位期间 (713—755)。唐玄宗是唐代一位尊崇神仙道教的帝王,他继承唐朝尊祖崇道的传统,特别优待礼遇在世道教宗师。由于他的大力扶持,唐代道教的发展在此期间也达到了高潮。⑤所以这一时期一般文人士大夫都或多或少受到道教思想及其修炼方式的影响,像李白那样直接加入道籍的诗人也不少。在皎然的诗集里就可以看到他对道教文化的研究和吸收。《买药歌送杨山人》 中说:“河间姹女直千金,紫阳夫人服不死。吾于此道复何如, 昨朝新得蓬莱书。”在 《步虚词》 中说:“予因览真诀,遂感西城君。玉笙下青冥,人间未曾闻。日华炼精魄,皎皎无垢氛。谓我有仙骨,且令饵氤氲。俯仰愧灵颜,愿随鸾鹄群。俄然动风驭,缥渺归青云。”所以道教文化对皎然有着重要的浸润和影响。 除了早年生平经历,我们还能从皎然后来在茶人群体中的交游情况了解其与道教文化的深厚渊源。安史之乱发生后,皎然回到家乡湖州,从此开始了以吴越为中心的隐居、游历、出家为僧、广泛交游的生活。湖州茶人群体是当时颇有影响的文化精英群体,皎然是其中的重要人物,群体中还有颜真卿、张志和、钱起、陆士修、皇甫曾、袁高、李冶、陆羽、刘禹锡、杜牧等人。与皎然交往密切的颜真卿、张志和、李冶都是深受道教文化思想影响甚至直接就是道教中人。颜真卿,著名的书法家,是湖州茶人群体中的中心人物。大历八年至十二年任湖州刺史,邀请皎然编纂《韵海镜源》,皎然与之过从甚密,与之唱酬的诗歌也最多。颜真卿熟谙佛道文化,并热心道教活动,曾派人重修晋代道士王、郭二真君神坛,亲自撰书 《华盖山王郭二真君坛碑铭》,还曾寻访临川晋代女道士魏华存仙坛遗迹,撰书《魏夫人仙坛碑铭》。张志和,唐代著名道士,道号玄真子,喜交文人雅士,与颜真卿、皎然关系甚好,皎然曾作《奉应颜尚书真卿观玄真子置酒张乐舞破阵画洞庭三山歌》,描写雅集盛况。李冶 (李季兰),唐代著名女道士,被誉为“女中诗豪”,与陆羽、皎然交往密切,也是湖州茶人群体的重要人物。皎然在与这些密友品茶吟诗、交游唱酬的过程中,其个性、思想、修养等方面都会互相碰撞、互相影响,从而使得其茶诗中体现出丰富而深刻的道教思想。 三、皎然茶诗中体现的道教文化 作为唐代茶诗史上的重要人物,皎然是唐代诗僧中写茶诗最多的一位 (25首),而且皎然的茶诗写得有深度、有韵味、富有哲理。 有学者指出,“李白之后,能把道教文化在茶诗中体现出来,并有超越前人之贡献的诗人首先是皎然”。⑥从皎然的两首著名的茶诗就可以看出道教文化在唐代茶诗中的深层发展,其一是 《饮茶歌送郑容》,其二是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饮茶歌送郑容》:“丹丘羽人轻玉食,采茶饮之生羽。名藏仙府世莫知,骨化云宫人不识。云山童子调金铛,楚人茶经虚得名。霜天半夜芳草折,烂漫缃花啜又生。常说此茶袪我疾,道教论坛使人胸中荡忧栗。日上香炉情未毕,乱踏虎溪云,高歌送君出。” 丹丘,即羽人丘,神话传说中仙人居住之地。 《楚辞·远游》 云:“仍羽人与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⑦骨化,是指仙化。诗题中的郑容虽名不见经传,通过整首诗可以看出他应该是一位深谙茶道并信奉道教文化的人士。此诗前四句通过写丹丘饮茶羽化登仙之事,来突出茶的独特功效。在道家以及道教贵生、养生、乐生思想的影响下,中国茶道特别注重茶功,即饮茶的保健养生以及怡情养性的功效,陆羽在《茶经》 中就有很多关于道士爱茶、懂茶并以茶怡情养生的记载。此诗开篇就用道教典故引出茶的独特功效。接下来诗人描绘饮郑容茶的美妙感受,从“烂漫缃花啜又生”、“使人胸中荡忧栗”两句就可以体会到诗人和友人烹茶品茗时怡然自得、醺然陶醉的审美意境。诗的末三句写送友人郑容而引出晋代高僧慧远“虎溪三笑”的故事。相传晋代高僧慧远主持庐山东林寺时,每送客皆未尝过虎溪,诗人陶潜与道士陆修静来访,语道契合,相送不觉过溪,乃相与大笑。这个典故衬托出友人的相知相契。皎然这首诗歌流露出浓浓的道教文化氛围,主要体现了延世养生的道教饮茶功能以及修身养性和返朴归真的道家价值理念。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金牙”,是指金芽,也就是黄芽,既指新采的茶芽,又暗通道教文化,因为道教徒称炼丹时的铅华为“黄芽”,是一种长生的丹药。接着诗人又把精美白瓷中的美味茶汤比喻为道教仙人饮用的玉液琼浆。皎然此诗在中国茶文化史上的最大贡献就是接下来他将品茶过程归纳为三个层次,从“一饮”到“三饮”,最高层次便是“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之前没有人如此细腻地描写品茶过程。这是真正的品茶悟道,达此境界一切愁苦烦恼都烟消云散。皎然在诗中将这一境界概括为“茶道”,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茶道”的概念。皎然此诗可以说是受道教文化的深刻影响,从道教延世养生的茶功入手(“涤昏寐”),说到修身养性 (“清我神”) 和朴归真 (“世人饮酒徒自欺”) 的价值理念,再深入到重玄得道的道教哲学思想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道教哲学探讨的根本问题就是人如何才能超越现实人生和世俗社会的束缚,从而获得精神上的自由放达和任性逍遥。所以,道教学者往往将对精神自由的向往和肉体长生的理想结合起来,追求一种自由无碍的生命状态。这正是皎然此诗体现的真正的审美境界。 综上所述,皎然在唐代虽以诗僧名世,却与道教文化有着深刻的渊源。皎然的茶诗体现了道教文化在唐代茶诗中的深层发展。在他的著名茶诗中体现了延世养生的道教茶功、修身养性和返朴归真的道教价值理念,以及重玄得道的道教哲学思想。当然,皎然是儒释道文化兼收并蓄的人物,他将儒家的礼仪规范、佛家的般若顿悟、道家的贵生重玄思想融入了他的茶诗歌当中,可以说是唐代的典型茶人之一。 注: ① 王玲:《中国茶文化》,九州出版社,2009 年7 月第1 版,第22页。 ②⑥ 温孟孚,关剑平:《道教文化与唐代茶诗》[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7 年第4 期。 ③⑦ 余悦:《中国茶韵》,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年12 月第1 版,第5、18 页。 ④ 贾晋华:《皎然年谱》,厦门大学出版社,1992 年版,第1 页。 ⑤ 王卡:《中国道教基础知识》,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 年7 月第二版,第48—49 页。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 贾静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