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有关“一本万殊”的言论,明显是模仿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的《太极图说》而来,虽然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在事实上又是依传统道教的思想而成。如果说前段“五行一阴阳,阴阳一太极”之论尚未偏离前述《净明道法说》“一阴一阳,一动一静,相为表里”的说法太远,则后段“阴者,不是别有一物,只是阳之影耳”之论,实与《净明道法说》“一阴一阳,一动一静,相为表里”的说法颇相抵牾。这种“阳之影”或“阴从阳”的言论,可谓是后世净明道主张男性优于女性的理论基础。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明清时期的谌姆在净明道中的地位由“启教祖师”下降为“传教祖师”,并经常被排列在原本不属“六师”范围的兰公之后,也不难理解净明道受戒科仪中“非为其妻,非为其母者,不准”等种种歧视性的规定。 总之,通过以上对有关净明道“祖师”谌母传授经法予许逊的各种传说之考察,并观察她与另外一位男性“祖师”兰公的关系,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获知净明道的女性观,及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由上可知,基于传统道教“阴”、“阳”并重的思想,女性在早期净明道(孝道)中的地位并不低于男性。但在元代净明道大量吸收理学思想以后,女性在净明道中的地位似乎有所下降,而这或许是因为受到了儒家“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 [1]《净明忠孝全书》卷一《西山隐士玉真刘先生传》,《道藏》本。 [2] 详请参阅郭武:《关于许逊信仰的几个问题》,成都:《宗教学研究》,2000年第4期。此外,学术界关于许逊与净明道的研究成果尚有很多,例如:秋月观暎著《中国近世道教の形成—净明道の基础的研究—》(东京:创文社,1978年),李丰懋著《许逊与萨守坚:邓志谟道教小说研究》(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97年),柳存仁撰《许逊与兰公》(北京:《世界宗教研究》,1985年第3期),卿希泰、詹石窗撰《许逊与净明道之改革》(见《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1987年号,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丁培仁撰《道史小考二则》(成都:《宗教学研究》,1989年第3-4期),张泽洪撰《许逊与吴猛》(北京:《世界宗教研究》,1990年第1期),李显光撰《许逊信仰小考》(成都:《宗教学研究》,1999年第3期),等等。 [3] 详请参阅王卡:《隋唐孝道宗源》,见陈鼓应主编:《道家文化研究》第九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郭武:《隋唐“孝道”九论》,龙虎山:《龙虎山道教》,2009年第2期。 [4]《续真君传》,见《修真十书》卷三十四《玉隆集》,《道藏》本。 [5]《净明忠孝全书》卷一《净明道师旌阳许真君传》。有关南宋何真公净明教团的更多情况,详请参阅郭武:《何真公、周真公与南宋净明道团的演变》,台北:《汉学研究》,第二十卷(2001年),第二期。 [6] 详请参阅郭武:《<净明忠孝全书>研究——以宋元社会为背景的考察》,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191-203页。 [7] 详请参阅包筠雅(Cynthia Brokaw)著,杜正贞、张林译:《功过格:明清社会的道德秩序》,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 [8] 详请参阅郭武:《明清净明道与全真道关系略论——以人物交往及师承关系为中心》,“探古鉴今——全真道的昨天、今天与明天”国际学术研讨会(香港,2010年1月)会议论文。 [9]《逍遥山万寿宫志》卷十二《人物志》,《藏外道书》本。 [10] 这些典籍后来曾集结为《济一子证道秘书》(又称《济一子道书十七种》,见《藏外道书》第11册),共收录道书28种。 [11]《道海津梁》卷一,《藏外道书》本。 [12] 根据早期的史料记载,许逊本为吴猛之徒;后来,由于兰公、谌姆所传“铜符铁券”中有关于许逊的种种“神意”,而致许逊与吴猛师徒的地位有过“换位”。详请参阅张泽洪:《许逊与吴猛》,北京:《世界宗教研究》,1990年第1期。 [13] 柳存仁:《许逊与兰公》,北京:《世界宗教研究》,1985年第3期。朱越利:《净明道与摩尼教》,北京:《中国学术》,2003年第2期。 [14]《许真君仙传》,《道藏》本。 [15]《西山许真君八十五化录》卷上《黄堂化》,《道藏》本。 [16]《西山许真君八十五化录》卷上《玉谱化》。 [17]《御制真君册诰表文》,见《修真十书》卷三十四《玉隆集·续真君传》。 [18] 见《修真十书》卷三十四《玉隆集·续真君传》。 [19]《修真十书》卷三十四《玉隆集·续真君传》。 [20]《太上灵宝净明飞仙度人经法》卷一《识神章》,《道藏》本。有关南宋净明道团及其所崇“六师”的更多情况,详情参阅拙著《<净明忠孝全书>研究——以宋元社会为背景的考察》,第191-203页。 [21]《黄堂隆道宫志》卷三《净明启教谌母元君传》、《净明启教兰公传》,“中国道观志丛刊”本。 [22]《逍遥山万寿宫志》卷五《净明启教兰公谌母传》,《藏外道书》本。 [23]《太上灵宝净明宗教录》卷十《净明祈禳炼度科文·拜简玄科》,青云谱藏板,“《净明宗教录》点校重印委员会”2005年重印本。 [24]《净明忠孝全书》卷一《净明道师旌阳许真君传》。 [25] 笔者认为,许逊作为一教之祖的“神学依据”至《净明忠孝全书》此说出现后方较为充分,而其作为“教祖”的形象到了元代也才显得丰满。此外,许逊的崇拜者还曾对其出身、门第等进行过很多附会和改造,但这类塑造并不是成为一教之祖所必须的,故笔者在此未作详述。有关这种改造,可参阅柳存仁撰《许逊与兰公》、张泽洪撰《许逊与吴猛》,以及拙著《<净明忠孝全书>研究——以宋元社会为背景的考察》第132-154页。 [26]《太上灵宝净明宗教录》卷五《净明女真戒仪》。 [27]《太上灵宝净明宗教录》卷五《净明女真戒仪·遥受》。 [28]《太上灵宝净明宗教录》卷五《净明女真戒仪·听受》。 [29]《净明忠孝全书》卷五《玉真先生语录别集》。 [30]《净明忠孝全书》卷四《玉真先生语录外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