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提到的是帛书本《德道经》,大家熟悉的可能都是通行本《道德经》。因为在老子的原著当中,从考古出土的帛书和竹简本来看,包括韩非子的《解老》著作,都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其中发生的误差在哪里呢?就是在汉代时期这个顺序就被颠倒了。顺序颠倒,实际上就把老子的本意弄颠倒了。 帛书《道德经》 “德”丰满以后才能够品尝“道”的滋味 《老子》五千言,在书写过程当中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的。“道”,如果没有淳德为基,则难以感格、体悟和进入其中。只有通过修养这个“德”,具备“五德”,也就是老子第一章中所阐释的“仁义礼智信”都齐备,五归化于一,才能够有资格达成这个“德”。“德”丰满不缺以后,才能够品尝“道”的滋味,知道“道”是怎么运行的。因为“道”不可言,言语道断。这个境界已经没办法用语言来描述了,那么就要用“德”来去体会。让人们首先培养心灵的道德品格,获得道德能量,然后再来认识自然大道,认识天地的自然规律,这样就能够很轻松地把《易经》读通、读懂。 “上善治水”还是“上善若水” 从大量经验来看,诵读通行本《道德经》五千言和诵读帛书本《德道经》五千言,效果是有区别的。比如说,“治水”章,在帛书《老子》的原著当中是“上善治水”,但是汉代以后就被篡改成了“上善若水”,自此人们基本上就读不懂《老子》了。 帛书《德道经》是首选慧性诵读经典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圣人的经典所包含的智慧与能量,能给人们的心灵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用于滋养和启迪每个人的慧识和自性光明。选择经典,就如同中医开方一样,必须要辩证施治,君臣佐使配伍得当,各尽其用。应当恰到好处地适用于人生发展的各种不同时期,适应于人体内环境不同生理阶段的需求,适应无为慧识与有为智识的需求。帛书《德道经》,是当仁不让的首选慧性经典诵读教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