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道教宗派的形成,始于宋元之间。在此之前,方仙道、五斗米道、南北天师道虽然也有师徒传承,但尚未形成有组织,有字辈的宗派。那时的“宗派”其实类似于战国时期的“学术流派”。唐宋时,由于全国性的修“宗谱”活动消然兴起,苏东坡、欧阳修发明了“字辈”传承谱系。这一方法也为道教所吸收。到宋、金、元时期,道教各宗枝及山、坛等逐渐形成了各自的宗派。主要有五大教派,即:正一派、全真派、真大道派、太一道、净明道。以上五派、全真道、真大道、太一道兴起于北方;正一道,净明道则兴盛于南方。 正一派通称“符箓派”,有“三山符箓”之称,即龙虎山正一派,又称“天师道”、“龙虎宗”。尊张道陵为始祖,历代世袭传承;樟树阁皂山的开山始祖乃葛玄,传灵宝法箓。称“灵宝派”;江苏茅山上清派尊魏华存及三茅真君,其实际的开山祖师应为陶弘景。南昌西山净明派尊许旌阳为祖师。据考证,该派实际形成于南宋时期,实际开山祖师应为何真公。 全真派由王重阳于金世宗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在山东宁海立“全真庵”,创立全真教。全真派主张三教合一,其规戒类似佛教,不娶妻室。这一派主要活动于中国北方。而在此之前,有张伯端于北宋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在浙江天台山作《悟真篇》,先丹鼎之学,后发展成全真派南宗。 南宋嘉熙三年(1239年)宋理宗赐封35代天师张可大提举三山符箓,至此江南三大符箓道派统归天师统领,史称“三山合一”。但其时各大道派仍各自授徒,有各自的“字辈”。全真、正一两大道派又衍生出很多的小宗派,据李养正先生考北京白云观《诸真宗派总簿》,共有86个有字辈传承的宗派。其实这86个字派都是由“五大教派”分化而成的,有的可能是同一道派师徒传承,但活动的区域不同的分支。比如混元派就有两支,字辈不相同;清徽派有七支,字辈也不相同。以张天师为始祖的正一派又派生出“正乙派”共九支,字辈也各不相同。清•嘉庆年间,娄近垣修《龙虎山志》,新定本宫字派“近远资元运……共60字”,说明在道教界所谓宗派之分,其实就是混乱的,正因如此,以后的许多小宗派,如“天心”、“随山”、“神霄”等,并未传承下去,其宗派也不复存在。 [各宗字派] 一、三山滴血字派:守道明仁德,全真复太和,志诚宣玉典,忠正演金科,冲汉通元韫,高宏鼎大罗,三山愈兴振,福海涌洪波。(原定40字) 清初,53代天师礼请苏州施道渊续增10字。“穹窿扬妙法,寰宇证仙都”。这10个字证明了神霄派完全融入了天师正一派。 三山滴血字派在武当山,将“三山”改为“武当”;也有传抄之误者,将“愈”写为“与”,将“福海”写“四海”,虽然只是小瑕疵,但有必要进行规范。 二、茅山《真人法脉》碑: 混靖希景 守汝玄志 宗道大天 得惟自尊 克崇祖德 光绍真应 师宝友嗣 永仁世昌 公存以敬 有子必承 能思继本 端拱一成 后又续四十八字,见于《续真人法脈》碑,即为 元复其始,精清纯如 载启先觉,钦敬淡文 灏演精信,神涵湛持(时) 性定龙顺,念受明(敏)特(持) 懋嘉丙锡,福广春禔 云章缉叶,绪悉瑶芝 该派目前传承什么字派,与“三山滴血字派”的对应关系如何?不详。如有必要需实地调查。 三、南昌.西山净明派 天德高无量, 照明自古今。玄元闻见处,总合对贤心。 道德宏清静,法源广大成。东汉有章教,功果保忠祯。 (共40字。据说净明派目前传承已到:“法”字辈。净明派有一个与三山滴血字辈的对应关系,以:“清”字辈对应“大”字辈,依次类推: 大 罗 三 山 愈 兴 振 ↓…↓ ↓ ↓ ↓ ↓ ↓ 清 静 法 源 广 大 成… 四、 阁皂山灵宝派 明代便完全融入到正一派。 五、 武当山正一道派 称“玄武派”,其字派传承为:宣渊一道志,求德振常存,照应通玄理,微希大景成。目前已传到“理”字辈,与三山滴血派的对应关系。“通”字辈对应“大”字辈,“玄”字辈对应“罗”字辈。 六、全真派目前的宗派,似乎只保留了龙门派,还在传承,其余各派没有看到传承关系。龙门派字派为:道德通玄静,真常守太清,一阳来复本,合教永圆明。至理宗诚信,崇高嗣法兴,世景荣惟懋,希微衍自宁。(以下省略)。据了解,全真龙门派目前大概传到“崇”字辈。 [字辈传承与授箓的关系] 从理论上来讲,自三山滴血字辈出来以后,正一派各宗便不应该有各自的字辈,但从宋、元、明、清以来,各宗派仍然保留了各自的宗派。如果各宗派自行传度,不按三山字辈,这也只能说是历史遗留,可以开展讨论。但如果是授箓,则必须是按三山字辈,因为自明朝以来,朝廷多次下诏,严禁私出符箓。如明天顺二年(1457),成化二年(1466),诏命宫观道士,务要各循礼法,如有私出符箓,一体治以重罪。“违者俱治以重罪不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