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萧抱珍对于炼度仪的基本态度 张与材序中对炼度仪评价甚高。他称: 夫蓬壶炼度者,乃大道之学,博施济众之术也。法天地化育之仁,运阴阳费隐之理,为道藏经文之枢要者焉。《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又云:“一开一阖之谓变,制用者法也,咸用者神也。”故此经之义诚与《周易》之理参同焉。所以摄行炼度者,宜存至诚不息之功,洗心退藏于密,而斋沐固矣。及其行之先,必步履八卦九宫以俯察于地,次即默行三台七政而仰观于天。待天地定位,水火不射,以复先天之体,然后登台,方可以通神矣。其原始反终,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而能弥纶天地之道,方可位乎其中矣。如其幽明之故,死生之说,鬼神情状,自然神而明之也。如此行之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本乎发德于衷,将以纳民于善。而道济天下,其功岂浅鲜哉。 他认为蓬壶炼度乃道藏经文之枢要,为大道之学,博施济众之术。同时又引《易》理以为说。估计此类说法,为当时道内同识。那么,编纂此仪的萧抱珍本人又是如何看待炼度仪的呢?幸好,在科仪本上有一段萧抱珍所写的《炼度纲领》。萧抱珍留下的材料极少,此为他亲撰之文,所以弥足珍贵,文不长,且引用于次,然而再略加评析。 炼度者,炼己以度人也。 未行炼度之先,七日戒。戒酒色以养吾精,戒思虑以安吾神,戒高声忿恕以培吾气。复循三日斋。斋之谓齐,以齐吾心。及至沐浴上台,则心内必须万缘顿息,只有一性圆明。 偕辅法至天尊前拜跪,三上香,行九叩礼,参毕。立定,举如意,回步周天,左足向前丁字鹤步、行法左三转右四转,按七返之式,缠步八卦罡,默八卦咒。毕,放如意立定,闭目存想,凡身化为枯树。以双手扪腹,左右阴三转,阳三转,存天火地火身中三昧火,一齐迸超,将枯树尽化,化出婴儿。复步五行罡,默五星咒。毕,存婴儿变为太乙天尊法像,左执如意,右诀三山。再步三台罡,默三台咒。毕,存上现九华宝盖身放百宝祥光,左右有何乔二大圣,手执令旗侍卫,前有城隍土地,各执手炉司迎。 主法元神变已,方可登台,仗天尊法令,凝神启圣,召将投魂,毋得自忽,全赖纯诚。如此行之自然感而遂通,神妙不测,其功德岂有量哉。 按此处并非讨论炼度仪的具体仪范,而只是点明行此仪的根本原则,而其说又是针对着主持其事的法师(高功)而言。 据萧抱珍的思路,炼度,在炼己以度人。此一说法,颇有独特之处。一般的理解,炼度又称祭炼、济炼,系济度亡灵的法事。若是细分,祭指给鬼魂施食,炼指行水火炼,即给亡灵洗涤形质(水炼),莹洁精神(火炼),或在水炼火炼之后再行水火混炼,使之形神俱妙,然后往生仙界。度即度化、超度。现在萧氏将整个炼度的要义概括为炼己以度人,是将全部炼度仪的重心搬到法师本人身上,要凭法师自身修持之功,炼去身上阴质,然后再施之于鬼魂。所以在化身为太乙天尊时,要先化身为枯树然后引火焚之,再化为婴儿,便算是太乙化身了。而所谓蓬壶云者,据张与材序,系指“身内祖宫之境界”。按内丹家的设想,修炼者在身内安炉立鼎、法天象地,身中别有一壶天,即将身体看成一个小宇宙,而这小宇宙原起于身内三丹田之气,称为祖宫,是指祖气之宫。 关于炼度须以自身为中心,道门中早已有说。《道法会元》卷1《清微道法枢纽》: 或问炼度之说如何?师曰:“炼亡者先须自炼,度亡者先须自度。斯炼度之说矣。夫人一性圆明,与天地一般长久,因贪因著,有死有生。及其四大分离,无形可恋,犹执妄心,不知解之。故轮回于六道,出没于三途。而我太上悯之,故垂教法,俾有道之士,以我之真觉彼之妄,以我之阳炼彼之阴,以我之神生彼之神,以我之炁返彼之炁,以我之贤化彼之愚。惟在乎澄心定虑,专志行持,一念有差,不成究竟。若夫符箓诰命,特科教之设耳,其文在是,其实不在是。 所谓“炼亡者先须自炼,度亡者先须自度”,便是将内丹修炼作为炼度仪的基础,萧抱珍的炼己以度人说,大致与其相仿,但更加强调炼己的重要。由此可以看到,萧抱珍的炼度法门,系将内丹修炼作为济度鬼魂之本,具有宋金元时代道法理论的一般特点,却又有自己的独特理解。 从上面所引,也可以知道,萧氏对于炼度仪正式开始前的斋戒之功十分重视。要求七日守戒三日斋洁,以使临坛时“心内必须万缘顿息,只有一性圆明”,法师自己没有一丝杂念,精神气皆集中于法事本身。这一做法,也是道门的传统。不过一个具体的科仪要七至十日的前期准备,要求则相对较高。 在萧抱珍看来,炼度仪必须“仗天尊法令,凝神启圣,召将投魂,毋得自忽,全赖纯诚”,但是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变神,化为太乙天尊。所以他对于变神的环节极为重视。他的方法,有步罡、掐诀等法事手段,但强调的是法师的存想和运气。尤其是他要求扪腹运气,左右各转三次,然后存想天火地火三昧真火合而为一,将原先已经存想由身体化成的枯树烧为灰烬,化出婴儿,再化为太乙天尊。这一变神方式,也有较多自己的特点。本来在宋金元时期的符箓派法术中,强调以内炼为本,“法行先天大道,将用自己元神”①,但是从理论上讲,雷部正神处于天上,酆都、地司诸将处于阴间,都在自己身体之外,如何将之与内炼为本的思想结合起来,是一个问题。所以当时的召将方法,是在想象中将外召的神将与本身的元神元气相统一,称为“召合”。变神的环节,则更加强调自身元气的作用。通过存想,使自己变为主法神仙,比如斗姥、雷帝等。萧抱珍的方法,是通过存想,让天火地火和体内的三昧真火合烧,炼尽凡质,使婴儿出现,系典型的将内丹修炼之术与符箓法术相结合的法门,其特点在于此三火的结合。而这与他所修的三元之法有关。太乙教号称行太乙三元之法,天、地与自身固有的祖气,正是三元的表现,而火,正是一气所化。这一点,在最后部分还要讨论。 总之,萧抱珍对于炼度科仪的基本观点,在于以内炼的方法和收获(内丹家或称为丹)施之于济度亡灵,以自己的内炼为济度的根本。他所编的科仪虽然有许多繁复的环节,但其要则在于此。至于以太乙天尊为主法,也与他们信仰的最主要神灵为太乙天尊相一致。宋金元时期,炼度仪种类极繁,各派几乎都有炼度科仪,而因为信仰的主神不同,变神时成哪一位,情形也各异。拿当时的灵宝炼度来说,多以十方灵宝天尊为十方救苦的尊神,作为主法。而以太乙天尊为主法,显然与太乙教本身的信仰有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