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百家论道 >

陈撄宁:太平经的前因与后果(2)

http://www.newdu.com 2018-01-02 道教之音 佚名 参加讨论

    驺衍五德论之继承
    (1) 汉司马迁谓驺衍 “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余万言,……称引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而符应若兹”。 ( 节录《史记卷七十四·孟轲传》 )
    (2) 《史记·封禅书》、 《前汉书·郊祀志》同言: “齐威、宣之时,驺子之徒论著终始五德之运 ( 注云:今其书有五德终始,五德各以所胜为行,秦谓周为火德,灭火者水,故自谓水德 ) ”;又言:“驺衍以阴阳主运,显于诸侯 ( 注云:今其书有主运,五行相次转用事,随方面为服 ) ,而燕齐海上之方士传其术, 不能通 ”。
    (3) 西汉甘忠可遂继承驺衍五德终始之说造《太平经》, “以言汉家逢天地之大终,当更受命于天”。后来夏贺良等复继承忠可之说,对哀帝言:“汉历中衰,当更受命,成帝不应天命,故绝嗣。今陛下久疾,变异屡数,天所职谴告人也。急宜改元易号,乃得延年益寿、皇子生、灾异息矣”。 ( 引号内语句见《前汉书·李寻传》 )
    (4) 东汉襄楷又继承甘、夏之说,当桓帝延熹九年 ( 公元 166) ,诣阙上疏,言琅琊宫崇所献于吉神书 “专以奉天地、顺五行为本,亦有兴国广嗣之术,而顺帝不行,故国胤不兴,孝冲、孝质,频世短祚”。 ( 见《后汉书·襄楷传》 )
    总观以上诸说,差不多是一个系统。驺衍当日既然著书十余万言 ( 《汉书艺文志》有 “邹子”四十九篇、“邹子终始”五十六篇 ) ;游说齐、梁、赵、燕各国,名震王公 ( 《史记·盂轲传》云:王公大人初见其术,惧然顾化 ) ,必有不少的传人,甘忠可生长在驺衍故乡,更容易觅取驺衍遗留的书籍而加以改造, 因此《天官历包元太平经》遂出现于世。甘忠可、夏贺良等死后,《太平经》一书必定被其它信徒们宝为秘传,私相授受,为了配合时代的需要,书中不能不陆续地添入许多新资料,质虽未变,而量已大增;后来东汉的于吉又生长在甘忠可的故乡 ( 驺衍、甘忠可,同是山东临淄县人,子吉是山东寿光县人,二县东西连界 ) ,必是得着历年以来逐渐增广的太平经而更加扩充之,因此遂有一百七十卷之钜著。
    驺衍遗说之影响
    西汉甘忠可、东汉于吉的书都是战国时代驺衍的一脉相传,除以上所列举各项事证而外,在今日残留的《太平经》中尚有蛛丝马迹可寻。《史记·孟轲传》略述驺衍之说云: “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国名曰赤县神州 ( 后来我国常自称为神州,本于此 ) 。赤县平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于是有裨海环之 ( 裨海即小海 ) 。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 ”。 ( 《史记》这一段文章很不易懂,今特详细的加以解释:驺衍说,中国虽大,但和天下相比就觉得甚小,不过八十一分之一而已。中国叫作赤县神州。中国境内原有九州,即当初大禹王所划分的,虽有州的名称,但不具备州的条件,不能算是九州。中国境外尚有八个州,也和赤县神州一样,连中国算,就是九个,这才称得起九州。九州之外有小海环绕。凡是叫作州的,必有界限,人类和兽类彼此两方都不能交通,好似客在一区之中,若具备这样条件,才可以称为一州,九州皆是如此。若就大处说,九个州也自成一个大区,因有裨海在九州外面环绕,更不能和别处相通。象这样有裨海环绕的大区也有九个,每一个大区内皆有九州,九九共有八十一州。八十一州之外再有大瀛海环绕,大瀛海之外已经是天和地相连接之处,其大无外,不可测量了。 )
    以上仅是驺衍一家之说,在别种古书上都未会见过;他所说天下有九个九州,共为八十一州,中国是八十一州中的一个州,也与现实状况不相符答。今观《太平经》中却有类似驺衍的论调,如第九十三卷 “国不可胜数诀”篇中云:“中部有八十一域,次其外复一周;天下有万国,乃远出到洞虚无表”。此处所谓 “八十一域”,等于驺衍说的“八十一州”,此处所谓“次其外复一周”,等于驺衍说的“有大瀛海环其外”;此处所谓“洞虚无表”,等于驺衍说的“天地之际”。再者,司马迁批判驺衍之书,谓“其语宏大不经,……然要其归,必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今观现在残留的《太平经》,其中有些辞句虽不免依托神人之言,然究其宗旨,仍注重伦常道德,倡导君明、臣忠、父慈、母爱、子孝、妻顺、兄良、弟恭、人人乐善,以求天祐而致太平。统观前后诸说,可见《太平经》是受了驺衍遗书的影响。
    黄巾张角与太平经的关系
    《后汉书卷六十·襄槽传》末段云: “初顺帝时,琅琊宫崇谐阙,上其师于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 ( 原注:神书即今道家。《太平经》也,其经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部,每部一十七卷 ) ,号《太平青领书》,其言以阴阳五行为家,而多巫觋杂语 ( 观音锡 ) ,有司奏崇所上妖妄不经,乃收藏之,后张角颇有其书焉 ”。据此,可知张角的太平道根源所在。
    《后汉书卷一百一·皇甫嵩传》言:张角的徒众 “皆着黄巾为标帜;……角称天公将军,角弟宝称地公将军,宝弟梁称人公将军”;这种标帜和称号都是和太平经有关系的。嚷楷早已说过:“宫崇所献于吉神书,专以奉天地、顺五行为本”,按五行衰旺顺序,火衰,土必代旺,汉朝是以火德王,汉运既衰,代汉而兴者必是土德,土色黄,故着黄巾,以表示顺五行之意。
    太平经中又言: “天以道治,地以德治,人以和治。天地人三相得,乃成道德。天主生,地主养,人主成。上士法天,其道乎;中士法地,其德乎;下士法人,其仁乎;非此三统道德仁,非为太平之君矣”。此外言天地人三种关系者’在经文中触目皆是,未能悉举。张角弟兄三人以天公、地公、人公为称号,必是由太平经而来的。
    黄 巾 起 义
    《后汉书卷八·灵帝纪》: “中平元年春二月,钜鹿人 ( 汉有钜鹿郡,在今河北省界内 ) 张角,自称黄天,其部师有三十万 ( 按此句当作 “其部帅有三十六方”。原文“师、万”二字错误 ) ,皆着黄巾,同日反叛 ”。 ( 此事在公元 184 年 )
    《后汉书卷一百一·皇甫嵩传》: “初钜鹿人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奉事‘黄老道’,……遣弟子八人,使于四方,以善道教天下,十余年间,众徒数十万,连结郡国,自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之人莫不毕应 ( 东汉全国十二州,仅有益、凉、并、交四州未受波及 ) ,遂置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帅。 ……诸方一时俱起,……州郡失据,长吏乡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看史家记述黄巾起义,声势如此浩大,应该有所成就,但因缺少革命的经验,结果不免失败,而东汉王朝也从此一蹶不振,终至灭亡,张角等最初高举义旗;代表广大农民群众,打倒封建恶势力的愿望,后来总算是实现了。
    曹操与黄巾的关系
    后汉中平元年 ( 公元 184) 曹操虽然带兵打过黄巾,但以附隶在皇甫嵩军队之下,不起主要作用,事后只博得一个东郡太守官阶。初平三年 ( 公元 192) 青州黄巾百万,攻入兖州,曹操以少数兵力,出奇设伏,屡次制胜,受黄巾降卒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 ( 此时张角弟兄三人已经死了八年,这些黄巾虽号称张角的同党,其实还是一般的饥饿流离的民众 ) 。曹操本苦兵少,一旦得到这许多降卒,军容突然大威,因此遂由东郡太守跃升为兖州牧 ( 兖州即今山东省西北部连河北省西南部在内。东汉时兖州有国三、郡五、城八十、人口四百万左右。东郡是兖州五郡中之一郡,东郡太守等于清朝的知府,兖州牧等于清朝的督抚 ) 。
    后汉建安元年 ( 公元 196) ,曹操又进讨汝南、颍川黄巾,收降其众各数万人,朝廷遂拜操为镇东将军,封侯爵;此后步步高升,为司空、为丞相、为魏公、为魏王;假使当时没有黄巾,曹操就不能取得这样地位以发展他的雄才大略,因此可以说,他一生的事业是黄巾所造成的。曹操对于当时的人民是有功或有罪,或功罪各半,这些问题与太平经无直接关系,本篇暂不讨论。
    建安二十五年 ( 公元 220) 曹操殁,曹丕遂自称天子,继之刘备称帝于蜀 ( 公元 221) ,孙权称帝于吴 ( 公元 222) ,汉朝天下遂分裂为三国。 ( 魏国共 46 年,蜀国共 43 年,吴国共 59 年,后来三国皆统一于西晋。 此章详情见《后汉书·灵帝纪·献帝纪》、《三国魏志·武帝操传·文帝丕传》、《蜀志·刘备传》、 《吴志·孙权传》。 )
    有了《太平经》,而后才有张角的 “太平道”;有了“太平道”,而后才有黄巾起义,黄巾自身虽无所成就,但反面的助长了曹操的威势;有了曹操之扫荡群雄、挟天子以令诸侯,而后才有曹丕之颠复汉室、取帝位而代之;此事距张角等最初起义时不过三十 六年,可见这部 “太平经”在历史上的重要关系。
    张鲁在汉中大行五斗米道
    《三国魏志卷八·张鲁传》:张鲁,字公祺,沛国人 ( 沛国即今江苏省徐州北面的沛县 ) ,祖父陵 ( 即张道陵 ) ,顺帝时 ( 公元 126 — 144) 客于蜀,学道鹤鸣山中 ( 山在今成都西面大邑县 ) ,从受道者,出五斗米 ( 因此当时称为 “五斗米道” ) 。陵传子衡,衡传于鲁 ( 张鲁是张陵之孙 ) 。鲁据汉中 ( 即清朝陕西省汉中府所辖区域 ) ,自号师君,其来学者,皆教以诚信不欺,有病自首其过 ( 等于后世宗教家所谓忤悔之意 ) ,大都与黄巾相似 ( 原注引典略云:东方有张角,汉中有张修,角为太平道,修为五斗米道,修法略与角同。裴松之云,张修应是张街之误。愚按,张衡是张道陵之子,即张鲁之父,虽奉行五斗米道,但同时另有一人叫作张修,也是五斗米道;《后汉书·灵帝纪》: “中平元年秋七月,巴郡妖巫张修反,冠郡县”。原注:“张修号为五斗米师”。据此可见张修和张衡本是二人,非误 ) 。犯法者先加三原 ( 先经过三次宽免其罪 ) ,然后行刑。不置长史,皆以祭酒为治 ( 在本道中有资格者名曰祭酒,用他们管理行政事务 ) 。诸祭酒皆作义舍于路 ( 义舍是给行路人休息的小屋 ) ,悬置米肉,以给行旅,食者量腹取足 ( 义舍内有米有肉,让人尽量吃鲍,不收费用 ) ,民夷便乐之 ( 百姓和夷人都戚觉这件事很便利,大家都很欢乐。那时所谓夷人,即今日的少数民族 ) 。雄据巴汉,垂三十年 ( 巴是巴中郡, 即今四川省北面的南江、广元、昭化、剑阁、通江、巴中、苍溪、闲中、南部等县;汉是汉中郡,即今陕西省南面的佛坪、留坝、凤、洋、沔、略阳、城固、褒城、南郑、西乡、宁羌、镇巴等县。垂三十年,即将近三十年,从公元 188 至 215 ,实际只有二十八年 ) 。韩遂、马超之乱,关西民奔鲁者数万家 ( 事在汉献帝建安十六年,即公元 211 年。关西谓函谷关之西,即河南、陕西二省交界处,该处难民逃奔到张鲁所管辖的区域来避难,大家都认为汉中是安全地方 ) 。以上节录《张鲁传》拜《后汉书·刘焉传》,所以字句微有异同。详情见二传原文及裴松之、李贤二注中。
    《后汉书·献帝纪》:“建安二十年 ( 公元 215) 秋七月,曹操破汉中,张鲁降 ”。又《张鲁传》拜《刘焉传》皆言,张鲁降后,曹操侍以客礼,拜为镇南将军,封阆中侯,邑万户;鲁五子皆封列侯 ( 万户侯是侯爵中之最大者,其次几千户或几百户不等,每户应纳的租税皆归封侯者所有,但土地和人民仍属于国家 ) 。
    五斗米道传为道教正一派
    考南来人所编篡的《历世真仙体遣通鉴》,得知张鲁五个儿子的名字;他的第三子名盛,字元宗, “历宫奉车都尉、散骑侍郎,封都亭侯,尝喟然欢曰,‘吾先世教法,常以长子传授,而诸兄皆不娶,可使至此遂无传乎! ’西晋永嘉中 ( 公元 307 — 312) ,夜望大江之东有瑞气彻天,谓其妻曰, ‘是可以成吾丹矣。乃弃官南游,至鄱阳郡 ( 即今江西省鄱阳县一带地方 ) ,望之曰, ‘近矣’。即山行五日,至一处,山岭秀丽,登而喜曰,‘吾得之矣。’山顶有真人丹穴井灶存焉,乃昔日炼丹修养之地,遂就其井灶左右结庐。居一年,妻卢氏来寻之,遂与同居此山,得一子。居九年,丹成,一日尸解而去。人呼其山为龙虎,子孙多居山之东北。” ( 龙虎山在今江西省贵溪县西南,两山相对,形势一如龙昂, 一如虎踞,有古时丹井丹灶及飞升台遗址;又有上清宫,俗名天师府。 ) 按望气和成丹尸解诸说,疑是作者有意附会,恐不足信,但因原文是如此,不便删改,故照录之。
    龙虎山为道教正一派发祥之地,自张道陵第四代孙张盛迁来此山后,世世安居,曾未移动,今已传王六十三代。我国人的家世谱系常嫌中断,无法稽考,若求一姓家谱相续不断者,除山东省曲阜县孔夫子后裔而外,就要数到张天师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