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观点争鸣 >

被镜头创造出来的“中国裸体文化”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东方早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名为《裸体文化在中国》的佩克哈默人体摄影集,收入连封面在内的32帧人体摄影作品。照片中的人体模特,均为中国女子。据说他是在澳门的妓院中拍摄了这些照片,因为当时他无法找到愿意给他做摄影模特的女子,无奈之下才请风尘女子出镜。
    这本摄影集,予人以当时中国已经接受人体摄影的错觉
    今年4月底的华辰春季拍卖会“影像”专场上,有一本摄影作品集引起了观众与收藏家的关注,那是德国摄影家海因茨·冯·佩克哈默(HeinzvonPerckham-mer)的一本人体摄影作品集。佩克哈默1895年出生,于1965年去世。从1917年到1927年这十年期间,他在中国生活与工作,出版过多本有关中国的摄影作品集。1928年,他在柏林出版了《北京城之面貌》一书,收入200张他拍摄的北京城市景观照片,成为了解当时北京城市风貌的珍贵视觉文献。1930年,他还出版了名为《中国与中国人》的摄影集,介绍他所看到与了解的中国社会与现代生活。
    而这次上拍的佩克哈默的人体摄影集,名为《裸体文化在中国》,收入连封面在内的32帧人体摄影作品。照片中的人体模特,均为中国女子。据说他是在澳门的妓院中拍摄了这些照片,因为当时他无法找到愿意做摄影模特的女子,无奈之下才请风尘女子出镜。令人纳闷的是,这本摄影集的名字,起得颇为耸人听闻,不仅以文化而且是“裸体文化”为题,还通过按照西方人体艺术传统摄制的人体摄影作品,予人以当时中国已相当接受“裸体文化”人体摄影的错觉。
    佩克哈默的人体摄影,具有典型的画意摄影风格。这种追求画面的绘画效果的画意摄影美学观,在当时欧美颇为流行。画意摄影的主要艺术特征是柔软的焦点以及模糊的形象轮廓,而这个特征之于人体摄影,则更唤起一种朦胧的美感。其时欧美摄影正值从唯美的画意摄影向追求影像纯粹性的现代主义摄影转变的过渡时期。
    从摄影史的角度看,佩克哈默的人体摄影,正好赶上正走向衰退的这种画意摄影风格的末班车。不过,他的作品同时也开始呈现对于现代主义摄影的倾斜,其迹象之一是,画面构成与使用道具,均为简洁的几何形态(如圆形瓷盘和矩形镜框等),与当时开始盛行的装饰艺术趣味有所合拍。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人体摄影间接否定了中国女性的现代性努力
    如果我们仅仅把佩克哈默看成一个只是满足于视觉造型的摄影家,可能只能证明我们过于单纯与乐观了。那个时候的中国,伴随着社会价值观的变迁,中国的女性也正在经历一场大胆的身体革命,她们在争取女性走向社会的权利的同时,也在挣脱传统观念对于个体与身体的束缚。这种努力同时也为中国现代社会获得现代性提供了新的动力。但在佩克哈默的作品里,中国的女性,却仍然被禁锢在一种遥远的想象之中。画面中的她们,没有主体性,沉浸在或者说被他的镜头凝结在一种停止的时间里。他把她们的身体与传统的中国文化符号(如灯笼、古画、佛像、古式家具等)加以组合,让她们在时间上代表过往,引发对于过去的乡愁,而这正好又是画意摄影的拿手好戏。在空间的处理上,佩克哈默则是以简洁的背景把她们从社会空间抽离出来,孤立为没有人格与主体性的欲望客体。
    在这组作品里,一个可说是具有佩克哈默的强烈个人特色的地方,就是一反当时西方人体摄影中模特尽可能隐去面部形象的习惯,在他的这些画面里,那些中国女性频繁地向镜头(也是向读者与观众)转过头来,尽管她们的表情呆板甚至愚钝。中国,还有中国的“裸体文化”,在他的画面里是含混不清的,那是一个充满了西方人的主观想象的、混合了对于中国文化与传统的误解与变形的、将宗教与文化来中和情欲的奇怪东西。那是在视觉上只与过去相联系的,因此也可以认为令人联想到停滞的与落后的文化的摄影怀旧。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人体摄影间接否定了中国女性的现代性努力,虽然这可以以艺术为名加以搪塞,但至少是一种错误的时代意识的产物。佩克哈默以艺术的名义,在实现了他的欲望的同时,也再次令中国现代社会的艰难的历史性进步在视觉上化为乌有,以在中国的“裸体文化”的名义。
    人们容易把佩克哈默的作品简单归结为西方人的东方想象。但对于一个在中国生活了十年的西方人来说,中国,或者东方,已经不再是想象,而是他的活生生的现实。这里更值得探讨的是,并不是东方想象,而是包括了东方想象在内的对于东方的视觉重建与再现。佩克哈默的出于东方想象的人体艺术创造,可能更多地暴露了他身上西方的局限与偏见。不过,从题材上看,他的作品还是有令人耳目一新之处。新就新在,他以当时已经并不“先进”的画意摄影风格与手法,表现了一个对于画意摄影而言是全新的主题:中国女性人体。据目前资料,中国人自己拍摄的人体摄影作品集,还要在两年后才问世。那是郎静山在1930年出版的《人体摄影集》。即使如此,他的这部作品,可能是传播的问题,也可能是西方的摄影史写作本身也具有某种反思功能,其实并没有在摄影史上获得评价。当然,我们还要追加一句,没有绝对的艺术史,只看谁在写艺术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