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兼容理想与现实、古今与中西的教育理想- -这种观点,在其抗战期间所写的文章见出。他以为当时的教育的目的有两面: /适应现在-解决实际生活生存的问题 \准备未来-实现文化理想 ∴反对抗战以来国内人士对中国当时教育的两派对立的意见。 /现实派/改革派-当时的教育在战时必须完全改造,以适应抗战的情势。 \理想派/保守派-以欧战欧洲各大学仍然从事高深学术的研究为理由,拒绝教育改革,维持现行教育。 →当时的教育应结合理想和现实而不应只偏于一面。 -四九年到香港之后,他以为当时香港的殖民地式的教育,主要观念是政府需要、技术性及商业性;此既不合乎中国传统教育的理想,亦不合乎西方教育的理想,只能称为中西文化边缘地带的教育。 他以为香港教育的理想应为:以广大社会需要包涵政府需要,以人文教育包涵技术教育,使教师成为真正的教育家以代替一切教育上的商业观念。此亦显出其结合理想与现实的胸襟。 -不单结合理想与现实, ∴他能够欣赏近现代西方的教育精神,包括美国的民主主义、实用主义和欧陆的存在主义的教育精神,以为三者各有其优点: /民主主义教育-能吸纳各种教育人材 -实用主义教育-能令科学得以发展及生活水平提高 \存在主义教育-能令人把握人的真实存在 二 传统书院教育理想的继承与发展I 为学与做人并重- 求学与做人,贵能齐头并进,更贵能融通合一。 做人的最高基础在求学,求学之最高旨趣在做人。 -在别处, /第一义-教学最后的目标是要成就一个个的人。 -第二义-传授知识与鼓励学术的研究 \第三义-学校的课程的编排和学生的考试成绩 但第一义必须要贯注到第二义,第二义也必须要贯注到第三义。 →他并非单讲传统教育思想,而是将它和现代教育思想互相融通。 II 教育意识五层论- -教育意识与一般道德意识之不同: /一般道德意识-以支配自己改造自己,以成就自己之人格之进步,文化生活之陶养为的。 \教育意识-依于吾人成就自己之道德理性,以成就他人文化生活之陶养,人格之进步,而延续人类文化于他人或后代之人之意识。 -各种教育意识之高下,可分为五层级论之: 1. 夹杂自己之生物本能而主要为满足自己之本能之教育意识。 2. 无私的求延续文化于被教育者之意识,而视被教育者为纯粹之接受者。 3. 无私的求延续文化于被教育者之意识,而视被教育者为自动之人格。 4. 无私的求延续文化于被教育者之意识,而视被教育者不仅为文化之承受者,且兼为一能创造文化者。 5. 无私的求延续文化于被教育者之意识,而视被教育者的文化创造能力为一未被规定的形上实在。此即有儒者所谓师之意识,即「友天下善士,以守先待后为己任,而德可以配天」之教育意识。 依讲者的引伸,价值由下而上(小而大),基本的次序与其心灵九境哲学的价值层阶是相一致的: 1. 由下而上-强调超越层面有较高的价值。 2. 由外而内-强调主体(内在)层面有较高的价值。 3. 由前而后-强调实践(行)层面有较高的价值。 三 新亚书院的教育理想与实践I 新亚精神的诠释-他是从文化精神的角度讲新亚精神,当中有着其新儒家的哲学与文化的理想。他以为「新亚」即新亚洲,或即亚洲的新生的意思。 亚洲在中国与世界的概念之间,∴新亚精神在于一方要照顾中国的国情,一方要照顾世界学术文化的潮流,尝试建立一教育文化理想并加以实践。 -新亚自参加中文大学后,∵情况与以前不同,变成三间成员书院之一,它的精神应如何发展,是当时新亚及其它书院同人最关心的问题。依 /香港主义-以香港政府和社会的利益为主。 \国际主义-以发展成国际性大学为主。 - /香港人在地理上虽是香港的,但生命是中国的 \中大即使在国际上取得地位,也不能代表中大的特殊性,它要代表中国文化承先继后的发展精神。 -∴中文大学之所以用「中文」两字,应该不只应用语言方面的意义,它如果没有意义,我们应赋予它意义:应指「中国文化」。 -但上述对中大的看法只是新亚自己的观点,∵中大由三间成员学院组成,而它是行联邦制的,其理想应是从三院理想融合而成。 II 新亚精神的具体实践-依 1. 新亚有感于现代大学教育分科分太多,把学问世界割裂,弄得支离破碎,∴要使各种课程,相互连系。∴师生研究任何学问,有核心,也有外围。 2. 希望生活与学问能连在一起,师生间关系俱非职业关系而是伦理关系,是朋友或父子兄弟的关系。 3. 教师间的关系是朋友关系,∴新亚聘人的待遇并不悬殊。另外,既然生活与学问打成一片,则作人与作事、教学与行政亦没有全相分离。∴教师都担任点行政工作,办行政的也教点书;务求教学与行政,做人与做事联系起来。 -后来,在新亚并入中大后,新亚同人看到了新亚精神很难再得到认同和实践,便成立独立于中大之外的新亚研究所,而据 /大学部-注重文化化意念的培养,传授知识 \研究所-发掘问题后,作进一步研究 -新亚研究所的中国文化研究的主要特色,在于对中国文化作一综合的了解。 ∴教师有一面的专长,但对学问各方面都有一全盘通识 ∴学生可专门学习一科,但对文、史、哲亦有相当了解 四 讲者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