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正蒙学堂 >

天生德于予:什么样的人会无惧风雨?丨参赛作品

http://www.newdu.com 2018-01-05 腾讯儒学 赵大山 参加讨论

    文/赵大山
    “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孔子的这句嘉言,影响中国知识分子数千年之久。据说新儒家的开山祖师梁漱溟先生有一次外出需乘船,恰逢大风雨,友人劝他不必去了。梁先生说,天生德于予,一点小风小雨岂奈我何?梁先生此语,显然来自于孔子的这句话。
    
    天生德于予(资料图 图源网络)
    先说说这句话的背景,孔子周游列国,有一次路过宋国,在一棵大树下与弟子们讲习礼仪。宋国司马桓魋听说孔子路过宋国,赶过来企图谋害他。孔子与弟子们离开之后,桓魋恨恨不已,把孔子与其弟子习礼于其下的大树给砍倒了。孔子在离开的时候,说出了上述嘉言:“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桓魋为什么要谋杀孔子?史书并未明确的记载,姑且不表。关键在于,对孔子的这句嘉言该做如何理解?
    一般认为,孔子的这句话是说:“我的道德来源于天,桓魋能把我怎么样?”意思是我命在天,桓魋你害不了我!
    做出这样的理解显然受《史记·孔子世家》的影响所致。
    
    一点小风小雨岂奈我何(资料图 图源网络)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从这段记载可知,孔子一行生命受到威胁,弟子劝孔子快跑,孔子却相当从容,我的道德来源于天,桓魋能把我怎么样?
    类似的记载还有一次,孔子与弟子们到了匡城,一名弟子叫颜刻的负责驾车,到了城门口,以马鞭指着城墙某处缺口说:“上一次我入城,就是由那处缺口进去的。”大概颜刻那一回,恰逢城门关了,由缺口处越城墙而入。但颜刻这一说,引起了匡人的误会。鲁国的阳虎曾经攻打过匡城,就由此缺口而入。匡人以为孔子就是阳虎,于是把孔子一行扣留了五天。弟子们非常害怕,孔子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意思是说,周文王离开这个世界已经很久了,他创立的文化现在在我这里,如果天要灭绝这个文化,后来的人就无法知道这个文化,如果天不灭绝这个文化,匡人能把我这么样呢?
    《史记·孔子世家》这两段记载突显了孔子的自信,这个自信来源于天,传播、弘扬周文王传承下来的文化是天赋予我的使命,谁也害不了我。因为我死了,文化命脉不就断了吗?
    
    孔子的自信(资料图 图源网络)
    但是这样的想法在现代人看来,不是一个妄人吗?即使在孔子那个时代,这样的想法就合适吗?
    孔子的这个说法类似于宗教了,宗教教主为了吸引信众,会说一些刀枪不入的神话,但孔子显然不是这样的宗教家,他从不语“怪力乱神”,因此,必须从孔子一贯的言行表现、思想主张来理解这句话。
    《论语》最后一句话,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这个命,显然是使命之意,君子活在世上的意义,在于承担上天赋予的使命。这个使命为何?在孔子看来,就是仁道。
    孔子又说:“志士仁人,有杀生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君子为了成就仁道可以奉献生命,但不会为了求生而有损于仁道。
    
    杀生以成仁(资料图 图源网络)
    那么,仁道是什么?孔子在与弟子们谈论理想的时候说,“老者安之,少者怀之,朋友安之。”也就是说,孔子的理想是希望天下人殾能幸福快乐,而实现之道,就是施行仁政。孔子在鲁国做官,无法实践仁道,只好周游列国,希望能在别的国家有机会实践他的政治主张,周游十四年而无结果,回到鲁国删诗书,定礼乐,传授弟子以待来者,孔子的一生都在追求仁在人间的落实。“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不是孔子的狂妄,也不是孔子装神弄鬼糊弄弟子,他是在表明一个根本的态度,此生使命在行仁,千难万险浑不惧,刀山火海不回头,一个小小的桓魋,又怎么能够使我改变初衷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