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道德经与人生》丨对小国而言 最明智的自处之道是什么?

http://www.newdu.com 2017-12-29 腾讯道学 方崇阳 参加讨论

    文/方崇阳
    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季梁谏随侯
    《左传》中有一则季梁谏随侯的故事。桓公六年(公元前706年),楚武王派兵准备攻伐随国,将部队驻扎在瑕地一带,楚军想用老弱之兵引诱随国的军队前来出战。随国的少师向随侯请战,要追击楚军,随侯准备答应了。
    
    季梁谏随侯(资料图)
    这个时候,随国有一位颇受人尊敬的贤臣叫季梁,他上前劝阻随侯:“现今这个时期,正是上天恩宠楚国的时候,楚国正在发展壮大。眼下楚国派出老弱之兵,前来攻打我国,其实是设的圈套,诱我出兵,请君侯不要着急出兵,以免中了楚国的计策。”
    季梁接着说道:“我听说小国之所以能够抵挡大国,靠的是小国能够坚守道义。我们所说的道义,就是能够忠于民众、爱惜民众,就是能够虔诚信仰于神灵、忠于神灵,就是能够合道而行。作为统治者的君侯,要思考如何有利于民众,这就是忠于民;作为统治者的君侯,用诚实可信的祝词,虔诚地祈祷于神灵,这就是信于神。现在,我们随国的民众饥饿困乏,祭司们伪装诚信祭祀神灵,而君侯您却要张扬您的欲望,与楚军作战,我不知道上天会不会护佑我们?我也不知道民众会不会拥护我们?我也不知道这次战斗我们会不会打赢?”
    随侯还是有些犹豫不决:“我献给神灵的牛、猪、羊,个个都是纯色、壮硕、肥厚的,我献给神灵的五谷都是饱满、丰盛的,该准备的所有祭品都是最好的,神灵怎么不会信任我的虔诚呢?”
    季梁却对随侯说:“‘夫民,神之主也’,有民众的信仰,才有神灵的力量,才能获得神灵的护佑。所有以前的圣王都是先爱护好民众百姓,然后再致力于神灵的献祭。所以当我们祭祀神灵所说的祝词,都是表达民众的心愿。当我们奉献三牲牛、猪、羊时,会说‘博硕肥腯’,这就是告诉神灵,我们民众所养的畜牲都很壮实、肥美,无病无灾;当我们奉献五谷时,会说‘洁粢丰盛’,这就是告诉神灵,我们民众收获的谷物清洁,产量丰盛,风调雨顺,民和年丰;当我们奉献美酒时,会说‘嘉栗旨酒’,这就是告诉神灵,我们民众收获了丰盛的谷物,用以酿造了甘甜的美酒,我们君民上下一体同心,都有美好的品德,而没有违背天地的恩德。”
    
    产量丰盛,风调雨顺(资料图)
    季梁又向随侯说道:“所以,古代的圣王,顺应天道,遵守阴阳变化的规律,三时节令务农耕作,重视修持己身,教化民众,与宗族亲属和睦相处,以此带领大家向神灵虔诚祭祀。于是,君民一心,上下团结,而神灵降福,天帝赐瑞,有所行动也必获成功。而现在我们随国的民众饥困,人心失和,对君侯、神灵也不再信任,即使君侯您独自一族,收获丰厚,以此祭祀神灵,神灵又哪有福报赐予您呢?”
    季梁进一步规劝随侯说道:“君侯您眼下最要紧地不是去追击楚军,而是重振国事,和民一心,与他国结盟如同兄弟,这样,才能免去随国的灾难啊!”随侯听完季梁这番肺腑之言,战战兢兢,如有所悟,不再提出兵抗楚,而改修国政,团结民心,兴办农事。
    楚军知道这件事后,也就罢兵回国,不再敢攻打随国了。
    爱民如子
    《道德经》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如啬。”
    啬是爱惜、爱护的意思。天地万物由道而生,由道而运化,天地万物混然一体,齐同并存。圣王贤君明了真道,所以能爱民如子,敬天如父母,所以对下能忠于民,对上能信于神。我们的内心充满仁爱,以仁爱之心待人,以仁爱之心敬神。以此感受仁爱的力量,以此感受天道运化中最伟大的力量。(编辑:若水)
    方崇阳道长简介:无锡市道协副秘书长,周铁城隍庙住持。江苏无锡人,2008年至2011年于武当山道教学院学习,2011年至2012年于中国道教学院讲经班进修,2010年荣获全国“崂山论道”玄门讲经二等奖。
    (本文由腾讯道学授权发布,文:方崇阳,选编自方崇阳道长著《道德经与人生》,文汇出版社2015年7月出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