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四 十 四 章 名 与 身 孰 亲?身 与 货 孰 多?得 与 亡 孰 病?甚 爱 必 大 费﹔ 多 藏 必 厚 亡。故 知 足 不 辱, 知 止 不 殆,可 以 长 久 。 本章和十三章一样,讲的是人生尊严问题。十三章是以宠辱荣患和人的自身价值对比,说明人要自重、自爱。老子告诫人们,在名利与身体对比中,应该贵生重生,对待名利要知止知足,这样才可以避免忧患;反之,奋不顾身地争名逐利,必然会落得身败名裂的可悲下场。全文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用了三个设问句,表达了名誉与生命、生命与财货、获取与丢失的对比关系,说明了人的身体比名誉、钱财更亲。第二层,说明过分地爱好名誉与聚敛财物的极端祸害。第三层,得出结论,点明“知足、知止”的好处。 “名与身孰亲。”意即,名誉与身体生命相比,哪一个显得可亲?答案当然是身体。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如果死神拿着荣誉来换你的生命的时候,我相信,是没有人去选择荣誉的。 “身与货孰多。”意即,生命与财富相比,哪一个显得重要?当然是生命。如果失去生命,钱又有什么用呢?时下一些年轻人,为了金钱用身体进行“援交”,一些明星为了金钱和名誉也大搞“潜规则”等。老子的质问对今人而言似有很大的教育作用。 “得与亡孰病。”意即,得到与失去相比,哪一种显得有害?“得”,得到。“病”,即忧患,这里指害处。得到与失去是针对名利而言,很多人觉得失去名与利十分可惜,却不考虑有时候得到名和利是要付出代价的。一些人为了金钱、为了成绩、为了权力等,不惜铤而走险,结果东窗事发,被人举报,继而“纪委”介入,最后锒铛入狱,有的甚至赔上性命。然而,如果早有醒悟的话,他们一定会选择“知止、知足”。 “甚爱必大费。”意即,过分的贪求自己所喜爱的东西,必定会付出更大的代价。“费”是指耗费,付出代价。《阴符经》说:“心生于物,死于物。”即,执着于一方面,必然在这方面吃亏。如嗜酒如命的人,最后都是被酒精中毒而死;好色之徒,最后都会载在美女身上。“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甚爱必大费”,无论对人对物,一旦执著所爱,就会不顾一切地付出。比如,喜欢古玩字画,就让其变成心中最爱,不惜重金购买;喜欢一个人,不惜金屋藏娇,散尽千金也不在乎。某些帝王为了美人,失去大好江山者大有人在。爱得太过,就会造成很大的耗费,国破家亡也在所不惜。但是,时过境迁突然醒悟之后,便会发觉当初怎么那么胡涂。 “多藏必厚亡。”意即,过多地积攒财富,必定会招致惨重的损失。“藏”,是指收藏和储藏。“亡”,是指损失。因为贪心不足,必定疯狂积累财富。比如有些大贪官,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金钱、房子和情人。最后都是因此而陷入更大的危机。清朝的大贪官和珅,财富积累到富可敌国,最后还是被抄家。我家乡有一个人,一辈子单身讨饭,死了以后,村委安葬他时,居然在他床下发现二十多万元。多么令人思索。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意即,所以,懂得满足就不会受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这样就会长久的得到平安。“止”,本意指停止,这里是懂得名誉财货满足的限度,即是“知足”。“知足”就不会招致羞辱而丧失生命尊严。懂得追求名誉财货手段之限度,即是“知止”。“知止”则不会使自己陷入危险境地。可见,只有“知足”、“知止”才能将自己保持在均衡的限度之内而长久平安。 综上而论,为了追求名利而劳累或伤害身体,可谓得不偿失,因为相对于自己的身体,名利是无法替代的。 因此,对于“名与身”、“身与货”“得与亡”的选择,绝非青菜萝卜各有所爱的问题,而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人若能重视生命而轻视名利,做到“知足”与“知止”,就是老子所谓的“深根固祗,长生久视之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