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大华 在《大宗师》里,庄子说出了一段寓言故事: 河水干涸了,鱼儿们彼此都被晒在陆地了,行将要死了,这个时候,出现了令人动容的情景:它们彼此用嘴朝对方的身体哈着湿气,又吐出唾液来湿润对方,试图减缓一下对方因干裂的痛苦……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资料图 图源网络) 庄子对此发表评论了: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相濡以沫是一种感人的境界,表达了人在弱小、孤苦、无助、甚至在垂死的情景下,人们彼此的关爱和怜悯。要知道人在很多情形下都会遭遇到如此的境况的,此时最需要它。可是,庄子却说不如相忘于江湖。“不如”是一个选项,就是说,如果可选择的话,宁愿相忘于江湖。相濡以沫是很感人,但结果并不好,毕竟那是个被动的境地,是一种悲情。相忘于江湖,虽然少了些爱,却很自由、自在,自己处于主动的境地。相比来说,相濡以沫是小天地、小境界,而相忘于江湖是大天地、大境界。也就是说,自由的价值高于爱。 自庄子说出这个典故之后,两千多年来,这便成了至理明言了,相依为命的人追求相濡以沫,洒脱自如的人追求相忘于江湖。 《庄子》原文参考:大宗师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作者简介: 李大华,陕西紫阳人。武汉大学哲学博士,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兼职教授,四川大学客座教授。为中国哲学史学会会员、美国亚洲研究协会会员、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广东禅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本文原名为《相忘于江湖》,系腾讯道学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