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道教与心学的互动(2)
明代心学的真正创立者是王阳明。王阳明的心学,道教色彩非常浓厚,他的“致良知”说,就融入了不少道教内丹思想。王守仁自称八岁即好神仙之学,《年谱》载阳明31岁时,曾“筑室阳明洞中行导引术,久之遂前知。”正德二年(1507),他在赴往贵州龙场途中,本欲远遁异乡以避刘谨之害,却巧遇铁柱宫道士,经道士指点,阳明遂决意去龙场谪所。这些经历都表明,王阳明与明代道教人士交往甚深。在他的著作中,还记录有不少讨论道教义理的事,如有学生问仙家元气、元神、元精之事,他说:“只是一件,流行为气,凝聚为精,妙用为神。”(15)更有学生陆澄来书问真阴之气、真阳之气等问题,他干脆以良知作答。可见王阳明的心学得益于道教内丹思想之处甚多,只是他并不拘泥于道教内丹修炼本身,而是和他本有的儒学道脉相贯通,从而创立起了颇有特色的儒门心学。
由于王阳明本人所具有的这种道教因缘,他的弟子们也多援道入儒,有的还兼习道教工夫,如王畿、罗洪先、朱得之等。
王阳明的弟子朱得之,有一本专讲道教修炼的书《宵练匣》,足见其对道教内丹术的深入研究和体验。如他讲“金丹”时说:“金者,至坚至利之象,丹者,赤也,言吾赤子之心也。炼者,喜怒哀乐发动处,是火也。喜怒哀乐之发,是有物牵引,重重轻轻,冷冷热热,煅炼得此,心端然在此,不出不入,则赤子之心不失,久久纯熟,此便是丹成也。”(16)把内丹解释成赤子之心,是以儒释道;把修赤子本心——良知,又说成是一个炼丹的过程。
明代道教与心学的互动,既是道教和心学在各自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环节,也是明代三教合一思潮整体气氛的反映。
注:
(1) 张宇初:《岘泉集》卷一《太极释》,《道藏》(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本)第33册,第188页。
(2) 《道藏》第33册,第188页。
(3) 《道藏》第33册,第181页。
(4) 《原阳子法语?真道归一偈》。
(5) 《原阳子法语?还丹金液歌》。
(6) 《灵宝归空诀?序》。
(7) 《三丰全书》卷一,《大道论?上篇》。
(8) 《三丰全书》卷三,《玄要篇?上》。
(9) 《三丰全书》卷四,《道言浅近说》。
(10) 《三丰全书》卷六,《水石闲谈》。
(11) 《性命圭旨?性命说》。
(12) 柳存仁:《和风堂文集》卷中,上海古籍出版社本,第819页。
(13) 《白沙子》卷一《送李世卿还嘉鱼序》。
(14) 《明儒学案》卷六,《白沙学案二》。
(15) 《王阳明全集》卷一,《传习录》上。
(16) 朱得之:《语录》,《明儒学案》卷二十五《南中王门学案一》。
原文发布于《中国道教》2004年第2期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