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道诚 俗话说“冤家宜解不宜结。”对生活中遇到的误会、怨仇该如何消除?对人际关系中的矛盾该如何化解?《素书》告诉我们其中的方法。 要有容人之量(资料图 图源网络) 设变致权,所以解结。 采用灵活手法,施展权变之术,这样就能解开人所结之怨仇。“权”是和“经”相对的一个概念。《广雅》:“经,常也。”《春秋公羊传》:“权者何?权者反于经然后有善者也。”孟子:“常谓之经,变谓之权,怀其常经而挟其变权,乃得为贤。”柳宗元《断刑论》:“为仁必知经,智必知权”,“经也者常也,权也者达经也,皆仁智之事……经非权则泥,权非经则悖”。以变通的方式获得双方关系的和解,以权变的手段解开矛盾的死结,是智慧的表现。 要解开所结之怨仇要有容人之量,不计前嫌,否则心理上不能原谅对方以前的错误,行为上也就不能有化干戈为玉帛的表现。 唐朝宰相陆贽在位时,曾偏听偏信,认为太常博士李吉甫结党营私,把他贬到明州做长史。不久,陆贽被罢宰相,贬到了明州附近的忠州当别驾。后任宰相明知李、陆之间有私怨,却故意提拔李吉甫为忠州刺史,让他去当陆贽的顶头上司,想通过李吉甫之手整陆贽,让陆贽永远回不了宰相的位子上来。 化干戈为玉帛(资料图 图源网络) 曾受陆贽委屈的李吉甫,成了前任宰相陆贽的顶头上司。人们议论说:往后有陆贽的苦果子吃了。但是没有想到,李吉甫一上任,就特地邀请陆贽饮酒结欢,并且处置州里的政事,处处尊重、征求陆贽的意见,采纳他的建议。对此,陆贽自然深受感动,他便积极出谋划策,忠州的政绩一天比一天好。李吉甫能够容人错误,不记前仇,他在宽待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最终李吉甫也成了唐朝著名的宰相之一。 要解开所结之怨仇要乐于沟通,善于沟通,否则就不能明白对方的心中所想,也就不能解开对方的心结。 战国时期,燕易王继位时,齐国乘机夺取了燕国十城。于是燕易王命苏秦到齐国讨回十城,苏秦不辱使命,劝齐王归还了十城,撤走了军队。可是有人在燕易王面前诋毁苏秦说:“苏秦是个卖国的奸臣,不忠不孝,反复无常,并要发动叛乱。”燕易王对苏秦产生怀疑,心中不悦。苏秦出使归来后,对他十分冷漠。苏秦推断有人毁谤自己不忠信,因而求见燕王。 他对燕王说:“臣原是一介小民,未有任何功劳,却受到您的礼遇。如今臣为大王效力,要还十城,劝齐退兵,一定是有人乘机说了我的坏话,说我不讲忠信之义。但是,臣不讲忠信,正是大王的福分。比如有像曾参那样的孝子、伯夷那样的廉士、尾生那样的信士会怎么样呢?”燕王回答说:“那我就满足了。” 善于化解(资料图 图源网络) 听到答复后,苏秦心中更有底了,他继续说:“曾参是孝子,不能离开父母半步,您又叫他如何去说服齐王退兵归还十城?伯夷志向高洁,宁肯饿死也不做武王的臣子,又叫他如何去说服齐王?尾生与一女子约会桥下,可是河水上涨,尾生宁可抱柱而死也不失信于那女子,您又叫他如何去说服齐王退兵归还十城呢?而我正是讲大的忠信而得罪君主的人啊!”燕王疑虑仍未消,说:“得罪君主一般是因为不讲忠信,岂有以忠信而获罪的呢?” 苏秦说:“那不一定。臣听说有这么一件事:一个在外为官的小吏,其妻子与人私通,到了小吏回家的日子,其妻很担忧,就和通奸者商议对策,决定以药酒毒死小吏。小吏回家的那天,其妻就让小妾端着药酒递上。小妾已知他们的奸计,想说出酒中有毒,怕得罪女主人,不说又怕药酒毒死男主人。无奈只好端着酒假装失手摔掉在地。小吏正在高兴老婆让小妾送酒,却被摔掉,十分恼火,就痛打了小妾一顿。小妾满怀忠信,却要受皮肉之苦。这不就和为臣的不幸相似吗?”燕王听后,消除了对苏秦的怨怪狐疑,从此愈发厚待他。 要解开所结之怨仇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方式方法,如果不做具体分析,盲目地“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会使矛盾激化,如果善于化解,会促使形成和睦团结的大好局面。 魏国的大夫宋就被派到一个小县去担任县令,此县位于魏、楚交界处,盛产西瓜。虽处一地,可两国村民种西瓜的态度却大不一样。魏国村民种瓜很勤快,经常浇水,所以西瓜长得快,而且又甜又香。楚国村民种瓜很懒惰,很少浇水,所以瓜长得又慢又不好。楚国县令看到魏国的西瓜长得那么好,便责怪自己的村民没有把瓜种好。而楚国村民却没从自身找原因,一味怨恨魏国村民,嫉妒他们为什么把瓜种得那么好,就开始搞破坏,每晚轮流摸到魏国的瓜田,踩瓜扯藤,这样,魏国村民种的瓜每天都有一些枯死掉了。 魏国村民发现后,十分气愤,也打算夜间派人偷偷过去破坏楚国的瓜田。一位年纪大的村民劝阻住了大家,说:“我们还是把这件事报告给县令,向他请示该怎么办吧?”大家来到宋就的县衙。宋就劝导村民说:“为什么要这么心胸狭窄呢?如果你来我往没完没了地这般闹下去,只会结怨越来越深,最后把事态闹大,引起祸患。我看最好的办法是,你们不计较他们的无理行为,每天都派人去替他们的西瓜浇水,最好在夜间悄悄进行,不声不响地,不要让他们知道。” 亲如一家(资料图 图源网络) 魏国村民依照宋就的话去做了。从这以后,西边楚国的瓜一天天长好起来。楚国村民发现自己的瓜田像是每天都有人浇过水,感到很奇怪,互相一问,谁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于是他们暗中观察,终于发现为他们的西瓜浇水的正是魏国的村民,楚国的村民大受感动。 楚国县令知道此事后,既感激、高兴,又自愧不如魏国县令。他把此事报告给了楚王,楚王同样很受感动,也深感惭愧和不安。后来,楚王备了重金派人送给魏王,希望与魏国和好,魏王欣然同意了。从此后,楚、魏两国开始友好起来,边境的两国村民也亲如一家,两边种的西瓜都同样又大又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