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丹道养生 >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

http://www.newdu.com 2018-01-02 道教之音 佚名 参加讨论
    
                                                   丹阳子马钰画像
     
    [出处]
    选自《针灸大全》。本歌首载于元代王国瑞著《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题为《天星十一穴歌》,后在明代徐凤撰《针灸大全》上刊载时增加了太冲穴,题为《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马丹阳是宋代扶风人,他根据临床经验写成本歌,选穴特点突出四肢穴位,安全方便,疗效可靠,在针灸史上有重要位置。是针灸入门之捷径。
    [歌诀]
    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环跳并阳陵,通里并列缺,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治病如神灵,浑如汤泼雪,北斗降真机,金锁教开彻,至人可传授,匪人莫浪说。
    (1)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腹泻,腿肿膝胻酸,伤寒羸瘦损,气蛊及诸般,年过三旬后,针灸眼便宽,取穴当审的,八分三壮安。
    (2)内庭次趾外,本属足阳明,能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瘾疹咽喉痛,数欠及牙痛,疟疾不能食,针着便惺惺。
    (3)曲池拱手取,屈肘骨边求,善治肘中痛,偏风手不收,挽弓开不得,筋缓莫梳头,喉闭促欲死,发热更无休,遍身风癣癞,针着即时瘳。
    (4)合谷在虎口,两指歧骨间,头痛并面肿,疟疾热还寒,齿龋鼻衄血,口噤不开言,针入五分深,令人即便安。
    (5)委中曲腘里,横纹脉中央,腰痛不能举,沉沉引脊梁,酸痛筋莫展,风痹复无常,膝头难伸屈,针入即安康。
    (6)承山名鱼腹,腨肠分肉间,善治腰疼痛,痔疾大便难,脚气并膝肿,辗转战疼酸,霍乱及转筋,穴中刺便安。
    (7)太冲足大趾,节后二寸中,动脉知生死,能医惊痫风,咽喉并心胀,两足不能行,七疝偏坠肿,眼目似云矇,亦能疗腰痛,针下有神功。
    (8)昆仑足外踝,跟骨上边寻,转筋腰尻痛,暴喘满冲心,举步行不得,一动即呻吟,若欲求安乐,须于此穴针。
    (9)环跳在髀枢,侧卧屈足取,折腰莫能顾,冷风并湿痹,腰胯连腨痛,转侧重欷歔,若人针灸后,顷刻病消除。
    (10)阳陵居膝下,外臁一寸中,膝肿并麻木,冷痹及偏风,举足不能起,坐卧似衰翁,针入六分止,神功妙不同。
    (11)通里腕侧后,去腕一寸中,欲言声不出,懊恼及怔忡,实则四肢重,头腮面颊红,虚则不能食,暴瘖面无容,毫针微微刺,方信有神功。
    (12)列缺腕侧上,次指手交叉,善疗偏头患,遍身风痹麻,痰涎频雍上,口噤不开牙,若能明补泻,应手即如拿。
    [穴位定位及主治等]
    1,足三里:足阳明胃经
    [定位] 犊鼻穴下三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主治] 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便秘、痢疾、疳积、癫狂、中风、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赢瘦。此穴主治甚广,为全身强壮要穴之一,能调节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有防病保健作用。五输穴之合穴,五行属土。
    [操作] 针法:1 直刺法:稍偏向胫骨方法,直刺1—2寸。针刺感觉:有麻电感向足背反射。2 斜刺法:向下刺法:向下刺入,进针2-3寸。针刺感觉:酸胀感向下扩散到足背,有时向上扩散到膝。灸法:灸5-15壮,温灸10-30分
    文献摘要:
    《灵枢》: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足三里。
    《灵枢》:著痹不去,久寒不已,卒取其三里骨为干。肠中不便,取三里……善呕,呕有苦,长太息,心中@@,恐人将捕之,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取三里以下胃气逆。
    《外台》:凡人年三十以上,苦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以三里下气。
    《四总穴》:肚腹三里留。
    《通玄指要赋》:三里却五劳之羸瘦;痹肾败,取足阳明之上。
    《玉龙赋》:心悸虚烦,刺三里。
    2,内庭:足阳明胃经,五输穴之荥穴,五行属水。
    [定位] 足背第二、三趾间逢纹端。
    [主治] 主治发热,头痛、齿痛、咽喉肿痛、腹痛、腹泻、痢疾等。
    [操作]斜刺1~1.5寸,灸3-5壮或5-10分钟。五输穴之荥穴,五行属水
    3,曲池手:阳明大肠经,五输穴之合穴,五行属土。
    [定位] 屈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主治] 咽喉肿痛,牙痛,目赤痛,瘰疬,瘾疹,热病上肢不遂,手臂肿痛,腹痛吐泻,高血压,癫狂。
    [操作] 针刺直刺1~1.5寸。
    4,合谷:手阳明大肠经,本经所过为“原”。
    [定位] 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
    [主治] 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牙关紧闭、口眼斜、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神应经》:孕妇不宜针。
    [操作] 直刺0.5寸。
    5,委中:足太阳膀胱经 ,太阳经所入为“合”。
    [定位] 腘横纹中央。
    [主治] 腰痛,下肢痿痹,腹痛、吐泻、小便不利、遗尿、丹毒。
    [操作] 直刺1~1.5寸,或用三棱针电磁腘静脉出血。
    6,承山:足太阳膀胱经
    [定位] 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
    [主治] 痔疾,脚气、便秘、腰腿拘急疼痛。
    [操作] 直刺1~2寸。
    7,太冲:足厥阴肝经所注为“输”,肝的原穴。
    [定位] 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主治] 头痛、眩晕、目赤肿痛、口喎、肋痛、疝气、崩漏、月经不调、癫痫、呕吐、小儿惊风、下肢痿痹。
    [操作] 斜刺0.5~0.8寸。
    8,昆仑:足太阳经所行为“经”。
    [定位] 外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中。
    [主治] 头痛、项痛、目眩、鼻衄、癫痫、难产、腰骶疼痛、脚跟肿痛。
    [操作] 直刺0.5~0.8寸。
    9,环跳:系足少阳胆经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
    [定位] 在臀外侧下部,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侧卧,伸下腿,屈上腿取穴。
    [主治] 半身不遂、痿病、腰脊痛、风疹遍身、荨麻疹、坐骨神经痛、神经衰弱、风湿所致下肢麻痹不仁、髋关节炎症等。
    [操作] 针1~2寸;灸5~10壮。
    10,阳陵泉:系足少阳胆经之合穴,八会穴之“筋会阳陵泉”《难经》
    [定位] 在小腿前外面的下部,当腓骨下头前下方的凹陷处。
    [主治] 半身不遂、下肢冷痹不仁、脚冷无血色、咳嗽、虚劳、坐骨神经痛、癫痫、急惊风、膝部疼痛、腰骶疼痛、肝炎、胆囊炎等。
    [操作]针0.6~1寸;灸3~7壮。
    11,通里:手少阴心经由此穴别出,与小肠经互为表里而相通。
    [定位] 在前臂掌侧面下段的尺侧,尺侧腕屈肌腱侧缘,去神门穴上一寸。
    [主治] 心脏疾病、头痛、目眩、面赤热、臂内侧痛、肘及前臂疼痛、怔忡、心悸、扁桃体炎、月经过多、狂症、失眠等。
    [操作] 针0.3~0.5寸;灸2~3壮。
    12,列缺:手太阴肺经由此穴别走手阳明大肠经。
    [定位] 在前臂挠侧,桡骨茎突上方;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主治] 头项强痛、偏头痛、下牙痛、咽肿、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口噤不开、咳嗽、哮喘、呃逆、腕部肿痛无力、虚劳、无脉症等。
    [操作] 针0.2~0.3寸,沿皮刺可针0.5~1寸;灸3~5壮。
    以上天星十二穴都为人体十二经脉最重要和常用的穴位之一,其治疗病症广泛,疗效明显。
    (责任编辑:张恒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