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观点争鸣 >

油画市场还是"原生态" 资本介入是促进还是伤害(2)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广州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焦点1:
    “艺术家、批评家、资金相互勾连”
    “成名的艺术家往往和市场是合谋的关系。”吴杨波说,“青年艺术100是北京的品牌,但是艺术资本化程度比较高。可以说,如今艺术家、批评家、资金已经形成了相互勾连的关系。”他强调,自己并没有用“勾结”而是“勾连”这样中性的词语。
    事实上,他认为个别市场的现象就可以用上“勾结”一词:“中国市场上,资本习惯了资产重组、坐庄、圈钱。当股市出现圈钱难时,很多人就开始盯上了艺术行业。但是他们却忽略了,艺术品市场并不同于股票、期货市场,而完全是另一个星球的样态,入门条件高,真假鉴定难,对于青年艺术家的判定也未有定论,艺术审美趣味也不像证券市场报表那样有明确标准。”
    虽然,资本对整个艺术品市场难以操控,但是不乏在某些板块中庄家屡屡“得手”的现象。比如据传北京某资本筹集40亿~50亿元,在拍卖市场上高价收购齐白石85岁后的经典作品。“市场上出现一幅,他们就收购一幅,人为拉高市场价格,并取得这部分作品的定价权。”一个北京的行家透露。
    这种有耐心的操作,需要广泛撒网,等待收网,因此也有耐不住性子的资金热衷于做短线操作,比如从去年开始在市场上“横空出世”的崔如琢,就是资本炒作的典型案例。他的作品密集出现在各种高规格的展览中,与名家作品“同台唱戏”,短期内知名度迅速被抬升,另一方面,其作品在市场上突然拍出过亿的价格。尽管在艺术圈中,崔如琢似乎成为笑柄,但是市场也看似逐渐适应了他的存在。“这种短线的炒作很容易出事,崔如琢这单事还没完。”吴杨波说。而此前天津文交所天价推出白庚延的作品,也成为艺术圈中艺术与资本“联姻”的案例之一。吴杨波评价其为:“这是一群用股票思维做艺术品的人,他们忽略了艺术圈中的评论散布更广,比股评人更难以操纵。”
    而金融业的发达,不可避免地与艺术品发生关系。美国的金融介入艺术品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令潦倒的艺术家一下子冲到了市场的高位,继而挟资本的力量横扫全球。“资本架空了美好的艺术。”吴杨波认为,这种手法的高明在于,评论家用深奥的理论和逻辑来解释这些艺术,共同创造了把垃圾塑造为艺术品的奇迹,愚弄了真正的艺术品市场,“以至于现在学艺术的人,无法真正了解西方当代艺术,而流于道听途说。如果完全借用美国这一套金融操纵艺术的理论,中国艺术会被淘空并堕落。”
    焦点2:“艺术家无需考虑市场和金钱”
    “尚未启动的广东油画市场,必须提前建立合理的格局,使艺术家和市场有交集但互不干涉。”吴杨波认为,艺术家的“业余性”极为关键,“只有当艺术是业余行为,而不是专门赚钱的工具时,心才是自由的,才能张扬个性。保证业余性,就是要令艺术家和市场分开。”
    什么是合理的格局?业界人士已有共识,就是艺术家无需考虑市场和金钱,由专门的艺术机构设立“防火墙”,让艺术的归艺术家,让市场的归市场。同时由第三方的传媒、批评家、策展人形成相对公允的价值衡量体系。而即使是成名的艺术家,只要注水严重,都会被排除在体系之外。薛军对此很有体会:“如果艺术家不用管市场,但是一年能卖几幅作品,不用考虑生活的问题,更能激发创作激情。其实画家的要求并不是太高,很多画家不会开车,也不需要买车。”
    在方土看来,当艺术家只盯着市场、跟着市场走,未来的艺术高度难以提高:“市场会给你钱,但也限制你进步。”他举例说明,不少画家离开国内艺术圈到外“淘金”,几乎没有出过代表作品,原因就是要生存,要遵循画廊给的“规定动作”:“比如画廊会说,我可以在经济上给你支持,但你得画牡丹。原来画人物画的画家,就只能改画牡丹了。画家也许会挣扎,但也许就会立即答应了。你看,市场给你钱,当然也同样给你要求。”
    不过商业机构并不认为资本就是“老虎”。“资本是好东西,给予市场支持。譬如广东的国画市场向来有资本支撑,所以走得比油画更轻松。”叶光华说,“我们作为中介,同样也需要资本运作。”一直以来,广东的画廊界对于资本进入颇为渴求。
    焦点3:“艺术家随大流,肯定走不远”
    吴杨波坦言,自2002年开始,受当代艺术火爆的影响,青年艺术家们普遍认为越暴力、越色情、越酷,就是越好的艺术。他认为对此一定要有所反思:“在这种思潮影响下,大多数当代艺术流行反对技术,作品情调灰暗、晦涩、充满负能量。”
    “本次展览的作品已经经过严格挑选,我也有意识尽量选择情绪正面的部分。如果到北京、上海看,十米的大作品,画面要不堆满尸体和乌鸦,不然就艳俗如同塑料垃圾。很多人的作品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油画。”吴杨波清楚看到,能走在时代之前、具有前瞻性的画家,可能远不止“万里挑一”,大部分随波逐流的青年艺术家将会成为金字塔中垫底的部分:“艺术家没有自己,跟大流,肯定走不远。”
    而目前应该思考的事,青年艺术的下一个风向标是什么?“年轻的艺术不一定是朋克、摇滚、波普,可以重回经典。”这句话是本次展览图录中前言的观点。什么是经典?吴杨波认为,就是在某个领域中一路走到极致的人:“上一个时代有很多艺术家,如冷军、郭润文,当时也被边缘化,但他们在自己的油画语言里坚持钻研,才能走到今天的高度。”
    尽管如此,吴杨波并没有完全否定青年艺术家的潜力:“我们要看到他们的闪光点,也要宽容他们的不成熟,因为大师早期也是嫩的,也可能曾经彷徨过。只要他们掌握油画的材料和技法,了然于胸,再把自己的品性、气质加诸之上,回到正常的心态,回到辛苦劳作、反复推敲的路子上来,你怎么能说他们中就不可能产生明日的大师?”(林琳 郭晓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