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坑蒙拐骗自古没有好下场:看赵匡胤如何处理假冒道士

http://www.newdu.com 2017-12-29 腾讯道学 清虚道人 参加讨论

    文/清虚道人
    社会乱象
    如今社会上存有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走在马路上总是会遇到一些自称僧道的人凑上前来化缘看相。这些人究竟是真是假,往往很难分辨,也无法用更为强硬的手段去制裁。而在古代,官方对假道士的惩罚会非常严厉。自道教周行天下,历经汉唐阐发,百姓之中的信道者逐日增多,一方面说明道教信仰开始广泛流传,另一方面却又给一些别有用心之徒制造了可乘之机。
    
    现在社会上一些给人算命看相的人,真假难辨(资料图:图源网络)
    古时有“寄褐”一词,是指住在宫观、穿道士的衣服却并不信奉道教的人,也就是现在所谓的“假道士”。宋王栐著《燕翼诒谋录》卷二中有云:“黄冠之教,始于汉张陵,故皆有妻孥,虽居宫观,而嫁娶生子与俗人不异。奉其教而诵经,则曰道士;不奉其教不诵经,惟假其冠服,则曰寄褐。” 当时,道士与世俗之人并无太大差别,只要奉其教而诵经就算是道士了。他们虽然居住在道观之中,但却与出家的僧人不一样,是可以结婚生子、有家庭的。但更为严重的情况是,很多居住在道观的人只是穿戴着道士的服装、冠帽而已,根本不是修道之人,却一样享受着国家给予道士的特殊待遇。
    崇道之风原来与皇帝的喜好有关
    出现这一现象,和宋太祖的崇道之风不无关系。宋太祖赵匡胤在未做皇帝前,就与道士有所交往,并且最终依借于华山道士陈抟的帮忙而为自己的执政争取到更多群众基础,所以宋太祖对道士有很深的感情。他称帝后,曾多次召见道士进京面圣,还曾亲自登门请教“治世养生之术”。在皇帝的带领下,全国上下掀起一股崇道风。
    
    在宋太祖的带领下,全国上下掀起一股崇道风(资料图:图源网络)
    但在当时,想要成为一个道士并不容易。宋太祖曾召集京师所有道士,对他们进行学业考核,凡是品学不良之人都要被斥退出道门。宋太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道士的整体素养。但一些不学无术之人,为了得到朝廷对道教的优厚待遇,住宫观、着道装却并不诵经礼拜,一时间假道士之气风行。《燕翼诒谋录》中还提到:“(寄褐)皆游惰无所业者,亦凶岁无所食,假寄褐之名.挈家以入者,大抵主首之亲故也。”宋太祖对这一“寄褐”现象深恶痛绝,对寄褐之人群也采取了非常果断的打击政策,甚至还追溯断绝寄褐产生的根源。
    宋太祖为肃道风曾法令严格
    宋太祖明确下文规定,凡是道士不准“蓄养妻奴”。如果有的道士已经有了妻妾家室,那么就要从宫观中遣出到外面居住。这一政策,开始对原先天师道亦有家室的现象进行改变,并成为后世全真道出家修道的先驱。为了避免真假道士难辨的情况出现,还曾规定宫观中不许有妇女居住。到宋真宗时期,更规定宫观中连道士的亲人也不能留下住宿。如果有违抗命令者,一律严惩。
    
    出家僧道需要由国家颁发度牒的制度,也正是从宋兴起的(资料图:图源网络)
    如果有人愿意出家修道,需要其本师和本观的知事联名上报给当地主管宗教事务的部门长官,并需要获取国家统一发行的准度牒文。宋太祖明确下诏规定“不许私度”道士,否则将要按律法治罪。出家僧道之人需要由国家颁发度牒的制度,也正是从这时候兴起的。
    宋朝对僧、道的管理非常严,出家人必须要到官府购买度谍,才可以被官方承认。但当时度牒的价格很贵,最贵者可以卖出高达七八百文钱的价格,这可不是一般老百姓可以承受得起的数目。度谍价贵,由此也就严格限制了僧、道人数的发展,并使统治者对教内的人员情况有了更清楚的掌握。
    对于道观来讲,当肃清了诸多闲杂人等,此处才可能成为真正清净之地,有效避免了宗教沦为世人贪敛财物的场所。从某一个侧面上来说,这也正是真心想要出家修行的人期望得到的最好结果。(编辑:妙眼)
    
    (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清虚道人,腾讯道学专栏作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