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崇阳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无为而治 《庄子》中有一个市南子以无为治国的方法劝慰鲁候的故事。有一天,市南宜僚来拜见鲁候,看见鲁候面带愁容,怏怏不乐的样子,就问鲁候:“君王面带愁容,是有什么烦恼让您揪心吗?能不能告诉我?”鲁候哀叹道:“我学习先王留下治理国家的道理,研修以前君主平定天下的本事。我尊重贤人,礼拜鬼神,亲历亲为,没有丝毫懈怠。但是,就是这样一丝不苟地去做这些事,还是会遇上很多治国的烦恼,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幸福,所以为此忧愁和困惑。” 孔子问礼于老子(资料图) 市南子听了之后,笑笑说道:“君王啊!您用的这些方法想要免除治国的烦恼,看来是不太容易啊!你看那敏捷的花豹、机警的狐狸,栖息于丛林之中,潜藏在岩穴之下,如此安静;他们晚上行动,白天潜藏,如此警戒;他们在山林中搜寻猎物,获得食物,如此沉稳;即使这样,还是免除不了被猎人设下的罗网机关所抓获,这又是什么样的灾祸导致的呢?是因为他们身上美丽柔软的皮毛害了他们。现在,鲁国对于您来说,不也是像这虎豹的皮毛,害的君王您不免烦恼忧愁吗?我愿请君王能够放下这外在的‘皮毛’,清心寡欲,淡然自得,无为治国,好似游荡于旷无人烟的野外,自在逍遥。” 市南子接着说道:“在遥远的南越有个地方,名为‘建德之国’。他们那里的百姓淳朴而憨厚,不懂机巧之事,族群间公平无私,没有争斗。每天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将所得的收获都自觉地放在公用的仓库,以供国中所有人享用。他们给予对方东西,从来不会想着要拿回来。他们不懂礼仪,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他们生活而快乐,他们死亡而自然。如果君王能够不再用世俗的方法治理天下,而能够用无为之道治理鲁国,那么有一天,也能够像‘建德之国’那样,让所有的百姓生活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与大道融合而逍遥快乐!这也不正是您想要摆脱治理国家的烦恼吗?也不正是您希望所有百姓安居乐业的梦想吗?” 依道而行 鲁候感叹道:“您说的真是不错,不过这就像没有舟车,你要让我到很遥远的地方;没有粮食,你要我在那里生活;没有民众,你要让我去管理国家。你要让我放下国家事务,这也是做不到的啊!” 市南子又笑了笑,说道:“我来的时候,要坐船渡过河。我们的船刚刚启动,旁边有条空船,因为大浪推动撞了过来,虽然撞了船,但我们没有发怒,心安理得。我们的船开到一半,远处又有一条船,朝我们的船要撞过来。这次船上有个人,我们朝他大喊了一声,他没有听见。我们又朝他大喊了两声,他还是没有听见。于是,我们朝他大喊第三声的时候,就发火了,并且粗言恶语也喊了出来,虽然这次我们没有撞船,但是大家都大火大怒。同样是撞船,两次的经历却使得我们的恐惧、紧张、怒气完全不一样,这又是为什么呢?” 市南子长长地舒了口气:“如果我们能够虚空我们的心灵,将这世间的万般事态,如同虚空的船只来撞,无所挂碍,那么,又有什么事情能够给我们带来真正的祸害?又有什么事能让我们心绪不平,产生烦恼?”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资料图) 《道德经》第37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大道以永恒不变地方式无为自化,万事万物在这运化的过程中不断演变,呈现出千姿百态,万法万宗。无论上至候王将相,下至百姓庶民,如果真正能够亲近大道,掌握自然无为的方法,顺应事物的演化过程,不干扰,不控制,不强求,那么顺和方便的万物统一关系则自然成就。 我们能够决定我们的命运,还是能够决定他人的命运?我们是无所不能的神,还是至高至上的道?我们能够管控所有我们想管控的万有,亦或只是膨胀的自我,催化了我们“无所不能”、“高高在上”的心魔?依道而行,尊重万事万物自然发生和演变,不干涉,不控制,不强求,让万事万物符合其本性的方式,完成他们在这个世界上的精彩和美丽,统一与和谐。(编辑:孟淅) 方崇阳道长简介: 无锡市道协副秘书长,周铁城隍庙住持。江苏无锡人,2008年至2011年于武当山道教学院学习,2011年至2012年于中国道教学院讲经班进修,2010年荣获全国“崂山论道”玄门讲经二等奖。 (本文由腾讯道学授权发布,文/方崇阳,选编自方崇阳道长著《道德经与人生》,文汇出版社2015年7月出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