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丹道养生 >

略论《黄庭经》的养生思想

http://www.newdu.com 2018-01-02 道教之音 佚名 参加讨论


    谢路军(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黄庭经》是中国道教的重要经典之一,与《周易参同契》、《悟真篇》被誉为道教三大内丹经典著作。该经典是中国养生发展史上最早和最完备的一部阐述气功和养生理论的专著,并且标志着气功开始从先秦以来传统的以炼养呼吸系统为主的吐纳行气方法,发展为以意念(心)和生殖系统(肾)为主的内气修炼方法,因而在历史上备受推崇,被誉为“寿世长生之妙典”。陈撄宁先生评价说:《黄庭经》“尤属丹家之要旨,为玄门之总持矣。”(《黄庭经讲义》)
    《黄庭经》被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不著作者姓氏,也不著年代。该经典的思想承袭了《黄帝内经》、《老子河上公章句》以及《太平经》等书中的脏腑理论与养生学说,特别是与《太平经》中的“思神”、“守一”等道教神仙思想相结合,将道教内丹派的固精炼气说从理论上推到了比较完善的程度,为唐宋以来内丹说的重要渊源;经中又继承了早期道教关于养生的学说,并宣扬人的一切皆由神来主宰的观点。
    该经典以七言歌诀的形式描述道教的修炼与养生理论,世传由晋魏华存流传下来。最早著录此书的当推葛洪《抱朴子•遐览篇》。葛洪在《抱朴子•自叙》中说,此书至建武中乃成定稿,凡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据北京大学的许抗生教授考证,《黄庭经》成书最晚不得迟于公元317或318年,大概产生于西晋时期。《黄庭经》有《内景经》、《外景经》与《中景经》三部。《中景经》多疑为后来人所作, 因此《黄庭经》一般不包括《中景经》在内。《黄庭经》自晋代以来流传很广,成为道教上清派所尊奉的主要经典之一,后来又成为全真道功课之一。此后,这种内丹派的道教思想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学说一一黄庭学。
    《黄庭经》作为一部早期的道教经典,对后世道教的影响极其深远。虽然《黄庭经》行文晦涩,有很多隐喻和难解之处,但是仍然阻挡不了它自身的魅力。历代修真的人大多修炼此经,被道教称为“学仙之玉律,修道之金科”。
    《黄庭经》的养生修炼的思想总的来说又可以归结为清静无为的学说;存神、炼气、固精的学说;漱咽津液的学说;三丹田的学说、五脏六腑的学说和天人合一的学说等内容。
     (一)清静无为的学说
    《黄庭经》继承了老子以来的道家清静无为的养生思想并加以发挥。文曰:“作道优游深独居,扶养性命守虚无, 恬淡自乐何思虑,羽翼已具正扶疏,长生久视乃飞去”(《外景经•中部经第二》)。虚无恬淡,无思无虑、清静无为乃是长生久视之道。
     《道德经》第四十五章说:“清静为天下正”,即学道修道应做到去除自己的私欲,乐好清静,这样才符合“道”的体性。《道德经》中又说:“咎莫大于欲得”。意思是说,灾祸发生的最大原因就是因为嗜欲,所以要“去甚,去奢,去泰”。因此,要以寡欲为行为准则,最终达到“道常无欲乐清静”的最高境界。元太祖成吉思汗问邱处机治国之方和长生久视之道,邱处机认为“治国要以敬天爱民为本,修身要以清心寡欲为要” 。学道信道之人,首先要学会清静,以常清静为行为标准,才能实现修行而得道的追求。“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把清静之教义提高到了非常重要的高度。《清静经》又说:“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 。修道就是要通过修炼由浊而返清,由静而生动,使生命的原动力得到保藏和养育,生命的质量得到提高。  
    道教对欲望的态度是清静寡欲。而《黄庭经》更加强调要清静无为,把恬淡无欲作为修行者的最高要求。这是《黄庭经》对欲望的看法,属于清修派的观点,也是对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黄庭经》提倡的“无欲”是和保精固精思想联系在一起的。修道之人,最重要的是要保精固精,如此才能结丹,精气不外泄,达到长生的目的。
    《黄庭经》对欲望的看法是要求断欲、无欲。陈撄宁先生在《黄庭经讲义》一书中,将“断欲”列为专门的篇章来讨论。认为要达到返老还童的境界,就必须断欲固精。书中认为:“若古今养生家所言节欲者,非神仙家本旨。徒曰节制,于事无济,必使断绝,方获全功。且不仅禁男女之合,又用法闭精窍之门,待其永无漏泄而后已” 。可见断绝欲望在修炼过程中的重要性。
     (二)存神、炼气、固精的学说
    《黄庭经》是一部修炼内丹的道教经典,存思法是经中最重要的修炼方法,此法后来也成为上清派的主要修炼方法。《黄庭经》认为,人的一身各个部位各种器官(五脏六腑、泥丸百节、眼耳鼻舌等等)皆有神灵在主使(“泥丸百节皆有神”),神存则人存,神亡则人亡。所以养生修炼重在存念诸神,使之存于身中。气与人的生命又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气存则人生,气竭则人死,以此呼吸元气对于生命尤为重要,所以《黄庭经》又重炼气。至于损害身体最大者,莫过于纵欲使人身中的精气泄漏,以此《黄庭经》至慎房事,重禁男女之合。可见,《黄庭经》的养生修炼的基本思想是存神、炼气、固精的思想。
     (1)存神。所谓“存神”,又称存思、存想,简称存。存,指意念的存放;思,指冥思其形。存思,又名“存想”,是道教修炼方术之一,要求闭合双眼或微闭双眼,存想内观某一物体或真神的形貌、活动状态等,以期达到集中思想,去除杂念,达到凝神聚气的状态。存思的对象很广泛,包括存思天象(日、月、星,云)、景物(气、炎火)、人体(五脏、丹田)及神真(身内神和身外神)等。存思可谓最具特色的道教修道术。道教中素有“是故为学之基,以存思为首”,“修身济物,要在存思”的说法,由此可见存思法在道教中的重要地位。
    存思法起源很早,在《史记》中就记载了扁鹊历视内脏的神功。在《太平经》中也有关于悬象存思法的记载。在早期道教的天师道、灵宝派、上清派中,存思法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南北朝时期的存思法已臻于成熟,此时的上清派尤其被认为是以存思法见长的道派,该派的代表性经典《黄庭经》被认为是各种存思法的集大成之作。
    道教认为人的身体各个器官是由各种各样的体内真神所主司和控制,如果这些真神不务职守或者弃人而去,人就会生病甚至死亡;反之,如果经常存思这些真神,就能身体健康甚至长生不死。
    《黄庭经》继承了《太平经》等古代道书中关于人身脏腑各有主神的说法,而以五脏神为主,故重视存思五脏神的色、形、气、服饰、姓名等。《内景经》对于存思心、肝、脾、肺、肾等五脏神,都分别加以论述,其中对存思心神的论述最多。如经中认为心有神灵,且是五脏之王,倘若经常存思心神,那么阴阳和顺,脏腑调匀,均无疾病。存思脾神:“脾长一尺掩太仓,中部老君治明堂,……黄衣紫带龙虎章,长精益命赖君王,三呼我名神自通。” 脾居中宫,存思脾神,即可增长精气,延长寿命,心虚洞鉴,神灵自通。存思肺神:“肺部之宫似华盖,下有童子坐玉阙。……素锦衣裳黄云带,喘息呼吸体不快,急存白云和六气,神仙久视无灾害,用之不已形不滞。” 肺为金宫,在五脏之上,状似华盖。童子、白云都是指肺神。当喘息不定、呼吸不畅、身体不快时,就赶紧存思肺神,便能调和六气而无灾害,常用此道,可保形体不枯衰。存思肾神:“肾部之宫玄阙圆,中有童子冥上玄,……苍锦云衣舞龙幡,……百病千灾急当存,两部水王对门生,使人长生升九天。” 肾为水宮。玄阙园,喻指肾之外形。童子、水王都是指肾神。当人正生病时,就应立即存思肾神,这样便能免除疾病。
    《内景经》主要阐述人体各部身神,它将人体分为上、中、下三部,每部各有八景神,称为“八景二十四真。”《内景经》说:“兼行形中八景神,二十四真出自然。” 即存思二十四真是《黄庭经》的主要修炼方法之一。《内景经》说道:
    至道不烦诀存真,泥丸百节皆有神,发神苍华字太元,脑神精根字泥丸,
    眼神明上字英玄,鼻神玉垄字灵坚,耳神空闲字幽田,舌神通命字正伦,
    齿神鍔锋字罗千,一面之神宗泥丸。心神丹元字守灵,肺神皓华字虚成,
    肝神龙烟字含明,翳郁导烟主浊清,肾神玄冥字育婴,脾神常在字魂停,
    胆神龙曜字威明,六腑五脏神体精。
    但是,对于这二十四真神的名称,道教经典并没有完全一致的说法。
    《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经》、《太微帝君太一造形紫元内二十四神回元经》、《二十四神行事诀》、《洞玄灵宝三部八景二十四住图》等道经对三部八景二十四真的名称、字号、大小、衣着等做了描述,如上部八景神中的“脑神:名觉元子,字道都,长一寸一分,白衣。”;“发神:名玄文华,字道衡,长二寸一分,玄衣。”这些神的名和字都不是随意杜撰的,而是根据人身各个器官的主要功能、所在位置和气、色、形状、五行方位等,在“假神以托用”的前提下概括出来的。正是因为这些神的主宰,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才得以维持。
    这些体内真神不同于其他宗教中的超自然的神灵,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算是一些主宰人体生理活动的功能神。这些所谓“身神”,实际是将人体各部器官组织以及经穴加以拟神化,想象这些人体组织器官经穴均有“真神”守护,人应在静功修炼中意念返照,时时守住这些身神,并注意戒欲养身,否则这些身神便要逃离散失,人即得病乃至夭折。《黄庭内景经》说:“六腑五脏神体精,皆在心内连天经,昼夜存之自长生。” 即使神存于身中,可以使人长生,可以却病去灾,就是在危绝之时只要存住神,亦可使人死而复生。所以存神之说在《黄庭经》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种说法,代表了道教养生家们对人体生理解剖与气功养生修炼关系的特殊认识,为道教气功的存神内炼,尤其是炼养丹田,意守关窍建立了最早的理论依据。自东晋以来研诵《黄庭经》之风极盛。王羲之、黄庭坚等都写过《黄庭经》贴,苏轼仿其体为文,欧阳修为之作序。
    《黄庭经》产生后,二十四真神说就在道教中流行开来。其他道经也多有类似的观念,只是各自的二十四神说法不一,名号不同。其实就是在《黄庭经》中,一神也往往有四、五种乃至七、八种名号。修道者若能存思身中百神,则能阴阳和顺,脏腑安和,乃至飞升成仙。
    《黄庭经》提出了存思存念,呼唤、注意等方法来存住体内真神。《黄庭内景经》中说:“一面之神宗泥丸,泥丸九真皆有房,……但思一部(指泥丸)寿无穷,非各别住俱脑中,列位次坐向外方,所存在心自相当” 又说:“垂绝念神死复生” 。即常思念泥丸之神,即可长寿无穷,垂绝时念神即可死而复生,这是一种存思存念的方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