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四 十 五 章 大 成 若 缺,其 用 不 弊。大 盈 若 冲,其 用 不 穷。大 直 若 屈,大 巧 若 拙 , 大 辩 若 讷。静 胜 躁,寒 胜 热。清 静 为 天 下 正。 本章是以“道”喻人,最完美的人格和“道”一样,看似有某些缺失但魅力无限、作用无穷。既是四十一章“明道若昧,大白若辱,建德若偷”等思想的继续,也是进一步对四十三章“不言之教,无为之益”辩证关系的说明。本章的“大成”、“大盈”是对圣人人格修养的描述;“若缺”、“若冲”、“若屈”、“若拙”、“若讷”,都是在说明一个完美的人格,不在于外在的表露,而在于内在生命的含藏内敛上。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意即,最大的圆满好像有缺陷,它的作用却不会衰败。“大成”是指最完美。“缺”即缺陷。“不弊”不会衰败。自然之“道”就非常完美,尽管在人们的认知上还有缺陷,但它的作用却是无穷无尽、永不衰竭的。战国时期,卫国有个叫哀骀的人,面貌十分丑陋,既没做官,也没有钱,才智也超不出他所生活的环境,不过接触过他的人无论是男是女都喜欢亲近他。甚至很多男人跟他相处,常常舍不得离去。很多女人见到他宁愿做他的妾而不愿做他人的妻子。鲁哀公听说以后,认为此人一定有不同于常人的地方。于是把他招进王宫,和他相处不到一个月,便对他的为人有了了解,不到一年时间,就十分信任他了。正好,国家没有主持政务的官员,鲁哀公便把国事委托给他。哀骀既没有受宠若惊的的表现,还漫不经心地加以推辞,鲁哀公都深感羞愧。最后,哀骀勉强接受了,把国事处里得井井有条,但没过多久就辞官走掉了。鲁哀公忧虑得像丢失了什么一样,就问孔子:“哀骀他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孔子说:“比如,我们的母亲外貌不一定完美,但生养我们的才德是完美的;战死沙场的人并没有漂亮的棺木来埋葬,但保家卫国的精神是完美的。哀骀他不说话也能取信于人,没有功绩也能赢得亲近,让您乐意授给他国事,还唯恐他不接受。他一定是个才智完备而德不外露的人。” 鲁哀公问:“什么叫做才智完备呢?”孔子说:“德才兼备,又能顺任自然,就是才智完备”。鲁哀公又问:“什么叫做德不外露呢?”孔子说:“均平是水停留时的最佳状态。它可以作为取而效法的准绳,内心里充满蕴含而外表毫无所动。所谓德,就是事得以成功、物得以顺和的最高修养。如果一个人德不外露,外物自然就不能离开他了。”按照孔子的表述,“德不外露”就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的井水状态,表现在人格上,亦即虚怀若谷的境界。这是《庄子•德充符》里的故事。在庄子看来,道德的圆满,才是真正的圆满,像哀骀这样完美无缺的人,肢体上不也有却失吗?但丝毫不影响他人格的圆满。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意即,最充盈的东西好像空虚的样子,但它的作用不会穷尽。“大盈”,即非常充足,“冲”,是指空虚。什么东西既充实又虚空,而且作用永不穷尽呢?当然是“道”了。“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这两句一个讲圆满,一个讲充实,看上去却似乎很空虚、有缺陷,但其作用都是没有穷尽的。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意即,最正直的东西,看起来好像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人,好像很笨拙。最大的辩才,好像很木讷。句中的“屈”与“直”相对,“拙”与“巧”相对,“辨”与“讷”相对。历史上很多著名人物多半“大辩若讷”。如孔子和同乡的亲友相处时,说起话来总是温温吞吞,好像很木讷。其实呢,“刚毅木讷近仁”,但他一旦上了庙堂,马上变得能言善道,不仅懂得礼仪,说话也很有分寸,因此经常被奉派处理外交事务;友邦使臣来访,也常由孔子负责接待。宋太祖赵匡胤,当了皇帝以后,南唐李后主李煜还没有投降。这个李煜不仅自己文学修养很高,而且他的大臣们,如宰相徐铉,文学也是非常之好。有一天,李煜派了宰相徐铉出使北宋。赵匡胤听说这位宰相学问很好,为了不被南唐藐视,特别召开了一个御前会议,研究决定派一位饱学之上来接待徐铉。可是,偌大的一个大宋朝廷,却选不出一个人来。赵匡胤只好从自己的卫士中找到一位相貌堂堂、一个大字也不认识的人,担任接待大使的任务。徐铉到后,为了表露自己的才华,天文、地理、国际、政治,高谈阔论。可这位接待大臣什么都不懂,只是哼哼哈哈:“请上坐!请喝茶!”如此这般,搞了三天。徐铉心里想,赵匡胤手下有学问的人太高了,我说了半天他都不置可否,也没有赞叹或认可,对赵匡胤的政权,颇为莫测高深。这虽然有点“对牛弹琴”的讽刺,却正是赵匡胤的高明之处,对付这些满口谈学问的专家,只派一个老土士兵与他接触,反正你讲什么他都不懂,以木讷相对就成功了。赵匡胤不一定读过《道德经》,但他表现出来的智慧,却吻合了“大辩若讷”的智慧。从上面的例子可知,说话必须注意场合,懂得顺应环境的需要,该说的时候才说,不可仗着口齿伶俐,到处乱说。相反,要学习孔子在乡里和庙堂各有不同的说话方式,这也是处世的态度。 “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意即,静定能够战胜躁动,寒冷能够克服炎热,清静无为可以做天下的模范。“躁”即急躁。“静”即安静。“正”与“政”通,指政治,政事。“清静为天下正”是在提醒人们,无论做任何事,都要有“清静无为”的心态。 由上而看,本章讲的是“道”的最完美人格修养。一个人如果具备了这种智慧,就可以无往不利,比如《西游记》中唐僧外表看似无能,但却非常完美,所以唐僧才能成为孙悟空的领导。唐僧为了崇高的信念,处处展现虚怀若谷、顺任自然的仁德之心,这种仁德之心,在常人看了就好像是枉屈,就好像是笨拙,就好像是木讷。所以天、地、人三界都有他的贵人,每逢危难时总能逢凶化吉,最强取得真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