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其它 >

道教文学(5)

http://www.newdu.com 2018-01-02 道教之音 佚名 参加讨论

    道情
    「道情」属于曲艺的一个类别,其渊源可追溯于仙歌道曲;但它毕竟不同于一般的道曲。如果说道曲的制作是服从礼神颂仙宗旨并且是为斋醮法事活动服务,成为整个法事活动过程的组成部分,那么道情则具有相对独立性。
    道情首先必须含有丰富情感成份,但这又不是一般的世俗之情,而是超越于世情之上体现了 「道」的精蕴的升华之情。因此,为了以「道」之崇高情感感化世人,就必须通过形象性来强化艺术效果。这种形象性,除了体现在内容之外,也体现在技巧上,它可以通过一定的动作表演,使内容更加具体可感,同时,它还可以穿插念白,使其内容更易于为人所理解。念白的穿插和内容的「动作化」导致了道情的曲艺属性向戏剧属性的游移。因此,我们看到,中国古代的许多戏剧作品中往往通过道情来发展情节。
    道情的原始面貌如何,现已难于查考。不过,从八仙人物之一——蓝采和的「拍板歌」似乎也可以追溯到某些踪迹。宋代,道情不仅流行于民间,而且受到宫廷的欢迎,据周密《武林旧事》卷七记载,当时的道情在形式上与鼓子词相同。南宋时,道情演唱以渔鼓和简板伴奏,所以又称之为「渔鼓」。由于道情短小精悍,可以独立演唱,历史上一些道士或奉道文人便乐于运用它来「演道抒情」。张三丰即是于今可考的著名的道情作者之一。在《张三丰文集》中收有《道情歌》等多种道情作品。在艺术手法上,张三丰的道情与唐宋词有密切关系,有的甚至就是根据宋词的有关词牌创作的,他在借鉴唐宋词时又进行了一些变更,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精神。
    道情这种形式不仅是道士们叙说修道功法、抒写崇道情怀的好体裁,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明清以来各地道情不下数十种,并且形成了地区特色,因而有温州道情、义乌道情、东阳道情、洪赵道情、神池道情、临县道情等。各地的道情基本上都与当地民歌小调相结合,或者吸收戏曲的唱调,从而具有各种不同的风格。此等情形与文人们的采纳推广是分不开的。纵观明清两代,文人创作的道情虽然不算多,但以此而见称于世者亦有之。如明末徐大椿《洄溪道情》在学界便有较好的影响,再如袁学澜的《柘湖道情》反响也较佳。
    道情这种艺术也为弹唱艺人所借鉴。像张慧侬所口述的《珍珠塔》便有演唱道情的丰富内容。故事主人公方卿所唱《道情》,以隐喻手法来表达其十年苦读之体验,也有很深的道门义理蕴含,像「功行圆满」以及「逍遥」之类都映射着道门之思想光辉。作品通过夸张等手法,造就了审美上的「距离感」,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