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其它 >

《道德经》漫议 第二十七章

http://www.newdu.com 2018-01-02 道教之音 佚名 参加讨论
    第 二 十 七 章
     善 行 无 辙 迹;善 言 无 瑕 谪﹔ 善 数 不 用 筹 策﹔善 闭 无 关 楗 而 不 可 开;善结 无 绳 约 而 不 可 解。是 以 圣 人 常 善 救 人,故 无 弃 人﹔ 常 善 救 物,故 无弃 物。是 谓 袭 明。故 善 人 者,不 善 人 之 师﹔ 不 善 人 者, 善 人 之 资。不 贵 其 师,不 爱 其 资,虽 智 大 迷,是 谓 要 妙。
    这一章是老子借善行、善言、善数、善闭、善结这五善,来表述为人处世的行为和标准。表明体道的圣人则把自然无为的方略,潜移默化到为人处事的言行举止上。全文共分四个意思:一是不着痕迹的善行;二是会说 、会做又会教;三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四是贵重老师,爱惜资本。
    (一)不着痕迹的善行
    “善行无辙迹。”意即,善于行走的,不留下痕迹。“善行”,指善于行走。“辙迹”,指车轮压出的痕迹。这句话引申的意思有三层:一是具有高尚品德的人,作了好事,完全不会留下任何痕迹。他做好事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要回报。二是做任何事都比较完美,不会伤害任何人。三可解为宗教意义上的 “阴功”,即以“无为”之心作了善事,还不留下任何痕迹。从以上三点来看,方方面面都要做到完美无缺是很不容易的。由此,笔者联想到《庄子》的话:“绝迹易,无行地难。”不做任何事情,当然没有怨究,正如不走路自然不会留下痕迹;如果一个人又要走路又不想留下痕迹,这就很难了。然而,笔者又认为:做善事而不留痕迹,是一种无私的最高境界。我们都应该努力达到。
    (二)会说,会做,又会教。
    “善言无瑕谪。”善于言谈的,没有任何语言漏洞受人指责。“瑕”是指玉上的斑点,这里比喻过失和缺点。“谪”(zhe),谴责。真正会话说的人,说出来的话没有一点毛病可以挑剔,随便哪一句话,都觉得合情合理。外交部长王毅,善于外交辞令,发言时妙语联珠,有如行云流水。
    “善数不用筹策。”善于计算的,不用计算工具。“善数”,即善于计算。“筹”是古代计数用的码子,如算盘珠子。“策”,计数的工具。最聪明的人,数字一报,加、减、乘、除的结果马上就出来了。所以说,他是不靠计算工具的。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于关闭的人,他不用栓锁就打不开门。“楗”,是指锁门的栓子,相当于锁。其实,用锁把门锁住,不算“善闭”。而真正打不开的东西,是没有关楗的。什么东西没有关楗呢?那就是诚信和忠诚,一个忠臣义士,不管是金钱美女、还是严刑拷打,都休想从他口中打探到真正的秘密。因此,诚信才是关键和根本。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善于捆绑的,不用绳索,别人也解不开。是什么“结”不用绳子捆绑,却永远打不开呢?是心结。忠于感情的心结和坚定信仰的心结。比如,男女之间一旦被忠贞的感情之“结”捆住的话,就永远也分不开;宗教人士一旦被坚定信仰这个“结” 捆住的话,就永远不会动摇。可见,“心结”是何等重要。
    (三)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因此,圣人善于做到人尽其才,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经常做到物尽其用,所以没有被废弃的物品。这就叫内藏聪明智慧。在圣人的眼中,善人、不善人、可怜人、不可怜的人都需要救助,就连大家都认为有罪的人也一样需要救助。哪怕是一只小小的蚂蚁,只要力所能及也都需要救助。由此笔者联想到“庄王断缨”的故事。说是楚庄王夜宴群臣,令爱妾许姬离席敬酒时,忽然一阵大风把帐内的灯全都刮灭了。此时,有一个人趁机调戏许姬,许姬则摘其帽缨后告诉了庄王。庄王却令所有的大臣都摘下帽缨,才命令点灯饮酒。此举令那个调戏者安然无恙。后来,楚国和郑国打仗,正在危急关头,一员大将过关斩将、屡立奇功,庄王欲行重赏,却被他拒绝了。他就是被许姬扯断了帽缨的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庄王以处罚调戏之人与保护此人相比,保护此人才是善事。关于“常善救物,故无弃物”,老母殿也有很好的例子。陈圆明道长在扩建老母殿时,把原来旧房子拆下来无用的木头全部收藏了起来。别人以为他太小气,把没有用的木料还当宝贝一样收藏起来。可等到后来修建宿舍楼的时候,这些旧木头便用来加固脚手架,防止出现不安全事故。这就是“常善救物”的好处。
    (四)是贵重老师,爱惜资本。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 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所以,善人是不善人的老师,不善人是善人的借鉴。不重视老师作用,不珍惜借鉴,即使再聪明也是大大的糊涂。这就是精微奥妙的道理。善人和不善人是对立统一的,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师”就是榜样和老师,“资”是借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理应让人们见贤思齐。忽视“善人”和“不善人”之间的辩证关系是错误的;不敬爱老师,不重视老师的借鉴作用是大大的糊涂虫!
    由上述可知,本章的五“善”可经由熟能生巧或顺其自然来完成,只要以“无为”之心而为,就会有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来自于“道”。 既然一切都来自于“道”,应该让万事万物自然发展。这样以来,天下就没有被抛弃的人和被抛弃的物。由此,为人处事要以善人为“师”,以不善人为“资”;两者合成“师资”,便可互相学习、相互期许与珍惜。这就是我们所要获得的“要妙”。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