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其它 >

浅谈终南山在全国道教中的地位及影响

http://www.newdu.com 2018-01-02 道教之音 佚名 参加讨论
         道教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沃土的固有宗教。道教尊黄帝为始祖,尊老子(即太上老君)为教祖,奉老子《道德经》为根本经典,以老子所讲的“道”为其最高信仰,以及尊从“道”这一核心思想形成了庞大而独特的多神信仰体系。所以,一般简单概括中国道教的历史时就用三句话即:“始源于黄帝,发扬于老子,成教于张道陵”。

     纵观道教发展史,陕西乃道教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因为,陕西是人文始祖黄帝的故里及其得道成真、骑龙飞升后之陵寝所在地,是道祖老子授经说经的重要圣地,是道教创教祖师张道陵之孙张鲁传播发展五斗米道的根据地,是睡仙陈抟老祖修道传法、创立老华山派的洞天福地,是吕祖遇仙得道、八仙崇拜的发源地,更是王重阳祖师创立全真教派、推动道教振兴的天下祖庭。

     中国道教重陕西,陕西道教看终南。于是便有了“自古终南出神仙”的美誉。道教倡导天人合一的修持理念,追求清静自然的生活方式。因此,青山碧水历来都是道教中人从事宗教活动、隐居修行的绝佳之处,故道教把“居山修炼之人谓之仙”。由此以来,终南山大秦岭则自然成为历代道教徒向往的圣地,成为中国道教著名的仙山。

     一、终南山是中国道教思想的发源地。

     巍巍大秦岭,悠悠终南山,绵延数百里,神韵甲天下。终南山道脉深厚,源远流长。它位居华夏大地腹部,横亘于长江、黄河流域之间。即是南北方自然地理分界线,又是代表黄河流域文明的秦陇文化与代表长江流域文明的巴蜀文化和荆楚文化的交汇点。所以,在中国有把黄河称为母亲河,把终南山称父亲山之说。独特的地理环境,雄浑而多元的文化积淀,造就了其成为传承中华文明的文化山,播种道教思想的神仙山。   

     终南山道教之始,一般被追溯到老子入关传经设教之时。终南山西段有楼观台,在周至县东南15公里的山麓中,相传周大夫函谷关令尹喜最先于此结草为楼,以观星气,故名草楼观,后来简称楼观。老子在楼观南筑台为尹喜授经讲经,故台称“说经台”,后因地处楼观而名“楼观台”。老子于楼观授经讲经、阐扬道德,形成了被后世道教奉为最核心的经典《道德经》,藉此孕育并推动了中国道教思想的诞生和发展。

     二、终南山是中国道教诸多流派孕育、诞生与繁荣的重要摇篮

     终南自古为仙人修道圣地,被道教奉为洞天之冠,天下第一福地。长期以来,由于隐居修炼的高道大德辈出,道法道术日显,促进了道教门派的萌芽、诞生与繁荣。

     其一,楼观派的形成。

     自周大夫尹喜于终南结草为楼,以观星气,迎接老子传授道德五千言,建成福地楼观后,至三国咸熙(264—265年)初,有道士梁谌(陈)事郑履道法师于此,受《日月黄华上经》、《水石丹法》、《楼观先生本起内传》,传“炼气隐形之法”,“水石还丹术”、“六甲符”及采服“日月黄华法”。北朝时,更有高道如王浮、王延、严达等住此修炼,并最终演成宗派,是为楼观派,楼观台因之成为道教的活动中心、道法重地。这一派的特点之一是宣扬老子西升化胡说,昌炼形之术,兼修内外丹,这一派发展至唐代而尤盛。

     其二、钟吕金丹派的形成

     南北朝时期,终南山道教有了新的发展,至唐李氏王朝的建立,道教被钦定于佛教之前,从而达到它的盛期。此时终南山道教有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张无梦,种放等人居山修道。对后世道教影响较大的即以钟离权、吕洞宾为代表所兴起的内丹学说,并形成了道教内丹炼养体系著名的“钟吕金丹派”,成为宋元道教内丹学说之主流思想。

     钟离名权字云房,号正阳子,五代京兆咸阳人。面容慈善,身材魁梧,贯文通武,长八尺七寸,须髯过腹,目含神光,仕汉为将军,出兵不利,隐遁终南山,得赤符玉篆,金科灵文,大丹秘诀,周天火候,青龙剑法于东华帝君。修炼成功,天真赐号太极太宫真人。作《破迷证道歌》、《灵宝毕法》传于世。今终南山凝阳洞传道观即为其遇东华帝君处。

     吕洞宾名岩字洞宾,号纯阳子。据《金莲正宗仙像传》称其生于唐贞元(785--805)丙子年四月十四日,山西蒲坂县永乐镇招贤里人,早年幻登仕途,却屡考不第。后游玩于长安酒肆(今古城东门外八仙宫门前的长乐坊)遇钟离权,以“一枕黄粱点破千秋大梦”而悟道,历经“十试”后,得授大道天遁剑法,龙虎金丹秘文。潜心修炼,终成正果。宋时,为纪念吕洞宾祖师于长安酒肆遇仙得道的圣事,人们立祠祭祀名吕祖庵,后改称八仙庵,即今天西安东门外的八仙宫道观。

     钟离权、吕洞宾于终南隐遁修炼、传播丹法等教事活动,是推动“钟吕金丹派”从孕育、形成到诞生的重要过程,这一过程也正好突显出终南山在后世道教特别是内丹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地位与影响。

     其三,全真道的创立。

     金元以降,有陕西咸阳大魏村人王重阳,早年习儒,自称遇吕洞宾授以丹诀,后于终南山下刘蒋村隐居修炼,著名的“活死人墓”即重阳祖师修炼的仙迹。大定七年(1167)赴山东半岛,传道度人。他上承钟吕内丹派道统,旁摄儒释,以“全真”为帜,创立了内丹派群众性教团---全真派。王重阳传教仅三年,然培养出马钰、刘处玄、谭处端、丘处机等七大弟子,在山东文登,福山等地建立了五个会社。重阳祖师羽化后,马钰继任掌教,先传道于关陇一带,其师弟各于秦冀鲁豫修炼、传道,以苦行感人,异迹惊人,教势渐盛。金世宗晚年,曾召见全真高道王处一、刘处玄、丘处机,问道谈玄,礼遇颇隆。金末,全真教势大盛,教首丘处机应蒙古成吉思汗礼聘,西游至西域雪山行营,论道说玄,颇受尊礼,命掌管天下出家人。元一统后,全真道渡江南传,吸收南宗徒裔,遍传江浙闽赣等地,成为与正一派相拮(节)抗之大道派。元室对全真道至为尊崇,全真五祖七真皆被封赠为帝君、真君,掌教及高道得真人号者颇众。河北三大新道派中,唯全真一派在元以后仍传继不绝,成为炼养派道教之代表。

     全真道主张儒、释、道三教同源、三教平等、三教合一,它以王重阳《立教十五论》为行为规范,注重清修,不事烧炼与符簶,不食荤腥,除情去欲,忍耻含垢、苦己利人,兼有儒之谦逊、墨之坚苦,静修以明心见性则与佛教禅宗相仿。全真派道教的这种态度,也许正是终南山佛道并存,经久不衰、绵延至今的原因之一。

     王重阳创建的全真道对中国道教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秦汉以还,中国道教走了1400余年的弯路,全真道性命双修的主旨及内丹修养的方法,终结了外丹道炼服金丹以求长生久视的不归之路。其次,王重阳认为三教同源,他兼容并蓄,汲取佛教经典的精华,充实和完善了道教的理论宝库。他还为全真道制定了戒律,使蓄发、出家、住庙成为全真道士的行为准则。

     三、终南山是中国道教诸多神仙信仰的形成地

     道教属于多神信仰的宗教。在道教奉行的教理教义中除了将“道”作为其核心信仰外,指神仙、学神仙亦是其最基本的信仰。终南山历来都是高道云集、仙人出没的仙山洞天,所以,这里也自然是道教诸多神仙信仰的发源地与形成地。

     1、从老子演教到道祖太上老君,再到道教神仙信仰的最高尊神---三清。

     老子于楼观授经讲道,留下《道德真经》五千言,不仅奠定了道教思想与理论基础,重要的是藉此逐步完成了后世道教对老子由圣人向道祖太上老君之神化过程,直至形成了道教神仙信仰体系中最高尊神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老子筑台讲经的圣迹也由此成为天下道教祖庭而名闻遐迩。

     2、从关令尹喜到楼观派创始人,再到真人、祖师。

     春秋时期,有一位道家学者名尹喜,天水人,善习天文和五行。他在周至县就峪乡结草为楼,观星望气,就是现在的楼观台。另有一位道家学者、大思想家老子,姓李名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老子骑青牛西游入秦,在函谷关与尹喜相逢,二人志趣相投,结伴到楼观,‘紫气东来’就出于这个典故。老子将平生所学整理为老子一书交给尹喜,不久谢世,葬于就峪(今楼观西陵)。尹喜对《老子》思想作了阐发,写了《关尹子》九篇和《老子内传》等著作。庄子曾评价:尹喜之学以“清”、“静”见长,老子著述以“虚”“柔”为特质。自此老子、尹喜的道家思想与黄帝学术思想融合成为黄老之学。之后,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创立了著名的楼观道派。关令尹喜也因此被册封为真人,成为道教一代祖师。

     3、道教太乙神的信仰

     继楼观之后,汉武帝于元封初(公元前110年)因夜闻太乙神之告而于第二年在终南山大和峪口建太乙宫,以祭太乙山神,至光熹元年 (189年),始有道士杨谌(chen),住此主宫事,从而使其成为道教的又一据点。

     太乙神,乃道教天神,主尊贵安泰,护山河物种,是古代帝王封禅祭祀主神之一。今终南翠华山下仍有供奉太乙神庙---太乙宫,是道教太乙神信仰的重要仙迹。

     4、从吕洞宾“黄粱梦觉”到八仙信仰。

     道教祖师吕洞宾,早年幻登仕途,然屡考不第。后游玩于长安酒肆(今古城东门外八仙宫门前的长乐坊)遇钟离权,以“一枕黄粱点破千秋大梦”而悟道,经过苦心修炼,终成正果。证道后立誓度尽天下众生,方愿仙去。在民间关于吕祖慈悲济世、显化度人传说和事迹广博,是最受百姓敬仰崇拜的神灵。

     随着对吕祖信仰的深入及其演法度人圣事的普及,由此进一步演化出关于八仙的传说和对八仙崇拜与信仰。八仙(钟离权、吕洞宾、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曹国舅、蓝采和、何仙姑)是道教中传闻颇广的八位神仙。特别是宋、元、明时期,八仙传说故事家喻户晓,对其信仰的信众更是无数。今天,矗立在古城西安的千年道观八仙宫,就是自宋始建以来全国唯一一座以供奉八仙为主神的道观。因此,八仙宫的建立既是对八仙信仰的历史见证,亦是形成八仙文化的发源地,更是朝拜八仙的祖庭。

     5、从活死人墓修炼到全真派祖师。

     金元之际,咸阳大魏村人王重阳祖师,因对女真统治不满,加之应武举落第,遂慨然入道。1160年他于户县南时村(遗址建有成道宫)穴居,称活死人墓,在墓周种植四梨八海棠,寓以道教四海一统为志,嗣后又在刘蒋村结庵修道。1167年自焚其庵,离陕赴山东河北一带传教,公开打出全真旗号,创建对后世道教影响深远的全真派,自己也成为创派祖师。王重阳祖师羽化后,其弟子邱处机、谭处端、刘处玄、马丹阳、郝大通、王处一、孙不二等七子,继承全真道统、弘扬全真精神,因时地应化,分创门派,广收们徒,大兴全真,被后世道教尊为全真派七大真人。

     四、终南山是中国道教传播、发展的重要圣地与祖庭。

     1、道门圣地,天下祖庭---楼观台

     道祖老子于楼观所传授的《道德经》五千言,是道教核心思想之集中体现,也是道教徒学道、悟道、行道和弘道的最高经典。与此同时,以供奉道祖老子而兴建的楼观台,也就自然成为后世道教拜谒道祖、传承道脉、光大道门的圣地与祖庭。后世尊老子为道祖、尊《道德经》为圣典、尊楼观台为祖庭,从古到今楼观台一直是国内外道教信徒神往的“仙都”。

     2、振兴宗风,全真祖庭---重阳宫

     金、元由王重阳及其弟子创立并大力弘扬的全真道,是继唐宋以来将道教再次推向兴盛发展的重要标志。因全真道而兴建的重阳宫是道教全真派第一祖庭。特别是流传至今记载祖庭圣人圣事的三十多通弥足珍贵的石碑,成为后是道教学修全真功法、研究教门历史、弘扬全真宗风最重要的圣物。

     3、八仙祖庭,全真丛林---八仙宫

     八仙宫,原名八仙庵,渊源于吕洞宾祖师长安酒肆得遇仙人,黄粱梦觉,感悟成道。兴盛于宋元时期的八仙显化、民众推崇。八仙宫自创建以来,宗法于道教全真龙门,随着历代不断扩建,迨至明、清已形成全国道教全真派著名的十方丛林性宫观,成为道教徒授受戒律、学习道教知识的主要道场。清末,慈禧太后、光绪皇帝西逃西安,曾驻跸八仙庵。为八仙庵颁赐“玉清至道”匾额,并敕封道观为“敕建万寿八仙宫”,自此八仙庵更名八仙宫,沿袭至今。

     八仙宫在中国道教史上的地位不仅仅是因为它是国内唯一供奉八仙祖师的十方丛林,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其形成了八仙信仰的体系,推动和发展了八仙文化,以及对全真道思想及其道统的完好继承。

     此外,历代于终南山中所建道观可考或现存者尚有通道观、仙游观、金台观、清凉山、望仙宫、丹阳观、长春观、太一观、四皓庙、玉真观、金仙观、开元观、灵泉观 (原华清宫)、白鹿观、太元观、碧霞洞、化羊宫(亦称化羊庙)、太平观( 原太平宫)等数十座。这些道教宫观,都在一定时期或一定程度,为道教的繁荣发展发挥过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终南山大秦岭在整个中国道教的孕育、诞生和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浑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独特的自然神韵,使其成为中国道教思想的发源地,成为道教诸多神仙信仰之形成地,成为道教多个流派孕育、诞生和繁荣的重要摇篮,成为海内外道教徒朝真谒祖、传承道脉、修真悟道,推动道教兴盛发展的圣地和祖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