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读经明义丨《春秋》:人格魅力在于修身洁己

http://www.newdu.com 2018-01-05 腾讯儒学 朱偲 参加讨论

    文/朱偲
    注重修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大特点。如《尚书·尧典》有“克明俊德”,《大学》有“修身”。这一点在《春秋》中也有体现,如董仲舒就总结出“修身审己,明善心以反道”这一经义,而《公羊》《穀梁》等传中对正己修身多有肯定,而对己身不正却苛责别人也多有批评。
    
    注重修身(资料图 图源网络)
    孟子高度评价了孔子作《春秋》的贡献,而《春秋》的精神也潜移默化的对他产生了影响。孟子在面临杀伐决断和权势显赫的王侯时,不仅不会畏畏缩缩,反而是气势充盈、底气十足,“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说得也正是这个意思。王侯将相所津津乐道宫殿、美食、美姬、田猎均为孟子等大儒所不屑,孟子因无私欲而不畏诸侯。孟子的看法并非文人的虚骄,而是士人通过修身而获得的一种自信。
    夏商周三代注重卜筮。以《周易》卜筮时,有君子占得不太有利的卦,却因为占卜者居正位、行正道而逢凶化吉的,这就是所谓的“贞吉”。据《左传》记载,鲁宣公夫人穆姜在丈夫去世后,与正卿叔孙侨如私通,还与情夫谋划发动政变,勾结霸主晋国的权臣的郤犨企图废黜儿子鲁成公和正卿季文子,失败后她被幽置于冷宫。这时她占得《随卦》之“元亨利贞”,卦辞非常吉利,身边的人认为是好兆头,穆姜认为“元亨利贞”是四种美好的品德,自己并不具备,虽占得吉卦,却非吉兆,在这一点上,穆姜可谓是有自知之明。
    
    行道于天下(资料图 图源网络)
    得君行道是士大夫的理想。古来就有伴君如伴虎的说法,想到得君主信任并不容易。但史上很多人因为修身可圈可点而得到皇帝的信任。鲁宗道是北宋时大臣,有次宋真宗召见他,他正在酒肆中饮酒,他冒着被御史弹劾的危险向坦诚相待,皇帝认为他忠实可堪大用。后来,真宗去世,刘太后听政时,他敢于言人之所不敢言,谏止了刘太后不合规定的举措。他在政府中枢七年,正直无私,清廉正派,被人戏称为“鱼头参政”。著名理学家黄东发评价鲁宗道时,提出“大夫欲行道于天下,亦行诸身而已矣”。换言之,明德修身是道济天下的前提。
    
    以礼乐节制人心而不流于浮华(资料图 图源网络)
    华夏有礼仪之大、服章之美,以礼乐节制人心而不流于浮华,讲求内心质朴而又不失于粗野,这是华夏二字的由来。细细阅读《左传》中相关记载,我们也许会发现,《春秋》中对华夏各国要求更高,如果华夏诸国出现自大、急躁、无礼、不讲信用、唯利是图等行为,往往受到更加严厉的批评。相反,夷狄之人在礼义方面有积极表现,《春秋》则毫不吝啬地给予肯定。
    
    发扬士大夫的精神(资料图 图源网络)
    实际上,在今天发扬士大夫的精神,不应该津津乐道于士人可以免税、见了县令可以分庭抗礼而不用下跪以及相对于农工商的优越地位等皮毛和表象,而应该从自身做起,在修身这个本根上用力,以更加严格的要求约束和规范自己。“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天下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只有自身立得住,行得正,才能感化别人,展现人格魅力和号召力。否则,必将南辕北辙。这是《春秋》对于我们今天为人处世的一个重要启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