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丹道养生 >

张三丰论“道”与“身”(三):修道修身(2)

http://www.newdu.com 2017-12-29 研究生论坛 梁巧英 参加讨论

    注重修性与修命的结合
    张三丰在强调修性的同时,也十分注重修性与修命的结合,以内药养性,外药立命,性命双修,他在《大道论》中指出:“外药者,在造化窟中而生;内药者,在自己身中而产。内药是精,外药是气,内药养性,外药立命,性命双修,方合神仙之道。”“以有为入无为,以外药修内药。以已而求彼,以阴而配阳,以铅而投汞,以杰而合神。”《张三丰先生全集》中有《铅火歌》、《真铅歌》、《炼铅歌》、《大遭歌》等丹诗,对内外药产生的主观体验及烹炼要领描述得十分详切。张三丰的修身方法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他还在诗中体现他对性命双修的实践体验:“信道形神堪入妙,方知性命要全修。自从会得些儿后,忘却人间万斛愁。”
    
    炼丹图(资料图)
    炼丹容易,炼己最难
    在修身过程中,张三丰尤其强调炼己,认为炼丹容易,炼己最难!所谓炼己,就是对心性的修炼。炼己功夫,重在扫除杂念,令万念俱消,元神独照。除杂念是第一着筑基炼己之功。当炼己到心无杂念,体若太虚,一尘不染,万虑皆空的地步,尘俗之心已死,心死则神活。如何扫除杂念呢?要从凝神调息下手。张三丰说:“凝神调息、调息凝神,八个字就是下手功夫。凝神是指排除杂念,意念专一,聚气敛神的炼功状态,调息是在凝神的基础上进行。张三丰指出:“调息不难,心神一静,随其自然,我只守其自然,加以神光下照,即调息也。”神息相依,守其清静自然。所谓守其自然,是指炼功时达到心平气和的状态。如张三丰自己所说的那样:“凝神调息,只要心平气和。心平则神凝,气和则息调。心平,平字最妙,心不起波之谓平,心执其中谓之平,平即在此中也。心在此中,乃不起波,此中即丹经之玄观一窍也。”
    世人要想长生必先体悟阴阳
    张三丰对阴阳极为重视,认为世人要想长生,必先知晓体悟阴阳:“世人欲问长生诀,先觅阴阳二品丹。”“人唯有修道求仙,洞晓阴阳,深参造化,察其真伪,得阴阳之正气,觅铅汞之真宗”,方能“换骨长生,居不夜之天,玩长春之景,与天地同久、日月同明”。他认为“人身造化同天地,故人身亦有真日月”。人生造化可以经修炼得来,修性命即修道,“性命两个字,了却万卷丹书”,三魂属性,七魄属命,性属神是阴,命属气是阳,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张三丰把阴阳具体到性命、再具体到三魂七魄的归属来论述健身长生秘要,可见他理论的严谨,实践的细微体悟。
    
    道之体悟(资料图)
    精、气、神俱足是进行内丹修炼的前提条件
    张三丰还认为,精、气、神俱足是进行内丹修炼的前提条件。他认为儿童纯真且精气神完全,可以直接进行内丹修炼;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七情六欲必然损耗人体的精神气,直到最后导致生命的衰败,所以必须加以培补。他在《无根树道情二十四首》的诗词中讲到:“无根树,花正微,树老重新接嫩枝。梅寄柳,桑接梨,传修真作样儿。自古神仙栽接法,人老原来有药医。访明师问方儿,下手速修犹太迟。”按照李涵虚的解释,“无根树”是就人身而言的。人身百脉皆生于气,气生于虚无之境,所以叫无根。“微”就是衰败的意思。“寄”和“接”,是讲以性接命。张三丰看来,人在不同年龄均须注重精气神的内炼,这对人的长生久视极其重要。
    道与身的思想至关重要
    时逢乱世,中国历史上道教衰微的时期,张三丰以其精湛独到的道论,圆通非凡的人生智慧,备受当时统治者的推崇与青睐,更以其身上所折射的理想人格受世人所仰慕。他开创的内家拳在武术、体育、气功史上具有极高的价值,他的道与身的思想可作为其丹道思想与健身思想之间的理论联系基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