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儒学研究 > 其它 >

唐君毅与新亚精神

http://www.newdu.com 2018-01-03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兼容理想与现实、古今与中西的教育理想


    -先生的教育思想是依其价值观、人生观而引伸出来的,而他的哲学体系,是一种以心灵涵摄一切的道德的理想主义,其包容性极大→其教育思想亦有兼容并包的特性。
    -这种观点,在其抗战期间所写的文章见出。他以为当时的教育的目的有两面:
    /适应现在-解决实际生活生存的问题
    \准备未来-实现文化理想
    ∴反对抗战以来国内人士对中国当时教育的两派对立的意见。
    /现实派/改革派-当时的教育在战时必须完全改造,以适应抗战的情势。
    \理想派/保守派-以欧战欧洲各大学仍然从事高深学术的研究为理由,拒绝教育改革,维持现行教育。
    →当时的教育应结合理想和现实而不应只偏于一面。
    -四九年到香港之后,他以为当时香港的殖民地式的教育,主要观念是政府需要、技术性及商业性;此既不合乎中国传统教育的理想,亦不合乎西方教育的理想,只能称为中西文化边缘地带的教育。
    他以为香港教育的理想应为:以广大社会需要包涵政府需要,以人文教育包涵技术教育,使教师成为真正的教育家以代替一切教育上的商业观念。此亦显出其结合理想与现实的胸襟。
    -不单结合理想与现实,先生还有结合古今中外教育思想的襟抱。他自己的价值取向虽较近于传统中国的文化教育思想,但他并不排斥西方的文化教育思想,而是采取兼容并包的立场。
    ∴他能够欣赏近现代西方的教育精神,包括美国的民主主义、实用主义和欧陆的存在主义的教育精神,以为三者各有其优点:
    /民主主义教育-能吸纳各种教育人材
    -实用主义教育-能令科学得以发展及生活水平提高
    \存在主义教育-能令人把握人的真实存在
    

传统书院教育理想的继承与发展

I      为学与做人并重


    -先生的教育精神虽然兼容并包,但他最能阐发和身体力行的,是传统儒家,特别是宋明书院教育的精神,而后者的最重要主张,是教育的目的,在于成就人的道德人格,亦即为学与做人并重的主张。∴由先生与钱穆等人作的新亚学规中的首两则,都突出了这方面的意思:
    求学与做人,贵能齐头并进,更贵能融通合一。
    做人的最高基础在求学,求学之最高旨趣在做人。
    -在别处,先生将传统书院的宗旨看成是教育的首要目的,以为教育有三大要义:
    /第一义-教学最后的目标是要成就一个个的人。
    -第二义-传授知识与鼓励学术的研究
    \第三义-学校的课程的编排和学生的考试成绩
    但第一义必须要贯注到第二义,第二义也必须要贯注到第三义。
    →他并非单讲传统教育思想,而是将它和现代教育思想互相融通。
    

II     教育意识五层论


    -先生不单继承了儒家的教育思想,并且以其哲学思想加以全面发挥,建构出其教育意识五层论的观点。依此观点,他以为教育之目的在成就他人人格之进步以延续文化,∴教育之活动自始即依于人之道德理想而有。
    -教育意识与一般道德意识之不同:
    /一般道德意识-以支配自己改造自己,以成就自己之人格之进步,文化生活之陶养为的。
    \教育意识-依于吾人成就自己之道德理性,以成就他人文化生活之陶养,人格之进步,而延续人类文化于他人或后代之人之意识。
    -各种教育意识之高下,可分为五层级论之:
    1. 夹杂自己之生物本能而主要为满足自己之本能之教育意识。
    2. 无私的求延续文化于被教育者之意识,而视被教育者为纯粹之接受者。
    3. 无私的求延续文化于被教育者之意识,而视被教育者为自动之人格。
    4. 无私的求延续文化于被教育者之意识,而视被教育者不仅为文化之承受者,且兼为一能创造文化者。
    5. 无私的求延续文化于被教育者之意识,而视被教育者的文化创造能力为一未被规定的形上实在。此即有儒者所谓师之意识,即「友天下善士,以守先待后为己任,而德可以配天」之教育意识。
    依讲者的引伸,价值由下而上(小而大),基本的次序与其心灵九境哲学的价值层阶是相一致的:
    1.  由下而上-强调超越层面有较高的价值。
    2.  由外而内-强调主体(内在)层面有较高的价值。
    3.  由前而后-强调实践(行)层面有较高的价值。
    

新亚书院的教育理想与实践

I      新亚精神的诠释


    -他是从文化精神的角度讲新亚精神,当中有着其新儒家的哲学与文化的理想。他以为「新亚」即新亚洲,或即亚洲的新生的意思。
    亚洲在中国与世界的概念之间,∴新亚精神在于一方要照顾中国的国情,一方要照顾世界学术文化的潮流,尝试建立一教育文化理想并加以实践。
    -新亚自参加中文大学后,∵情况与以前不同,变成三间成员书院之一,它的精神应如何发展,是当时新亚及其它书院同人最关心的问题。依先生,当时中大的教师、董事会和香港政府中人各有不同的教育方向和观念,大致说来有两个:
    /香港主义-以香港政府和社会的利益为主。
    \国际主义-以发展成国际性大学为主。
    -先生上述两条路都不能说是中大的真正目标,∵
    /香港人在地理上虽是香港的,但生命是中国的
    \中大即使在国际上取得地位,也不能代表中大的特殊性,它要代表中国文化承先继后的发展精神。
    -∴中文大学之所以用「中文」两字,应该不只应用语言方面的意义,它如果没有意义,我们应赋予它意义:应指「中国文化」。
    -但上述对中大的看法只是新亚自己的观点,∵中大由三间成员学院组成,而它是行联邦制的,其理想应是从三院理想融合而成。
    

II     新亚精神的具体实践


    -依先生,新亚过去的一些主要教育内容为:
    1. 新亚有感于现代大学教育分科分太多,把学问世界割裂,弄得支离破碎,∴要使各种课程,相互连系。∴师生研究任何学问,有核心,也有外围。
    2. 希望生活与学问能连在一起,师生间关系俱非职业关系而是伦理关系,是朋友或父子兄弟的关系。
    3. 教师间的关系是朋友关系,∴新亚聘人的待遇并不悬殊。另外,既然生活与学问打成一片,则作人与作事、教学与行政亦没有全相分离。∴教师都担任点行政工作,办行政的也教点书;务求教学与行政,做人与做事联系起来。
    -后来,在新亚并入中大后,新亚同人看到了新亚精神很难再得到认同和实践,便成立独立于中大之外的新亚研究所,而据先生的看法,新亚研究所的宗旨与新亚书院的宗旨互相配合,相辅相乘
    /大学部-注重文化化意念的培养,传授知识
    \研究所-发掘问题后,作进一步研究
    -新亚研究所的中国文化研究的主要特色,在于对中国文化作一综合的了解。
    ∴教师有一面的专长,但对学问各方面都有一全盘通识
    ∴学生可专门学习一科,但对文、史、哲亦有相当了解
    

讲者对先生的教育思想的看法

I      值得继承发扬之处


    1.                       强调人格教育、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现代教育往往只重视经验知识的重要性,忽略了人格培养的重要性,先生的观点能补充其不足。
    2.                       强调通识教育的重要性
    -现代教育另一流弊,是学科分类过于精细,结果造成学问,特别是人文科学的割裂,先生依传统中国思想所讲的通识教育,亦能补充这方面的不足。讲者以为,先生讲通识教育比蔡元培先生更进一步,∵能扣紧人格教育、道德教育方面讲通识教育。
    

II     不足之处


    -对于现代西方教育的特质,讨论得不够全面和深入,这方面须以其它学者的讨论来加以补充。
    附论:中国书院「三部曲」的反思
    -先生在「中国教育史上之私学与官学」1971一文中,提到一个中国教育史的普遍现象,就是私学由兴起到官学化,到最后衰落的三个发展阶段。先生称上述的私学发展现象为「三部曲」,他说:
    我们可以说在中国教育史上,凡新兴的有朝气的学术与教育,初皆是私学。此是第一点。但私学盛行到某一阶段、某种程度时,它便要求成为官学。此是第二点。私学一旦成为官学,官府用它来考试,学术只成功名利禄之途,一门学问跟着便衰落,而其它私学再兴越。这是第三点。
    -先生对于此三部曲,曾从中国历代教育史实予以详细的证明。另外,他对于中国历代的私学何以必有如此的发展,亦作出了深入的解释。
    -先生以为私学兴起起后有官学化要求的原因是「私学兴起以后,总要求成为官学。这种现象,亦似是必然的。因私家讲学的动机,亦原是想影响到社会;但要想影响到整个社会,又恒须要通过政府。」
    -至于私学成为官学后,往往随即衰落,先生的解释是:
    1.  教育一由政府管理、提倡、统制,便必归于求齐一化、形式化、机械化,而失去活力。
    2.  由一学术成官学,便同时成功名利禄之途,而讲学的人,亦非真心诚意的讲学。
    3.  政府所能注意到的学术,只是合政府之现实需要的。真正的学者与教育家,更知对全社会之历史文化之过去未来负责。故只以政府所需要之学术教育为学术教育之标准,必失去教育学术理想性。
    →学术教育必须有由私人在社会提倡传播者,才能有活力有朝气,私学必当为官学之领导,而当其化为官学后,即恒趋于衰落。
    -讲者很同意先生的观点,但想补充说明一下先生没有详细讨论到,但对了解传统书院的复兴很重要的问题:中国传统私学的三部曲,在西方及现代中国是否适用?
    -讲者会给予上述问题否定的答案。
    1.先说西方的情况。
    ∵在近、现代西方,科学的兴起对大学教育的影响最为深远。
    ∵更重要的,是西方的民主政治的发展,随着这种发展,西方人十分重视大学行政的独立自主和非常尊重学术的自由精神。
    2.再说现代中国的情况。
    ∵于受到西方尊重学术自由的精神所影响,大抵亦与西方情况相若,虽然在程度上仍有不及。
    →讲者对于传统书院在现代的复兴与更新,是抱着乐观的态度的。从人文教育的角度来说,中国传统书院的复兴,并与现代西方教育的相结合,仍然是一条可以实行,并且理应实行的康庄大道。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