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希 言 自 然。故 飘 风 不 终 朝,骤 雨 不 终 日。孰 为 此 者?天 地。天 地 尚 不 能 久,而 况 于 人 乎?故 从 事 于 道 者,同 于 道﹔ 德 者,同 于 德﹔ 失 者, 同 于 失。 同 于 道 者,道 亦 乐 得 之﹔ 同 于 德 者,德 亦 乐 得 之﹔ 同 于 失 者,失 亦 乐 得 之。信 不 足 焉,有 不 信 焉。 本章是十七章的延续。在这一章里,老子以自然界狂风暴雨不能持久的事实作比喻,告诫执政者应该尽量减少以强制性的法令对百姓横加干涉,更不要实行剥削和压迫手段。要效法自然法则,实行“清静无为”之政,这才符合于自然规律。如此,人民自然安居乐业,天下才能长治久安。 “希言自然。”意即,少说话,才合乎自然的状态。根据前文“悠兮,其贵言”和“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来看,“希言”即少说话。有些学者将“希言自然”引申为管理者应该少发号施令,才符合自然。笔者以为,不光管理者应该如此,一般人同样要少说话。这样,既不会对别人造成影响,又可以减少自己的困扰。特别是对处于大是大非的风暴旋涡当中之时,少说话既是一种智慧又能保全自身。现实中那些说话滔滔不绝的人,往往会引火烧身,这类例子屡见不鲜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所以狂风刮不了一个早晨,骤雨下不了一整天。 “飘风”和“骤雨”,可以看做是天地自然表达的声音,看似来势虽猛,但持续的时间不会长久。任何事物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自然平静状态的。 “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谁使它这样呢?天地。连天地都不能让狂风骤雨长久存在,更何况人呢?“飘风”和“骤雨” 作为自然界的一种迅猛现象,都不可能持续很久,何况是人呢?在人类社会生活中,这种现象更加常见。稳定平凡的生活是常态,剧烈变化则是短暂的。拿我们的生活来说,平平淡淡,柴米油盐,上班下班是一种正常状态,而大起大落的感情、纸醉金迷的物质生活都是一种非正常的生活状态,不可能长久。如果长期存在的话,肯定出了问题。所以,平平淡淡才是生活的真谛。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意即,按照“道”办事的人,与“道”同行;修德的人,所认同的是有德;一个失“道”失“德”的人,在行事过程中同样失“道”失“德”。按照“道”的要求做事的人,“道”也乐于得到他;按照“德”的要求做事的人,“德”也乐于得到他;不能按照“道”和“德”的要求做事的人,他就失去了“道”和“德”。一个人诚信不足,就没有信任他的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关系。 综上而论,老子在本章告诫执政者,应效法自然法则而实行“清静无为”之政,尽量减少以强制性的法令对百姓横加干涉。只要积极求“道”,积德行善,自然会受到人们的尊敬。反之,失道、失德定会遭到人们的唾弃。所以,要遵循“道”的原则,履行“德”的义务;那些朝三暮四,不讲诚信的处事方法,注定不能长久。笔者又认为,本章还有另外一种启示:当你在人生遭遇挫折、甚至惨重打击的时候,你一定要坚信时间能够“战胜”一切,因为“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挫败和低谷终将过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