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观点争鸣 >

当春晚成为一种国家仪式(1)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中国青年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周杰伦给宋祖英伴舞了,董卿让马东先生登场了,小沈阳给赵本山磕头了,姜昆又在忆苦思甜了,刘谦的魔术走红了,春晚也用高科技视屏吸引人了……总之,2009年春晚在欢声笑语、莺歌燕舞、举世欢腾的景象中结束了。春晚又一次带领人们,完成了一个有象征意味的仪式性时间。从这个角度说,春晚和春节是合拍的,它想超越的是正在流逝的时间。一个重复的起点和终点,给人们一种时间循环的心理暗示,似乎过去的缺陷可以弥补,生命在新的春天能重新开始。
    这也是春节的原始价值之一。所以,敬畏时间、感恩自然、缅怀先祖、礼赞生命,成为春节的主要内容。与平常日子比起来,这是一个神圣化的时刻,所有的人通过参加春节的一些公共仪式,来获得文化心理的满足。在这个特定时刻,人们祀天祭祖、扫尘放爆、守岁拜年、唱大戏扭秧歌等,既彰显生命的美好,也期望通过这些活动来救赎自身,完成对生命的祈福。
    由于现代生活中公共仪式越来越少,连续20多年播出的春晚,便成为中国每年最隆重的一个仪式。在这里空间似乎消失了,天涯海角的人守着电视,在心理上加入到这场仪式中。在这里,亲身参与变成了实时旁观,自主体验变成了被动感受,民众对家庭的期望变成了对国家的想象。这种国家意识也改变着春晚的理念,比如将团圆变成团结,家庭富裕变成国家繁荣,亲人祥和变成民族复兴,亲情爱情变成爱国之情。一个民间节日,就这样被春晚染上了浓烈的政治色彩。
    春晚表达与塑造的是国家权威。早有学者认为:表演性的宏大仪式并不只是国家的政治手段,它是国家的目标,甚至就是国家。因为国家只有在各种象征性的仪式、会议或庆典上,才能被民众真实感知。于是,各种仪式也因此成为传播政治神话的最佳方式,它影响着人们对现实的理解和对国家合法性的认可。经过20多年的演变,春晚早已被成功地改造成了一种国家仪式,所以它的模式化也是一种必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