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讲筑基 先从清静功夫说起 清净功法和阴阳功法,皆是中国历代内丹家实验有效的金丹大道,原理相通而目标一致。但就今日之社会环境而论,我们尚不便和道友公开谈论阴阳功夫的具体操作,否则徒增魔障有害无益。因之,我们对阴阳丹法仅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进行探讨,因为学术上我们不设禁区,但传播上则必须考虑社会效果。因此术正如《黄帝阴符经》所云:“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江湖术士多一知半解而以之行骗,所以我们仅在学术上指明正,以利读者藉此识别江湖骗子。况且阴阳功夫仅在筑基入手及炼精化气阶段和清净法有别。但筑基入手也离不开入静炼心,而后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全要归到清净的路子上去。因之我们讲筑基入手功夫,先从清净功夫说起。内丹功夫入手之初,首在衣食起居上的摄生之学,未有不知摄生而成仙道者。《黄帝内经》这本书,可以和《道德经》互参,皆和仙家丹道之理贯通,后世学者多不能知而忽略之。《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汇集了道家摄生的精准(髓),其中包括法于阴阳,合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持满葆真,谨避风邪,精神内守,恬淡虚无,志闲少欲,乐天从俗,形劳不倦,心安不惧,生道合一等原则。人而不知摄生,必然疾病缠身,命且不保,何能炼性成仙?故欲修仙道,先从人道的衣食起居等具体事项修起。 ![]() 资料图 清静功夫怎样修得 今撮其要者,概括成以下几点: 一是守中知节 知节则是节制欲望,凡事不可超过限度。专中是无过无不及,恰到好处。守中之要,重在七情;知节之要,寡欲为先。喜、怒、忧、思、悲、惊、恐,谓之七情。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悲伤神,惊伤气;七情动而伤人,谓之七伤。《养生四要》云:“视过损明,语过损气,思过损神,欲过损精,谓之四损。人有耳目口鼻之欲,行住坐卧之劳,虽有所伤,犹可治也。惟五志之发,其烈如火;七情之发,无能解于其怀。此神思之病,非乐天知命者成败利钝置之度外,不可治也。”寡欲之大者,在于节欲、节烟、节酒,莫以食色之大欲伤人。《千金方》云:“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中食少,自然睡少。依此四少,神仙快了。”《颜氐家训》云:“大喜荡心,微抑则定;甚怒烦性,稍忍即歇。”这都是守中知节的养生格言。 二是慎动知戒 戒为养生禁忌,其要在于不伤不损。衣食住行的禁忌,以慎动为关键。人的生命是运动的过程,但运动须合乎生命科学的规律,偏离生命规律的运动必然伤生。《抱朴子内篇,极言》中有许多诸如“坐不及久,卧不至疲”,“不欲多啖生冷,不欲饮酒当风”,“不露卧星下,不眠中见肩;大寒大热,大风大雾,皆不欲冒之”等禁忌。其他如“避风如避箭,避色如避难,晨起戒嗔怒,少餐申后饭”等,皆为养生家的经验之谈。 三是调养法时 人体是一个动态平衡系统,其生命运动受人体的基本运动节律所制约,而人体的生命节律又和整个宇宙的大自然运动节律相协调;故善养生者,首要在于使人体节律适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四时日月运行自然节。《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阴,秋冬养阳,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长生之门。”春时木旺阴气升,又乍寒户暖,易引动宿疾,故应夜卧早起,以畅生气;饮食减酸益甘,以养脾气;以升阳宣散之药却病;勤换衣服,多梳头洗脚,进行足部按摩。高楼之上贼风突袭脑后背部,为春时大忌。我昔时春日住崂山修道时,当年匡常修道长曾提醒我:“神仙也怕脑后风。”夏季天地气交,阴气内伏,暑毒外蒸,宜夜卧早起,使气得泄,食宜减苦增辛,以平心火养肺气;不可大汗后冷水洗头,慎食肥腻,多食蔬菜,不夜食生冷,用药以补肾发汗之剂为主,不宜针灸;不枕冷石露宿。秋气肃刹,金旺木弱,气燥易动旧疾,宜早卧早起,收敛神气,食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应秋季收养之道。冬气闭藏,天寒地凉,宜早睡晚起,必待日光,莫扰阳气,食宜减碱增苦,以养心气,莫多用茶,注意疏通血脉。道家有十二月养生法,《中准道教大辞典》载之甚详,可以参看。 四是疗病知术 内丹学修道前先疗病去疾,能服药却疾,自知医术。《饮膳正要》云:“故善服药者,不若善保养;不善保养,不若善服药。”丹家阴善保养、善服药外,还有一着为陶怡情性的精神疗法,丹家称之为安乐法门。食取称意,衣取适体,其他如远足、游山、题诗、作画、书法、种花木、养鱼鸟,皆为赏心乐事。《东坡志林》载安乐四药有“无事以当贵,早寝以当富,安步以当车,晚食以当肉”;石天基《却病歌》亦云:“人或生长气血弱,不会快乐疾病作。病一作,心要乐。心一乐,病都却。心病还须心药医,便是长生不老药。”学者如能遵行以上摄生之道,既使丹功不成,亦可寿至百龄,这是最切实际的丹家筑基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