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余论 房山隆阳宫的全真道士在明正统前后进入了北京白云观,此时白云观虽为正一道士住持管理,但作为丘处机的藏蜕之所,它仍是丘祖的象征、全真道的圣地。因此,以张常真为首的隆阳宫道人将其派的传承追溯到长春真人丘处机,开始在白云观承继丘祖法嗣,自称“长春真人仙派”。而且,长春真人仙派所使用的派字谱也与当下流传的丘祖龙门派字谱的前二十字基本相同,是迄今为止所发现最早的龙门派字谱。虽然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龙门派字谱即是由该派所创,但他们居于全真祖庭白云观,标榜为丘祖法嗣,与慕名而来的各地道士交流修炼心得,传播丘祖认同,其对于明代全真龙门派的发展以及派字谱的传播所起到的作用是关键性的。 目前,对于龙门派字谱的形成时间,学术界普遍认为金元时期全真教并无派字诗之类旨在确立宗派认同、标明传承辈分的谱系出现,全真各宗派字谱的出现应该在明代[30] 。而明代的全真道士想要追认其派祖师,构建自己的派字谱,必然要对法脉传承进行向上的溯源。当下流传最广的龙门派谱系为龙门律宗王常月所构建的龙门传承系统。但是,这一系统已受到学术界的普遍质疑。其所述的前六代律师的传承的真实性,难有史料证实。而且,此系早期传承在四百多年间仅传五代,平均每八十多年传承一代,实为不可思议。而隆阳宫一系的张常真在明正统三年(1438)称自己为丘祖第六代嗣师,此时居丘处机逝世(1227)仅有二百余年,平均三十多年传一代,其所追溯的传承更为合理。从隆阳宫一系传承来看,无论是张常真的师父陈风便,还是传陈风便道法的李古岩、徐守中,姓名均与龙门派字谱不符。因此,隆阳宫全真道人在构建自己传承谱系时,他们所追溯的前几代道士姓名并不要求与派字谱一致。而且,此系的代际推算方法与律宗也不相同。按照律宗的推算方法,常字辈的王常月为丘祖下第七代嗣师,而隆阳宫一系“常”字辈的张常真却为丘祖以下第六代嗣师。笔者认为,由于隆阳宫一系在构建自己传承时,并不苛求前几代与派字谱相符,因此,他们把丘处机作为派字谱的第一代“道”字辈,余下类推,第六代即为“常”字辈。这一推算方法与《南无道派宗谱》中南无派的推算方法相同,南无派即把谭处端为派字谱的第一代“道”字辈[31]。 (原文刊发于《世界宗教研究》2013年第4期) 注释: [1](清)陈教友:《长春道教源流》,《藏外道书》第31册,巴蜀书社,1990年,119页。 [2]张广保在《明代全真教的宗派分化与派字谱的形成》一文中指出山东修真宫正德八年“守”字辈开始的龙门字辈为现存所知全真龙门谱系最早者。同时,他也提及樊光春所发现的景泰三年《户县重修东岳庙碑》中有宣德元年北京隆阳宫全真道士荣常存游历楼观、终南祖庭事。但他认为仅此条碑文显示证据较弱,不能因为碑文中提到一个荣常存就确信北京隆阳宫有全真龙门派。(张广保:《明代全真教的宗派分化与派字谱的形成》,《全真道研究》第一辑,齐鲁书社,2011年,189页。)本文则发现了系列证据,不但证实永乐、宣德年间隆阳宫有全真龙门派,而且此支龙门派还曾入主全真祖庭白云观钵堂与河南王屋山天坛,将龙门派字谱出现时间又上推了近百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